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2016-05-18薛定谔的七薛定谔的七
打飞机之后,江苏让渡省内招生名额三万八给中西部省份的事又很热闹,几乎所有人都表示激愤,不可接受,侵犯人权,而作为江苏史上最苦逼“3+8”地狱高考的亲历者,我却一点都不想写这个问题(说的好像江苏教育公平过一样),因为我知道结果不会有任何改变,顶多就是各退半步了事,遵循中庸平和之道。
为什么呢,说句不那么和谐的话,公立的教育资源,到底是不是家长,是不是学生,是不是人民的权利,都说不清,教育保障只说了9年义务教育,可没有保证每个人都能读大学,全国盘子一把抓,支援中西部建设,如此高的大义,又怎么可能撼动的了。
感到失望移民到美国的人可能还会继续失望,美国曾经有过奴隶制,从制度上对少数族裔进行全面歧视,后来美国人采取了“肯定性”行动,本质上就是将资源向少数族裔进行强制倾斜,必须招生,必须用工,不能辞退,等等,否则就是种族歧视,黑人总统奥巴马上位之后,这个“肯定性”更有变本加厉的趋势,隐隐有“反向种族歧视”的倾向。这和我们常委中必须有少数民族,必须有女性,支援中西部等如出一辙,是硬指标。
这对其他人当然是不公平的,但如果要否定这一点的合理性,就相当于认定穷和弱是活该的,是不值得帮助的,福利制度作为现代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石之一,显然不可能做出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表述。
高考招生名额的转移,本质上是一种“转移支付”,与在江苏收了税然后去中西部盖学校并无多少不同,之所以影响要大得多,首先是这个比较明显,收税比较隐蔽;其次是直接的担忧,下个月就高考了,一句话就少了3万8,考不上怎么办,江苏教育福利薄,不像帝都分分钟上清北;再次就是社会阶级固化的恐惧,向上已经很难,仅有的位置还要让给别人;最后最引爆的就是权力对民意对公民权利不屑加以遮掩的蔑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弹。
最近的许多事情都击中了还刚刚富起来那么一点点的中国人心中最深切的恐惧,医疗权利,教育权利,人身权利,阶层固化,一件件一桩桩,无不令人深感无力,一部分人迫切的想要逃离,一部分人打着横幅去请愿,可是却没有意识到这种“不公平”恰恰就是自己一贯以来所造成的,我们把资源集中起来,交给自己根本不认识的官员和机构去分配,然后还要求普遍公平,和谐没腐败,是不是很有点无厘头,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制度,只要是裁决公有资源,就不可能有符合各方期望的普遍公平,喊口号打横幅追求的公平,对中西部薄弱的教育基础是不公平,托关系找门路得到的公平,对其他人都是不公平,无论怎么做都永远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就像上次被网友骂的“尊重医生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发财”一样,教育也是如此,同样是学校,怎么就没人骂私立学校招生不公平?除了私立学校招生规则透明,竞争激烈外,更主要是的是私立学校是个自负盈亏的机构,一切条子、面子,都大不过活下去,挣大钱的里子,自己作自己死,自己苦自己知。
教育市场化?听起来又是“资本主义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那教育岂不是更加不公平了吗?寒门不是更加没法出贵子了吗?当然,教育市场化不可能带来绝对公平,但非市场化的公立教育也一样没有,局部还可能更加不公平,而且无论怎么竭力的去改善体制,怎么杜绝贪官,也永远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绝对公平我们祖辈们曾经实践过,那是一个连人基本生存的尊严都丧失的社会结构,是用人命血淋淋大写的“此路不通”。没有效率的资源分配是没有总量成长的零和游戏,收益完全来自其他人的损失,不抢就是死路一条,逼得所有参与者都必须你死我活的去厮杀。
医疗、教育、环境,林林总总凡是能想到的都是如此,不过说真的,还没厌烦吗?真有必要这么杀红眼吗?
公共资源的人为扭曲错配,到现在积累的社会不公已经够突出了,与其去拉横幅喊口号追求名额,倒不如多呼吁呼吁教育市场化,早一天提高资源效率,也许我们就可以早一天让孩子活在更从容更有尊严的世界中。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