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怎么教

作者: 躲进小楼看灯火 | 来源:发表于2018-11-11 05:04 被阅读5次

                               口语交际怎么教

    说到口语交际,我就想起了页岩气。这几年,页岩气作为新的能源,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页岩气与其他能源相比,好处是使用时污染少,开采寿命长,生产周期长。咱们中国的页岩气储量位居全球读一,但在开采方面,因为技术问题,现在还没能大规模展开。

    口语交际跟页岩气相似的地方在于:已经被发现,逐渐被重视,必定会被推广!

    之前,人教版的教材有安排口语交际,我们北师大版的教材,口语交际则体现为畅所欲言,因此在平常教学中,常常被弱化,甚至被忽略。现在的部编版则明确地规定,口语交际,每学期四次,每一次的口语交际任务,教材都是以一整面来呈现,这似乎是用篇幅来提醒人们:口语交际跟教材中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综合性学习等版块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当然,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还体现在《语文课程标准》里面,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里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在教学建议里提到:“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其实,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不仅仅对培养学生进行文明和谐的人际交流来说很重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同样非常重要。大家肯定注意到了,语文成绩好的同学,往往会倾听,懂表达,嘴巴会说,作文也写的好。当然,反过来说也成立,会倾听,懂表达,嘴巴会说的学生,一般作文也不错(至少是有写好作文的潜质),成绩也挺好。可见口语交际是学习语文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部分。

    所以我的想法是,口语交际要上,要简单高效地上。我们上口语交际,不应只是为了比赛,不必追求好看,而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力,使他们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当然,我们这样做,也必定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有帮助。

    接下来,我将试着通过这次的赛课,以及为赛课所进行的一些阅读,还有对几节视频课堂的观摩,再结合我自己的感受,来说说口语交际怎么教这个陌生的话题,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我将从学生、教材、教法三个角度来谈。

    一、口语交际教学要牢记学生的主角地位。

    口语交际,是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为目的,是以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为目的,在这样教学中,扮演主角的自然应该是学生。老师的一切努力,一切引导都应以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口语交际所表现出来的即时性、互动性、应对性、思辨性、策略性等特点决定了,对口语交际的指导,自始至终都要在交际的情境当中进行,由于交际对象的互动与交流都是在瞬间的应对中完成,对口语交际的指导,要么提前铺垫,要么过后评价,需要做到大雪无痕才好。大雪过后,地上没有留下痕迹,老师的指导,应该不露痕迹。这样,才能创设或保持交际的情景。

    1.课堂组织的无痕

    说到课堂组织的无痕,我想到了放羊吃草,按理说,你把羊往水草丰茂的地方带,它自会被草吸引,埋头吃草。假如按着羊的头,叫它吃草,羊可能就不吃了。

    组织课堂也这样,我记得这样一个例子:何捷老师到一个县城上课,在县人民会堂里,师生在台上上课,下面是黑压压的听课人群,学生有些紧张是很正常的。可是在何捷老师的笑谈间,不到十分钟,学生就忘记了紧张是何物,完全跟着老师跑了;何捷老师上完课,当地一位老师授课,他上的也是习作课。同样面对学生的紧张,那位老师站在教室前面,拿着话筒,循循善诱:同学们,不用紧张,要勇敢一点。结果是:学生并没能听话地不紧张。还是紧张得很,甚至更紧张了。

    第二个例子:课堂上,我让同学们就小白兔怎么跟妈妈商量过一个有意思的生日跟同桌讨论。有学生告状:“老师,他不说,他什么也不说。”我一看,哟,同桌两张小脸不高兴地各转一边。再从更多同学拘谨放不开的模样看,没放开胆子说的可不止他们呢。我说:“能有机会帮小白兔的忙,怎么会不想说呢,那是人家还不会说,会说的同学先说,主动帮忙,等学会了人家自然就说了。谁都想帮小白兔的忙啊!”下一次讨论,围绕小白兔如何与同学商量交换值日时间时,同学间的讨论的氛围明显放松热烈了很多。这种放松,一是因为习得方法后会说了,二是因为老师能够做到无痕地组织课堂,让学生如鱼得水地身处其中,没有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2.方法指导的无痕

    我们先来看于永正老师的口语交际《双人伞》的片段教学:  

    师:小朋友,今天于老师请你们看一样东西。(说完,从提包里拿出一把没有张开的伞)这是什么?

    生:这是一把伞。

    生:这是一把花尼龙伞。

    师:是的,这是一把伞。(板书:伞)而且有的小朋友看出是把尼龙伞。观察事物就要善于发现它的特点。你们注意看,这把尼龙伞和你们以前见的伞有什么不同?看谁最有眼力。

    生:我发现,这把伞有两个伞顶。

    师:这个特点被你抓住了。普通的伞只有一个。(板书:伞顶)

    生:(继续说)普通的伞顶是尖尖的,这把伞的两个伞顶是圆的,象两个扣子。

    师:是这样,很像两个钮扣。(举起伞让学生再看看)伞把和普通的伞把有区别吗?(板书:伞把)

    生:这把伞的把比一般的伞粗。

    师:对!谁能看着黑板上的板书,把这把伞的特点说一说?

    生:这把尼龙伞有两个圆圆的伞顶,伞把比普通的伞把粗。

    生:这把花尼龙伞有两个特点,第一,它有两个伞顶;第二,伞把比较粗。

    师:这样说,显得很清晰。这是没撑开以前的特点。撑开以后又是怎样的呢?(师按动按钮,伞自动张开。老师走到学生中间,让他们里外都看个清楚。)

    生:伞撑开以后,伞面是椭圆形的,像个花乌龟壳。

    生:像“忍者神龟”的壳。(众笑,当时,电视台正播放动画片《忍者神龟》)

    师:说得多形象啊!这是伞面的特点。(板书:伞面)其他部分有什么特点?

    生:伞里边的那个(边说边用手指伞里面)跟一般的伞不一样,是分开的。

    师:你说的“那个”是不是指这个?(师用手指伞骨。笑声。)

    生:是的。

    师:这叫伞骨。(板书:伞骨)普通的伞骨是不分开的,就像朵花。这把伞的伞骨分开了,像什么?

    生:像分成两半的花。

    师:是这样。再看伞杆有什么特点。(说完,把伞杆拉长,然后缩短。)

    生:这把伞的伞杆能长能短。(师板书:伞杆)

    师:谁能把这把伞撑开后的特点连起来说一说?连起来说,有一定难度,先看着板书的词语练习一遍(学生看着板书的词语认真练习。然后指名说。)

    ……

    在这个片段里,于老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有条理,按顺序,连贯地介绍自动折叠伞的特点。试想一下,如果于老师这样引导:同学们,如何介绍这把伞呢?注意说的时候要有条理,按顺序,尽量说得连贯些。谁来试试看?相信会吓退大部分的孩子,更别说是一年级二年级的孩子了。

    于老师的做法是开门见山就让学生看,学生看了自然会说,在无拘无束表达的基础上,不露声色地引导:“是的,这是一把伞。而且有的小朋友看出是把尼龙伞。观察事物就要善于发现它的特点。”瞧,观察事物要善于发现特点,这样的方法指导,老师不是刻意教的,而是自然总结学生所做的。当学生没办法往另外的角度观察时,老师再提示:这把尼龙伞和你们以前见的伞有什么不同?伞把和普通的伞把有区别吗?撑开以后又是怎样的呢?其他部分有什么特点?再看伞杆有什么特点。

    在这样的引导过程中,学生的眼睛一直在观察。而且是在老师无痕引领下的有方向地观察,那么,表达自然有条理,有顺序。

    于老师又是如何引导学生说连贯的呢?一是板书关键词:把“伞,伞顶,伞把,伞面,伞骨,伞杆”这些提示观察部位的词语写在黑板上,二是分阶段练习。就这样,有实物可以观察,有老师话语的引领,有阶梯式的训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说的任务。

    3.评价语言的无痕

    评价语言的无痕,就是当学生不会说,说不完整、说得不好的时候,老师通过巧妙的评价语引导学生开口说,说得更完整,说得更好一些。

    于永正老师是怎样做到无痕的评价的:

    在《糊信封》一课里,老师创设了这样的交际环节:“回家后怎样对家长说,家长才会乐意为你准备”的环节,以下是于老师的引导:

    生:妈妈,我回来了。

    师:赶快把书包放下,休息一会就吃饭。(众笑)

    生:妈妈,今天下午老师教我们糊信封,每个人要准备四样东西。

    师:哪四样东西?

    生:一张白纸,要厚一点,有两本书那么大就行了,还有一瓶胶水,一把剪刀,一盒水彩笔。请您帮助我准备好。

    师:现在我去找?不吃饭啦?

    生:吃过饭,请您帮我找好。

    师:说得不错。看看还能不能换一种语言,比如说商量的语气——

    生:吃过饭,请您帮我找一下,好吗?(众赞叹)

    师:这样改好,因为是商量的语气,妈妈会更乐意为你准备。请回位——谁还能把最后的话说一下?

    生:好妈妈,请您吃过饭帮我准备一下,好吗?

    师:你的嘴真甜!我要真是你妈妈,不吃饭也要为你找!

    在这里,为了达到“怎样说,家长才会乐意准备”的交际目的,于老师的评价语引导学生关注两点:一是让家长帮找东西,时间应该是饭后,这是体现为别人着想;二是要用商量的语气说,嘴巴甜,家长更乐意帮忙找。“现在我去找?不吃饭啦?”承接学生的对话,自然地评价,巧妙地引导。 “你的嘴真甜!我要真是你妈妈,不吃饭也要为你找!”是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不露声色地提醒学生:用商量的语气说话,家长才会乐意准备。像这样,谈笑间,引导学生学会交际,我把它叫做无痕的评价。

    我在上《商量》一课时,也用了无痕评价法,让不开口的学生开口说,让学生懂得与妈妈商量要有礼貌。课堂上有一个环节,师生合作表演,小白兔打算找兔妈妈商量怎么过生日,扮演小白兔的孩子站在一旁,不懂怎么开口说,于是我,小白兔妈妈,一边切着萝卜,一边说:“乖乖兔,你是肚子饿坏了吗?怎么一起床就站在灶台旁边?”这样的评价语,比“不用紧张,想想怎么跟妈妈说呢”要好,自然提醒学生开口表达了。当学生说出过生日想要看电影,不想吃蛋糕以后,我说:“瞧,嘴巴这么甜,一声妈妈叫得我好开心,还懂得用能不能这样商量的语气和我说话了,妈妈可开心了,当然答应你,别说是看电影,就算你要天上的月亮,妈妈也给你摘去。”这样说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牢记,与人商量时,嘴巴要甜,要做到有礼貌。

    二、口语交际教学要合理使用教材

    1.用教材教

    既然口语交际那么重要,需要普及,那么就要考虑可操作性问题,根据教材来教,就是最省事的招儿。当然,根据教材教,不是不负责任,教材的编排本身就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内容的安排是循序渐进的,是十分科学的,尊重教材,既是省事的招,也是负责的态度,是科学的做法。

    以部编版一年级下册为例,四次口语交际,第一次是《听故事,讲故事》,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讲《老鼠嫁女》的故事。然后自己讲讲这个故事。这次口语交际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倾听,能借助图画记住故事内容;讲故事声音大一些,让别人听清楚。第二次是《请你帮个忙》,通过问路、借东西等生活场景,让学生学会向别人请求帮助的时候要用上“请、您好、谢谢”等礼貌用语;第三次是《打电话》,学会给别人打电话,要先说自己是谁;没听清时,可以请对方重复。第四次《一起做游戏》学会邀请同学一起做游戏,向同学介绍游戏玩法。

    这样的口语交际任务,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只要用好教材,就能把口语交际上得实在,有趣,有用。

    2.不用教材教

    就是老师就地取材,寻找适合学生口语交际的题材,于老师是开发口语交际教材的行家。根据一年级孩子写字姿势存在的问题,他创设了一节口语交际课《纠正写字姿势》让学生在帮纠正幼儿园小朋友错误的写字姿势,懂得写字要做到三个一的任务驱动下,进行口语交际。结合当地的特产苹果熟了,就有了《认识苹果》的口语交际课,参观前,说保证,写保证书,参观果园时,说苹果,参观果园后,为苹果写“说明”,练习讲解,接着又是写海报,举办苹果展览,最后还有个写照片说明和报道的课,这样的一系列课下来,学生进行了不同任务的多次的口语交际,更有意思的是,于老师的口语交际课,常常会有延伸,不仅仅 在口语交际中学交流,学表达,还常常顺便进行写作的练习,像写通知,写留言条,写借条等等。像这样的课例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发,口语交际,也可以联系实际,自创话题,并与写作等其他语文学习相联系。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标明确指出,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鼓励教师无需拘泥于教材,可以创造性地理解教材,灵活地使用教材。还是以商量为例:

    如果按照教材教,口语交际的任务是:要用商量的语气,把话说清楚。侧重的是讲礼貌,说清楚。

    何捷老师在上《商量》一课时, 却更加关注这两点:一是明确交际中的“身份”,二是编排交际中的“状况”。

    为什么作此改变?因为他在备课当中,发现特别有意思的问题:教学之前,小孩还知道怎么说话,如何商量;教学后,小孩变得不懂如何说话,当然不会商量。“越教越不会说”。深究原因,发现第一,原本应该教“口语”,如今成了教“礼貌用语”。其次,“交际”有可能是三番四次的交锋,但教学中却都是“一帆风顺”。他想到这将给学生带来误导:  第一个误导:交际不需要“身份”。第二个误导:交际一定会成功。为了避免这样的误解,于是,就有了对口语交际目标的重新调整。

    不管是用教材教,还是不用教材教,或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都是为了更好地创设口语交际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方法。

    三、口语交际怎么教

    (一)创设具体的交际情景,在听与说的双方互动中展开教学

    创设具体的交际情景,就是设计有任务驱动的交际情景,让口语交际能够自然顺利地进行。我个人觉得,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情景,就是好的情景。这样的情景,既依托于具体的情景设置,也依赖于老师的营造与引导。也就是说,这情景,既指外在的形式,也指内隐的氛围。

    1.首先说外的形式。

    1)真实的生活情景

    一般情况下,口语交际都要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进行。于老师的口语交际课,大部分都是基于这样真实的生活情景。比如,《转述通知,写留言条》,创设了校长要找邓老师,通知她去参加广播操比赛,邓老师不在,于是需要转述。

    《描述人物外貌,转述通知》,创设了有人找于老师,让他去开会,可是没找到,于是让同学们帮忙告诉于老师。于老师来了,自然就会追问,是谁来找我,长什么模样。

    比如,想要画画,找不到彩色粉笔,学生帮忙想出了找隔壁班老师借笔的方法。

    我在上《商量》一课时,在上课开始时,创设了老师要讲故事,却找不到翻页笔的情景,让学生去找老师借翻页笔。课的最后,因为老师很高兴,想唱歌,想把歌声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们,但语文课上能不能唱呢,引导学生去找后面听课的老师商量,也是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

    2)有趣的故事情景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创设有趣的故事情景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至少有两好,一是可以轻松把学生引入商量的情景当中去;二是省事,没有情境创设,就没有口语交际。很多时候,真实的情景创设不是可以说有就有的,因为它会受到时间空间,当然也包括人物的限制,而故事情境,则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随意创设要商量的环境,从而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

    靳家彦老师的《请客人》是这样设计的:上课开始,从学生认识的小动物开始聊起,引出小熊请客的故事,接着创设了要请谁,怎么请,招待什么,餐桌上饭菜安排不合理怎么解决等话题,让学生在动物角色扮演中积极想,积极演, 在这样的交际互动中,明白了怎么请客人,怎么礼貌地招呼客人,怎么迂回地询问客人爱吃什么。最后再把故事情境中习得的方法用到现实当中,比如,邀请上课的老师,或者邀请现场听课的老师到家中做客。

    我在上《商量》时,也是创设童话故事情境,小兔子要过有意思的生日,想看电影,于是去找妈妈商量,为了能放学马上回家做作业,不耽误看电影,于是与同学商量交换值日时间。

    何捷老师在上的《商量》时,同样借助了童话故事,绘本《河马要过桥》的故事,其他动物不懂商量,不管多强大也过不了河;小老鼠懂商量,就能让河马让路,顺利过桥。

    3)借助信息技术仿真交际情景

    应该说,口语交际中,借助多媒体仿真交际情景,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比赛课上,似乎更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借助视频或是语音,创设出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交际。泉州市去年推出的一节省赛课,就是借助这样的虚拟情境,把《商量》一课指导得相当完美:老师先以“你们平常跟谁商量过什么事情吗?”“你是怎么商量的?”从学生的回答中,提炼出商量应该注意知识点,接着出示视频:洋洋缠着妈妈要电话手表作为生日礼物。然后老师扮演洋洋妈妈,与学生互动,学习与妈妈商量的方法,进一步深化如何商量的表达方式。完成这个环节后,是一段洋洋跟老师说感谢的音频:感谢老师教会他学会商量,妈妈终于给他买了电话手表。接下来的课堂,仍以洋洋为线索:老师提议,给泉州的洋洋送去生日祝福,学生互相商量用什么方式送祝福,老师与同学商量唱生日歌,用手机录音发给洋洋作为生日礼物,学生现场找想商量的人商量,学生去现场找一个陌生的老师商量,帮忙给他们和唐老师一起拍照。

    这次市赛,晋光小学的陈婉如老师上的《我是小小推销员》,同样是借助视频,虚拟地再现跳蚤市场的情景,虚拟地展示小小推销员推销商品的情景。

                                                                                                                                                                                                                                                                                                                                                                                                                                                        2.内隐的课堂氛围

    生活,故事,信息技术,这些看得见的手段能够营造口语交际的情境,接下来说说内隐的情景创设,或者说课堂呈现的氛围,他同样能够左右着口语交际的成功与失败。

    于永正老师上过一节《解说员》的口语交际。按理说,解说员的口语交际要上好,很难,因为这样的话题离生活比较远,可是,于老师不是按理出牌的人,这节口语交际课同样上得妙趣横生,精彩纷呈。我们来看一段教学片段:

    (黑板上挂着“动物王国掰手腕决赛”横幅会标。同学们好奇地看着)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看动物王国掰手腕比赛。看看是哪两个队参赛的,各有几名队员参加,裁判员是谁,比赛结果如何。

    (三名戴兔子头饰,三名戴猴子头饰和一名戴大象头饰的同学上场。大象为裁判。两队进行比赛。)

    师:谁把刚才看到的说一说?

    生:今天参加动物王国掰手腕决赛的是兔子队和猴子队,每队有3名队员,裁判员是大象。比赛结果,兔子队获胜。

    师:说得不错——我来介绍一下:兔子队参赛的队员是1号长长,2号团团,3号点点;猴子队参赛的队员是1号条条,2号圆圆,3号豆豆。(众大笑。原来,团团和圆圆都是小胖墩,条条和长长都是瘦高个儿,点点和豆豆都是小不点儿。)同学们,刚才是练习,不是正式比赛。告诉大家,正式比赛的时候,动物王国小蜜蜂电视台现场直播,但是缺一名解说员(板书:解说员),想请我们来担任。知道我们国家最有名的体育比赛解说员是谁吗?

    生:宋世雄!

    师:对。当解说员有四点要求:一要懂比赛规则(板书:比赛规则);二要看仔细(板书:看仔细);三要说清楚(板书:说清楚);四要公平,实事求是(板书:公平)。咱们是第一次当解说员,先练习一下。比赛开始前解说员都说些什么?

    生:先说电视台的名字——“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

    师:是这样,而且连说两遍,是不是?说完了又说什么?

    生:接着说,在什么地方,现场直播什么。

    师:完全正确。现在,请你们以小蜜蜂电视台解说员的身份来说说试试。

    (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说。)

    生:小蜜蜂电视台,小蜜蜂电视台!现在,我们在动物王国体育馆,现场直播动物王国掰手腕决赛。

    师:口齿多清晰!还真有点宋世雄的味儿呢!(笑声)

    当解说员,是相当有难度的口语交际任务,原因是这样的话题并不贴近学生的生活,于老师却把这样的话题上得趣味盎然,成功的原因,除了创设学生喜欢的童话情景外,还创设了许多内隐的情景。比如,那挂在黑板上的“动物王国掰手腕决赛”的横幅会标,表演扳手腕同学头上戴着的动物头饰,还有运动员的长相,以及运动员的名字,小胖墩叫团团和圆圆,瘦高个儿叫条条和长长,小不点儿叫点点和豆豆,有特点的运动员加有幽默感的名字,自然能够吸引学生。当然,老师的语言也能创设出适于口语交际的积极场景来,比如“口齿多清晰!还真有点宋世雄的味儿呢!””同学们说得真好,不亚于宋世雄”“同学们第一次练习就说得这么漂亮,宋世雄退休以后,你们可以到中央电视台接班了”。

    可见,内隐的氛围,可以是横幅、头饰等看得见的事物,可以是有趣的选手,有趣的人名,可以是老师幽默有趣的话语,也可以是老师的眼神动作,总之,是一切可以把学生带入情景的因素,这些内隐的因素同样不可小看。我突然想起这样的现象:为什么有的老师明明照搬名师的教学设计,却上不出名师的味道来?问题也许就出在这里,外在的形容易模仿,内在的神却很难把握。

    ().形成一定的范式,有梯度地开展教学

    1.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于老师的口语交际情境都善于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创设,每次创设都能够准确地满足学生需求。这种情境创设既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又能够引发学生交际的欲望。我们不妨看看于老师创设口语交案例:

    (上课铃声一落,于老师挎着一只盛着水果和蔬菜的篮子走进教室。)

    班主任:于老师,您怎么挎着篮子来上课?

    师:我家来了一位客人,买点东西准备中午回去招待一下。刚走到学校,上课铃响了,没来得及送到办公室。

    生:于老师,我给您送到办公室去吧。

    师:别!我正好用它来上说话课。

    (学生睁大了眼睛,露出了新鲜、好奇,并略带怀疑的目光)

    师:小朋友,我家来了位客人,他是医生。我买了些什么东西招待他呢?小朋友注意看。看看谁能说一说。

    (于老师说完,把一捆韭菜、一捆苔莱、一把蒜苗、两只萝卜、七个苹果、八个橘子、两串香蕉一一拿出来,放在讲桌上。)

    生:于老师买了韭菜、苔菜、蒜苗、萝卜、苹果、精子和香蕉招待客人。

    生:于老师买了很多东西招待客人。有非菜、若菜、蒜苗、萝卜,还有苹果、橘子和香蕉。

    师:请你们把每样东西的数量也说出来,就是说,有多少韭菜,多少苹果……

    生:(走到讲台前,看着说)于老师买了一捆韭菜,一捆苔莱,一把蒜苗,两只萝卜,七个苹果,八个橘子,两嘟噜香蕉招待客人。

    案例中老师带着菜篮子进课堂,引起学生好奇,老师这是什么呢?班主任和于老师的对话做了铺垫,于轻师来学校时间晚了,来不及把买的东西送到办公室,只好拿到教室。一切都是生活,一切都合情合理。于老师还交代“我买这些东西是要招待一位大夫”。因为所有用具都来自现实生活,学生都认识,自然也就对这种情境感兴趣。

    2.引导学生试说

    这是于老师口语交际教学必备的环节,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因为老师所选的话题与学生的生活相关,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认知

    水平能够说出个大概,这就是学情。学生说不清楚的,肯定是他们感到困难的,也是老师必须关注的。我们常说要关注学情,我们却不知

    道如何去关注学情。于老师的试说环节就是最好的关注学情。

    案例: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中心校的电话通知说一下。谁先说?

    生:赵校长说,中心校打来个电话,通知邓老师明天上午到中心校参加广播操比赛。要求穿……穿……穿衣服……(众笑)

    师:别笑。这位小朋友开头说得很清楚。不要紧张,想想,要求穿什么衣服?上身穿——

    生:(接着说)上身穿红毛衣,下身穿白裤子,脚…脚穿白球鞋、白袜子。

    师:你记得很好嘛!谁还有补克吗?

    生:告诉邓老师,明天上午8点到中心校去。

    师:你听得很仔细。这句话很重要,如果说不清楚什么时候去,不就误事了吗?

    生:最后还要说一句:千万别迟到!(众笑)(接着又找了两位小朋友说)

    这是一节《转述》训练课,校长讲得很清楚,学生听得也很仔细,但是要把他的话说全、说明白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容易忘记。于老师很有耐心,让学生试着说,学生试说过程就是暴露问题的过程。学生的述说,有的地方丢内容,有的地方思路不清晰,有的地方不严谨。这正是试说的作用所在。

    3.引导学生理清思路

    口语交际有了内容,有了述说的冲动,还需要述说的思路。我们常说说话要有条理,有条理就是有思路。小学生形象思维丰富,逻辑思维不发达,讲起话来往往缺少连贯性。于老师的教学中很注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于老师理思路,不是告诉学生一二三,而是在学生试说的基础上帮助他们丰富内容、找到述说的顺序。

    案例:

    师:是这样的。陈美丽表扬的这位周老师不是别人,就是教我们数学的周老师!朱校长说,准备在明天的全校老师会上表扬周老师!但对这件事具体情况还要了解一下。校长请我们班同学问问周老师,问清楚了,写下来,交给朱校长。怎么样?

    生:(齐声)行!

    师:周老师来了,你准备问什么?想一想再说。

    生:我想问问周老师,您是在哪儿发现陈大娘的?您认识她吗?

    生:周老师,您怎么知道陈大娘有心脏病?

    生:周老师,您是怎样把陈大娘送到医院的?她家离医院远吗?

    生:周老师,您的两个孩子中午怎么吃饭呢?

    师:大家对周老师很了解,知道她有两个上初中的孩子。——还想问什么?

    生:当时还有别人在场吗?他们帮忙了吗?

    生:陈大娘住了几天院?

    师:大家提了不少问题,多数问题提得好,应该问,应该了解;个别问题无关紧要,例如陈大娘住了几天院,问不问没有多大关系。为了不忘记,大家可以把刚才提的问题记下来。问的时候要注意三点:1.问的时候要有礼貌,等对方把一个问题说完了,再问第二个问题,尽量不要打断对方的话;2.在问的过程中,如有新的问题,可以随时问,或者记下来,等对方说完了一个问题再问;3.听的时候要专心,必要时,要作点记录。一一朱涛,请到办公室把周老师请来。(一会儿,朱涛把周老师请来了。)

    在这个案例中,于老师采取了让学生述说的做法,在边说边听的过程中梳理思路。整个过程体现了民主精神,老师、学生各抒己见,其乐融融,在交谈完成之后,于老师主动总结要点,形成述说思路。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述说不清楚,就出在“愤”的状态,老师适当启发;学生想说说不出来,老师适当引导,学生就把它说出来了。于老师的理清思路过程就是利用学生的愤悱状态适时启发,故而能够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4.现场实现口语交际

    这是最难的环节,一般的老师缺少前边的铺垫,直奔这一环节,其结果就只能是学生言不由衷、词不达意。于老师借助前面三个环

    节,层层铺垫,为学生扫除了一系列语言障碍,学生在这个环节开口讲话就水到渠成。

    案例

    (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听取了几个小朋友的练习,并作了指点辅导。)

    师:谁愿意到前边来给小朋友导游?

    生:(走到黑板前,手持教鞭)欢迎小朋友到公园游玩。秋天到了,菊花开了,有黄的,有红的,有白的,有蓝的。(师提示:“颜色多不多?美不美?”)真是五颜六色,美丽极了。(师插话:“说得好!注意花名”)黄的叫法国女郎,红的叫红绣球,白的叫高山流水,蓝的叫蓝宝石。

    师:说得不错!谁到前边来,为听课的老师导游?对老师讲,要讲生动一点!

    生:(走到黑板前,手持教鞭)小朋友们!(发觉不对,忙改口)老师们!(众笑)欢迎你们到公园里看菊花。这里有“法国女郎”“红绣球”“高山流水”“蓝宝石”。“法国女郎”的花瓣多么像法国姑娘的黄头发!“高山流水”的白色花瓣又细又长,多像从高山上流下来的泉水!“红绣球”又大又红,蓝宝石闪闪发光!(全班鼓掌)这里的菊花多着呢,请老师们往下看。(众笑)

    案例中,老师带来了两部电话机,让学生直接通话,现场仿真训练。学生把前边所学尽可能地应用到自己的表演之中。说得真实、演得真实,收获也是真实的。

    以上,就是我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我对口语交际的实践,也是从这次的比赛开始,粗浅鄙陋是在所难免的。但,行动是第一步,只要是对语文教学有用,对学生发展有帮助的事情,那就去做,且做且思,相信会把事情越做越好,谢谢大家!

    q��#'��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口语交际怎么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tx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