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回顾:
《是什么让我们生出一个爱生病的娃。》
1.孕前没有调理身体
2.孕期哺乳期饮食寒凉。
3.黄疸不经过辨证就使用茵栀黄。
我们继续按照这个时间顺序推移,看看还有哪些事为孩子的虚寒和亚健康埋下了伏笔。
新生儿疾病的过度治疗:
新生儿肺炎的误判:新生儿可能由于着凉出现鼻涕和咳嗽的情况,加上现代化医学体系里面对新生儿肺炎有很多预判,比较容易产生一些混淆,加上父母的焦虑,可能就会做出“过度治疗”的决策,如抗生素,消炎药,等等。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抗生素,消炎药是寒凉药会伤害脾胃,现代医学的说法是会降低生命活动,然后需要通过一段时间才能完全代谢,而如果没有代谢出去,则可能会产生一些亚健康的问题,如便秘,夜啼等等。
如果学了中医辨证的基本知识就能够明白,哪些咳嗽是可以通过非常简单的方法来帮助康复,比如受寒了,就艾叶泡脚,手捂囟门,太极按摩,就可以解决。
新生儿大便血丝:由于母乳不够的问题,一些新生儿一开始就会添加奶粉,而如果对奶粉过敏或者消化能力不足,则可能会产生积食的情况,大便血丝是其中的一种情况。父母则可能因为无法判别,给孩子吃一些不合适的药物。
新生儿湿疹:新生儿湿疹很有可能涉及到激素的使用,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激素的使用会透过皮肤吸收,引起不良的反应,并无法根治,越用越长,越长越有。而实际上中医认为辨证湿疹的根源,也就是从脾胃和饮食入手,很可能“泡个药澡”或者“饮食调整”后一段时间就会康复。
新生儿变蒸发烧:
变蒸发烧是小儿生理变化的正常现象,就像潮汐。
通常一岁七个月之前会经历每32天一次变蒸,有时候是晚上烧,白天不烧家长可能不知道。这是身体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反应,变蒸发烧后身体和情智的发育会迈进一步。而这类发烧如果用药处理,则会以伤害孩子的脾胃作为代价。
教科书式的辅食的添加
先举个例子:
一小儿5个月,医生或儿保医生,以及书籍上,某些微信公众号上要求可以开始添加辅食。可以开始加蛋黄。孩子吃了蛋黄之后开始上吐下泻。由于不知道是积食引起,加上焦虑,想止泻,使用有大量副作用的止泻药或者抗生素。之后陆续出现食欲不好,经常便秘的情况。为了解决便秘喂了很多寒凉的水果。但是大便越来越难拉。一开始益生菌有用,后来益生菌也没用。跑遍医院,都没办法。每天都在等大便中度过……不长体重,越不长越喂的营养好。越喂越不长……
这是一条多么熟悉的通往脾胃虚寒的路:
我们经常会按照教科书式的方式刻板的添加辅食,如:
4或6个月吃蛋黄
每天吃50克水果
每天吃600-1000ML奶粉或母乳
每天吃50克蔬菜(鱼肉、猪肝等)
每隔2-3个小时哺乳一次
泡奶粉必须30ML一平勺
诸如此类
……
因为妈妈们想要按照标准的喂养,而不照顾孩子的身体承受能力,则很有很可能让孩子不断的经历积食与反复积食的过程,这样的辅食不是【补充营养】,而是【消耗气血】。所以羊爸爸提倡反馈式喂养,通过观察大便睡眠精神食欲舌苔,来反馈前一天的食物是否合适,是否可以继续,还是要做减法。
所有的规则都是用来为生命成长服务的。
而生命成长却不需要为规则服务。
为什么忌口那么久还是不好?
也有妈妈学了一点中医知识之后,长期只给孩子喝【小面汤】,进入另外一个极端。孩子脾胃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又没有得到好的治疗,则就会出现脾胃一直无法得到恢复。
对于相对严重的问题,如长期便秘,消瘦,忌口对健康的辅助,也都是要在“治疗对路”的前提下,才会起到最大功效。
遍访“名医”为什么还治不好?
有些妈妈由于初学中医,未对身体和疾病建立系统的思维。认为只要看了中医,这个病就一定会好。而一些医生们为了避免一定的医疗风险,会比较倾向于使用清热解毒的治疗思路快速压制症状,换得妈妈们的安心。
很多医生很会使用【慰藉式的医疗方式】,疗效很快很好,正气足的孩子也可以抵抗之后由于药物对身体带来的消耗。
而正气不足的呢,之后孩子的身体,是食欲更好了还是更坏了,睡觉更好了还是更坏了,消化能力越好了还是越坏了?病情反复的频率更高的了还是更低了?我们每个人心里都答案。
好的治疗是需要坚守的。
不好的治疗是需要快速放弃的。
伪中医机械式中医疗法
妈妈们容易将“片段化的”知识拿来使用,而忽略了中医本身的整体性。
不经过寒热辨证就做小儿推拿:如发烧没有经过寒热辨证,直接退六腑退烧,与那些直接使用寒凉药和退烧药的处方无异。这个发烧根本的原因没有解决,孩子依然会出状况。
曾经看到过一些例子是没有经过辨证的妈妈,每天给孩子上捏脊保健,殊不知该小儿很多时候不适合上捏脊,则孩子越捏越便秘,越容易上火……然后开始怀疑中医,怀疑小儿推拿。
不经过寒热辨证就做艾灸:同样,艾灸也容易被误用,在没有完全学会辨证的时候,如遇到热证,或者寒热错杂使用艾灸时,比较容易产生津液亏损导致上火的情况,孩子不仅无法康复可能还会更糟。
不经过寒热辨证就做药浴:药物可以通过皮肤完完全全的吸收,不亚于直接服用药物。药浴如吃药。药的思路不适合孩子的情况,也会帮倒忙。
不经过寒热辨证就吃川贝雪梨止咳,蒸苹果止泻……用某某偏方治疗所有“咳嗽”,”荨麻疹”,“湿疹”“尿床”……
记住: 不经过辨证包治百病的治疗都是伪中医。
当然不排除很多“蒙对”了的情况。
指望问一句话就想换个方子
很多妈妈喜欢扔出一句话然后马上得到一个万无一失的答案,如果遇到不会辨证的回答者:
如果遇到了会辨证的回答者:
与上面的话题类似,所有的诊断都需要望闻问切,如果没有条件面诊或望闻问切,则更需要将吃喝拉撒睡的情志舌苔的情况记录下来,交给诊治的医生或老师,通过详细的调查去辨证病情的方向和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医治疗的是人,不是单纯的症状。
我不学中医,指望都靠医生
我们以往的思维是:生病就去医院就好。
但如果找不到好医生,或者认不出好医生呢?
就像生活,我们不需要拿到许多专业的资格证书,才能好好的生活。技术是为生活服务的。而我们很多时候只需要学一点点,然后仔细的观察生活,就能避免很多问题。
在羊爸爸体系下,通过教会妈妈们简单的辨证知识,通过对一个个案例的收集和记录,我们发现,妈妈们可以做到,对于80%的常见病,在两天之内通过自己的辨证处理有所改善。
通过学习后可以自己处理,也可以交给放心的医生,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整生活的方式,生病变得更少。通过学习我们大约可以避免以下的多余的问题:
“能不能吃板蓝根啊”
“要不要弄点冰糖梨啊?
“肉汤能喝吗””
“可以去洗澡吗?”
等等等……
现在,回到我们一开始的主题:是谁让我们娃爱生病?
我们现在应该都有了答案。
因为对生命和疾病的认知太少太少,又或者知道了一点又乱用,找错医生,焦虑推动着我们不断的让孩子试药……孩子走上虚寒。容易积食,过敏,久咳不愈,便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