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框架,捕捉线索,做出推断
不是新观点,只是最近回顾互联网历史、听各种东西、跟朋友网友交谈的时候,对这个趋势的感触特别强,所以简单梳理一下。
个体价值时代来了,要抓紧迎头赶上。
什么是个体价值?
公司价值
-
公司,尤其是大型公司是价值创造的单元,它们生产出用于交易的产品或服务
-
公司的目标是让产品或服务高效覆盖最大量的受众群体
-
个体作为公司中的一员,承担价值创造中的一部分环节(通常说的螺丝钉)
-
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中,个体做出的贡献是有限的,有时候挺难评估和衡量
-
个体获得的收入与个人的贡献之间并不一定正相关,因为会受到公司制度、上级评价等的影响
而个体价值
-
个体是价值创造的单元,能够独立交付产品或服务
-
个体的目标更多是服务他期望的受众/群体/圈层,在该范围内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
个体间的合作不再需要在公司内进行,而是少数个体的、更灵活和松散的合作方式
-
个体生产的产品或服务被受众评估,获得匹配的收益
案例
-
斜杠青年/兼职副业流行
-
MCN机构与成长起来的主播闹翻的大量案例
-
众筹(现在有些走样了,很多时候成为了大公司产品测试的工具)
-
生产力释放,生产资料变得唾手可得,生产成本降低
-
具有生产力和创造力的知识型员工被释放出来
-
随着互联网民数和用户时长的增速放缓,互联网行业通过投入人力和资金疯狂竞争就能获得高速增长的时代不再。互联网行业裁员、不再内卷、996(案例如去年各个大厂小厂取消单休),让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有了更多空闲的、有生产力的时间
-
因为疫情的催化和相关工具的完善,居家和线上办公发展起来,管理方式从时间和过程管理进一步转向目标和结果管理、效率提升(案例如OKR的流行);这进一步释放员工的自由度和时间
-
在更好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年轻人更加看重个体价值观,更加关注兴趣和热情,没有生存压力的他们具有更强的创造力和创造热情(案例如B站UP主)
-
相比于70后和80后强调对公司的忠诚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案例如华为),新生代员工更期待实现自我价值;当公司不能提供这种价值时,新生代青年在工作中躺平,跟公司的关系变成交易型关系,给多少钱付出多少努力(案例如去年阿里内网帖子引发的价值观讨论)
-
各类生产工具的普及和门槛降低
-
用于创作内容的工具,如有很好拍照和摄影功能的智能手机(如iPhone的电影模式)、视频制作和处理软件、绘画app(如procreate)
-
用于实物生产的工具,如各类工具的小型化、可编程化(如激光雕刻、树莓派、3D打印等)
-
生产的配套设施、各类封装的服务变得完善,个体不再需要自己搞定大量的合作方
-
供应链的丰富(如在1688上可以找到各类原材料)
-
服务的丰富(如各个生态内扶持的大量服务商、万能的淘宝可以买到各类服务)
-
生产的组织形式,不再依赖于公司尤其是大公司这种形态
-
人和人之间合作的复杂度本身就在降低
-
当前流量见顶、大公司地位稳固,高科技含量、复杂商业模式的机会大多属于资金和人才更为雄厚的大公司(内生或者并购)
-
如果是在平台生态内,不管是内容变现、卖货变现还是广告变现,模式都相对简单,单个个体或少数个体就可以实现基本的闭环(例如主播、网红、UP主)
-
相比于大公司努力覆盖尽可能多用户的“全局最优解”,个性化的、局部的、区域性的解决方案变得更加普遍(例如直播电商中直播基地就做好周边网红的服务、良渚文化村或疫情期间上海出现的小区内部自治)
-
相比于以往,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合作时建立信任的成本也在降低
-
新的合作工具和组织形式出现
-
国外涌现了一批新的在线协作工具,包括团队空间类的和白板类等(如notion、微软将要推出的loop、coda、Nuclino、Miro、inbision,其中notion去年十月估值已经达到103亿美元,这篇文章就是在notion上写的)
-
DAO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等理念和技术的发展(不懂就不展开了)
-
交易和定价体系,现有解决方案和创新
-
流量获取的解决方案更加多样化,基建更完善
-
依托于现有平台获取流量,不管是搜索流量(如搜索引擎、零工平台)、社交流量(如微信、微博)、内容流量(如抖快、视频号):通过契合平台的战略需求,或者流量分配的规则,个体就能够获得更多流量,并逐渐积累自己的受众与个人品牌
-
古老的社交分发(个人品牌和口口相传)
-
订阅模式的回归(例如播客)(是否存在可能性,将用户在各个平台关注的账号、内容进行聚合,从而架空各个app自身的流量分发逻辑)
-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内容分发机制(如flixxo)
-
定价与交易:由于以下原因,个体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的定价可能变得复杂(这里目前我懂得少,有懂的朋友留言)
-
个体创造的产品和服务更加非标化,本身就给定价带来挑战;尤其是产品和服务数量都少、能够给与报价的受众只有一个或者少数,使得市场化定价变得困难;最终个人品牌可能会成为定价的重要影响因素(例如艺术行业)
-
在2C的市场中: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判断增加了感性、情绪、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也让定价变得更加主观;随着消费能力提升,个体的冲动购买增多,比价的需求变弱
-
产品/服务向下渗透:产品/服务的生产成本降低,带来一定的价格降低,以往只能够被大企业或有钱人享受的服务,可以被更多小企业或普通人享受(例如专业服务、个人理财)
-
企业降本的需求:随着经济下行、互联网等行业回归商业本质,企业更加关注降低成本获取盈利,对于一些低频需求(如培训、咨询等),企业更愿意跟外部专家短期合作购买ta的服务,而不是自己养一个人
-
C端需求变多:个体付费意识增强,在线上消费的内容和服务都在增加
-
C端需求升级:经济条件变好了,年轻人可以通过花钱来表达自己的价值观(例如购买支持环保或女性独立意识的品牌),消费的个性化价值(如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情绪)和社会性价值(如获得圈层的认可)变得重要;而标品化的、大众化的、工业化生产的商品,只能通过打造自己的品牌满足一定的这类需求(如果粉、米粉、新品牌的崛起),非标准化的、个性化的、手工的商品和服务更能满足这一需求
-
C端需求多样化:价值观和兴趣的多样化,叠加各类圈层的兴起和分化(如大量的垂类社区网站、B站的各个分区),让需求变得更加多样
-
回归自身的兴趣和热情,有什么东西是你愿意花5-10年去投入的领域?
-
谁是能够认同你在整个领域所创造的价值的目标人群?
-
如何更好地与他们建立联结?
-
是否在公司内为员工提供了发挥其创造力和生产力的机会?
-
管理者是否对员工个人本身以及ta的时间给予了足够的尊重?是否建立起了针对新生代个体的领导力?
-
是否有些职能能够以外部松散合作的形式实现?
为什么说个体价值时代到来?
生产端
公司的价值部分在于降低交易成本,但现在在一些场景下不依赖于公司的合作交易成本已经够低,这主要是源于:
消费端(包括企业和个人)
你做好准备了吗?(没细推演,欢迎交流)
如果你是个体,
如果你是企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