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暑期读书打卡1——《图像中国建筑史》

暑期读书打卡1——《图像中国建筑史》

作者: 笔络 | 来源:发表于2018-07-06 20:12 被阅读107次

    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


    唔,就是它!

    一·概读
    得益于近段时间温州的强对流天气,一到傍晚就下雨,绝了我出门骑车的念头,安心读书。读了两天《全球通史》,实在是读得脑壳疼,今天出门时候,鬼使神差地把《图像中国建筑史》塞进包里带了出来。中午睡醒脑袋还是懵的,果然是读不进去《全球通史》,撕开塑封,开始读这本书。
    书不厚,中文正文才180页,后面附了英文原文。对的,这本书本来是英语出版,是梁思成先生等人实地考察中国古代建筑拍照并绘图,配上在美国讲学用的文稿而成。先是英语,在费慰梅女士帮助下才翻译成中文在国内出版,英文原版痕迹还可以在书中的配图找到。当然,本书的主体是图片。
    这本书很好读,下午3点到下午5点,两个小时就读完了。大幅的图片,配上文字说明,翻翻就过去了。但就像当年梁思成先生收到父亲梁启超先生从国内寄来的《营造法式》一样,“大半是读不懂的。”读不懂的原因也与梁先生相似:因为书中有很多专业名词,没有专业的基础知识,便理解不了。不过,没有关系,看图就好了。图也看不懂,那就学五柳先生“不求甚解”好了。
    《图像中国建筑史》和另外一本《中国建筑史》是梁思成先生作为中国建筑研究先驱的力作,可以当作是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入门书。

    二·内容简释
    (一)中国古代建筑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阶段

    (二)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第一,木制。中国地大,在西北地区有大量存在的石质和土质建筑,但木制结构建筑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又因为木制建筑的脆弱,来自于水浸腐烂、虫蛀、火灾、刀兵之祸的威胁,使得9世纪以前的木结构建筑不存。因此,本书是对20世纪30、40年代在中国本土尚存的木质建筑实地考察后,进行的研究。中国目前现存最早的木制建筑是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的大殿(857年)。
    第二,斗拱。与西方古典建筑(古希腊、古罗马)相同的是中国也存在柱式建筑。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殊在于支柱上的托架结构(斗拱)。斗拱在塑造中国建筑特色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横木为拱,其上的小木块为斗

    斗拱承托向外延伸,向上挑起的屋檐,在降水量大且集中的夏季抛飞了落雨,保护木制建筑不受雨水的大量侵蚀。同时,坐在屋檐下,看看雨水从檐上滴下,又有从屋脊奔出的珠串,梅雨季节的江南实在是太美啦,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
    第三,分类阶段性特征
    梁思成先生将中国古代建筑分为三项去谈:其一,木结构建筑;其二,佛塔;其三,其他砖石建筑。将前二者整理如下:


    木结构建筑特点
    佛塔结构特点
    其他砖石建筑包括:陵墓、桥、台、牌楼等几项,不一一赘述。

    三·对我有帮助的
    1.左图右史。作为建筑学白丁,因为专业知识不够,所以有些地方只能跳着读。当然如果有附图在旁,根据图中的注记对应,再去读文字解释会更加明朗一些。同样的,作为历史学白丁,上课时候从我嘴里蹦出来一个历史名词,比如《营造法式》,学生肯定也是一脸懵,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但只要搜寻一张《营造法式》的图片放在投影上,加之口头解释,学生就能明白《营造法式》是宋代的一部有关于建筑学的著作。
    2.中国古代文明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关系。一直以来,没有接触过中国古代建筑,也未曾去想过中国建筑的问题。学期内的一次外出学习,有听课老师提出,中国的建筑都是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的吗?才购置了几本中国建筑的书籍想要看看。
    在本书中,梁思成先生提出:“中国的建筑是一种高度‘有机’的结构。完全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东西,有自己的发展过程……在本书述及的30个世纪里,这种结构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机能。”【1】,“中国的建筑与中国的文明同样古老……中国建筑体系在如此广袤的地域和长达四千余年的实践中长存不败,且至今还在应用而不易其基本特征,这一现象,只有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因为,中国建筑本来就是这一文明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
    我们讲中华文明,当今世界史学界承认的中国历史到公元前1600年(殷商)为止。原因是在河南安阳发掘出了殷墟遗址,并出土数量相当的甲骨,以此佐证商文化的存在。你看,中华文明与建筑息息相关。只有当二里头遗址或是中国境内其他的人类文化遗址(或许是良渚文化)被确认为夏(前2070-前1600)时遗存,中华文化才能名正言顺地往前再推500年。
    又有东汉魏晋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中国建筑发生了变化,也出现了寺院经济。结果“三武一宗灭佛”……还有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是8世纪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也说明了唐朝的强盛与对外政策。
    3.有一良配太重要了。暂且按下梁、林、金的三角关系不表,梁思成先生出生于传统的中国家庭,受其父梁启超先生的熏陶,古文功底扎实;又顺应时代,接受了西方新式教育。这样的人才为什么会走上了研究建筑的道路?从父走上仕途还不行吗?
    林徽因随父林长民赴英,考入英国女子中学,获悉了这世上还有建筑师这种职业,并认定这种将创造与实用相结合的工作值得一生从事。回国以后,受到影响的梁思成也坚定了从事建筑的决心。两人一起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毕业以后,就结婚,并将在欧洲考察建筑的活动当作了蜜月旅行。回国从教,生生娃,跑跑路,实地考察中国乡村留存的中国古建筑,才有此书和中国建筑史奠基人。
    结论:找对了人能让两个人一起成长。
    完。

    【1】本书前言部分
    【2】本书论中国建筑结构体系起源部分

    暑期读书打卡2——《常识》
    https://www.jianshu.com/p/a7d2f825c384

    暑期读书打卡3——《姊妹革命:法国的闪电与美国的阳光》
    https://www.jianshu.com/p/8f12b86f7947

    暑期读书打卡4——《国史十六讲》https://www.jianshu.com/p/52edd08c2d2a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暑期读书打卡1——《图像中国建筑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wb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