美文网首页笔写我心
《万箭穿心》:社会转型下的悲惨命运

《万箭穿心》:社会转型下的悲惨命运

作者: 无物永驻 | 来源:发表于2020-04-27 21:07 被阅读0次

    故事发生在九十年代,李宝莉带父母去看自己的新房,往新房的窗户外一探头,就是滚滚长江,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姿态像极了李宝莉即将要迎来的美好新生活。

    李宝莉当年决定下嫁给农村的马学武,就是看中他有文化,以后孩子肯定也聪明,将来会有个光明前途。果不其然,马学武这些年终于从底层员工熬成了干部,分配到这一套新房。她和母亲都对房子赞不绝口,而父亲却说这是万箭穿心。

    一语成谶。

    搬进新房的第一天,马学武说:“我要跟你离婚。”李宝莉马上就慌了,在好朋友的提醒下,她偷偷跟踪半夜才回家的丈夫,马学武果然和一个女人走进了旅馆。李宝莉气急败坏地到电话亭打电话举报:旅馆206有人在嫖娼。警察来一锅端了,同时也带走了马学武的工作,和一个男人的自尊。

    李宝莉把举报的事情埋在心底,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压制着马学武。马学武一天天消沉下去,最后从桥下跳了下去,一走了之。失去了丈夫,儿子小宝变成了李宝莉的唯一依靠。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马学武的父母自然是李宝莉供着,儿子又要上学,李宝莉来到了汉口街头,挑起扁担送货,一挑就是八年,家里急着用钱的时候她就去卖血。

    一个女人用自己的血肉撑起了一个家,这个家却把她排除在外。公公生日的时候,一家人下馆子为他庆生,只给李宝莉在家中留下一碗冷饭;李宝莉差点断了腿,怕待在家里要人照顾,麻烦公公婆婆,只好暂住在朋友家,家人却指责她不想工作挣钱……

    儿子小宝对李宝莉恨之入骨,认为是她害死了自己的爸爸,让自己从小没有父爱,马学武的父母也讨厌她,只管伸手要钱。可是李宝莉当时无力兼顾工作和家庭,儿子终归是儿子,以后小宝会理解我的,李宝莉想着,凌晨三四点又拿了扁担出门送货了。儿子终于熬出头了,却要把她赶出家门,和她断绝关系。

    李宝莉纵有钢铁之躯,也早已万箭穿心。


    九十年代的伦理困境

    作者方方在2020年说:“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大山。”在90年代,更是如此。李宝莉的一生是悲苦的,却也是必然的。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不久,经济得到初步发展,社会和文化都处于转型期。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武汉一个普通家庭,用底层小人物的命运展现九十年代的社会风貌,把人们在尴尬时期遭遇的伦理困境刻画得入木三分。

    昔日用来维护家庭和谐的传统道德已经被逐步打破,新的婚姻道德观念还没有全面建立,人们陷入一种彷徨无措的状态。法律用来安定身外,保证正当权利不被侵犯;道德用于安定安心,保证情绪得到支持和安定。显然,在90年代这都不具备,人在情感生活中失去信仰,不知如何正确面对和维护。

    一方面是很多女性依然在男权制度的笼罩下卑微生活,女性没有的到真正的解放和独立。李宝莉的好朋友小景,发现自己老公出轨后,忍受丈夫在外面包养二奶三奶,不闹离婚也不捉奸,拿着丈夫的“封口费”在武汉活得光鲜亮丽。从这段畸形婚姻关系可以看出,男人依然在物化女人,把女人当成一种商品在消费;而小景自身也内化了社会对女性的偏见,把社会的不公变成了自我约束,纵容丈夫出轨。传统道德中积极的一面消亡,糟粕得以残存,而此时,现代社会新的婚姻秩序、尊重彼此的观念离他们还很远,他们在伦理困境里作茧自缚。

    相反,李宝莉的女性个性得到释放,却膨胀过度以至于失控,畸形的婚姻关系,同样发生在她的家庭中。刁蛮凶悍的李宝莉凌驾丈夫之上,处处要压着他,丈夫胆小懦弱不吭声,婚姻关系逐渐走向失衡,丈夫最终投入温柔女人的怀抱。当李宝莉的男人出轨时,她义无反顾拨下报警电话,既然丈夫出轨,那她只能举报。作为一个时代新女性,她有权利要求对等的爱情,她的内心是渴望平等、坚贞的爱情的,然而过度地追求女权,压迫、侵害男性,反而形成了新的男女不平等。

    男人自杀之后,李宝莉没有歇斯底里、嚎啕大哭,而是感到迷茫、无助、混沌,她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是丈夫出轨,而每个人都说是她杀死了他;她也不知道她这样做究竟是对还是错?一个女人到底有没有权利举报自己的男人?

    显然,李宝莉看不到失衡的夫妻关系是杀死他们婚姻的利剑,也没有想到,当时的社会远远没有开放到,可以包容试图逾越男权制度的女人。从此,一边倒的社会舆论,让这个女人万箭穿心。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中,李宝莉注定没有出路。


    复杂的人性

    在原著中的故事里,不仅展现了传统家庭秩序瓦解下的饮食男女,更以独特新鲜的视角刻画了李宝莉这个女性形象,及存在她身上复杂的人性,暗示李宝莉是社会转型下的复杂产物。

    李宝莉不是一个单调乏味的书中之人,她突破了以往文学作品中柔弱、善解人意的女性形象,同时也是中国受压迫的千万女性的真实写照,她粗俗、无知、大大咧咧,但同时她也善良、坚强、吃苦耐劳,在苦难中爆发女性的力量,她是个矛盾的妇女,更是个有血有肉的人。

    她丈夫死后,她没有像他一样懦弱,选择用死亡来逃避责任,死是很简单的,活着,却很难。李宝莉起早贪黑,挑起扁担为别人送货赚钱养家,供儿子上学;跪在公公婆婆面前,发誓为他们养老送终。

    可她身上的特质是她的优点,也是她的缺点。正因为她太善良隐忍,才让自己的儿子、公公婆婆用刀在自己的身上捅得千疮百孔。她骨子里依然有着封建残留,儒家传统伦理“未嫁从父,既嫁从夫,父死从子”的纲常,让把她一生的希望赌在两个男人身上。又是这种顽固的思想,丈夫死后她担当起了养公公婆婆、培养儿子的责任。她坚强乐观,依靠这种精神她才能把日子熬过去。可是过剩的坚强,让家人以为她冷血,过分的乐观,自我安慰:现在没时间管儿子,儿子长大后总还是亲自己这个妈的,却只让儿子离自己越来越远。

    同时她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女性,突破以往柔弱的女性形象,她强壮、嗓门大、做事风风火火,在家庭里占主导地位,丈夫非常畏惧这个妻子。这些特征它显然是不符合男性权利制度里的“第二性”,当时的社会也难以容忍这样的女性形象的,李宝莉的丈夫对她越来越不满意,转身投入温柔的打字员的怀抱,儿子看不惯这样欺负人的母亲,打小就不和她亲,公公婆婆也看不起她。

    可是我们换个思维,如果一个男人在家里占主导地位,母亲逆来顺受,这样的家庭关系里,儿子是不是就会心疼母亲,母亲就成为了奉献、母爱的代名词。不得不承认,社会更容易接受后者这样的家庭关系,这样的组合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还有很多。

    但其实这两种家庭关系都很畸形,我们不应该倡导任何一方凌驾于另外一方之上,男女平等,应该是男性充分尊重女性,女性享受某些道德优势后,比如我们所说的“女士优先”,女性也应该尊重、充分体谅男性,而不是借此凌驾于男性之上,李宝莉犯了这样的错误,害得她家破人亡。


    尾声

    故事的结尾是李宝莉和儿子断绝关系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李宝莉带着自己的扁担出去工作。好友小景担心她想不开,从家里赶过来,李宝莉已经走远,小景等她回来,小景旁边是从小爱慕李宝莉的建建,小景说你以后一定要好好爱她!建建说好,声音穿透云霄。

    可是李宝莉真的还会回来吗?

    她失去了丈夫,又失去了一直支撑自己活下去儿子,公公婆婆也住上了小宝买的别墅。在封建的桎梏里,李宝莉自认为“杀夫之债”已经还完了,可是那又怎样,可她再怎么努力,她也不是一个好妻子,不是一个好儿媳,也不是一个好母亲。她也还没强大到,用这副残颜和疲惫的身躯去迎接一段新的感情,即使它是美好的。在新和旧的社会交替中,李宝莉注定要迷茫地交出自己的一生。

     李宝莉随着故事的结束而消散,几十年过去了,李宝莉的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中。《万箭穿心》让我们瞥见历史的一隅,也让我们反思,如何寻求真正的男女平等?夫妻如何相互制衡,共同完成爱的旅程?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爱情又有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李宝莉们又该何去何从……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无物永驻,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箭穿心》:社会转型下的悲惨命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ou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