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阅读?”这是一个问题,相信任何一个读者,都想要探究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也是怀着这种想法阅读了这本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81191/b8ca1a53d1043aaa.jpg)
这本书作者日本藤原河博,钟小源译,约9万字。我大约花了半天时间读完,非常好读,又花了半天时间梳理完书的内容。
这本书介绍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意义和养成阅读习惯的方法,贯穿于书的始终。
阅读可以培养人的想象力,专注力,让我们大脑的神经触突活化,还可以带来更多的想法,让我们拥有复眼思维的能力。阅读纯文学的书籍,能陶冶我们的情操,震撼我们的心灵。难怪作者说:“可以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读书的人,一种是不读书的人。”
读书的人往往都有自己的观点,有只属于自己的建议,有自己的主见。他们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不会随波逐流,基本上都能尽心尽力的做事。俞敏洪说:“读书能给人带来三样东西,情怀、胸怀、气质。”而情怀和胸怀就是决定人做一件事情的毅力,坚持力,和责任心。作者在书中举到了一个例子,说日本的有一个电视节目栏目要做一场报告,便与某大学的一位教授合作进行了一场实验,他们挑选了六名大学生写同样一份报告。其中有四名每天的读书时间为零,另外两名每天读书时间分别为半小时和两小时,不读书的五个同学他们的做法基本上一致,都是从网上搜索关键词复制粘贴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报告。这些报告也有观点,但是内容浅显,根本没有深度,也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有那一位经常阅读的同学,他也在网上找到了相关的参考文献,然后去图书室里面找到了这些书,又找了和这些相关的几本书,通过读书找出里边的理论的体系,结合生活和观察到的现象写成了一篇报告。虽然说都是写报告,但是这些同学的做法我们都可以看出,如果不通过读书积累知识,是没有办法拥有自己观点的。
另外,社会上的一些人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工资,基本上还是以读书多少的成正比例的。最低的月薪从1000多元,最高的又得达到几万元,几十万元,月薪最高的职业是演讲家。我们看身边的这些演讲者董玉辉,俞俞敏洪等,他们拥有让听众满足的知识,而他们获得知识,必然要读书。今天早上听到新东方的董玉辉的故事。他说当时自己到北京打拼的时候租的房子是在一楼,非常阴暗小的合租房,工作是在网上卖货。当时他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什么意义,不情愿又不得不去做,读书成了他唯一喜欢做的事情,他在也就是在那个时间读了很多书。他就在直播卖货的时候讲给听众,讲自己读的想的。突然有一天,直播间的人数从三四百到了几万,几十万,几何式地增长,后来他就成了直播网红。他的这些知识都是从哪里来的?都是从他的读书,平时的积累中来的。所以说一个演讲者他要想准确,简洁,清楚地讲述,就需要大量的阅读来作为积累。
我们人生除了睡觉吃饭休息的时间,有效的工作时间折合下来也就是也就是短短的20多年。如何在这20多年如何投入自己的精力?如何产出与输入?所谓的活着其实说的就是这些事情。我们怎样生活和工作,就取决于我们是怎样思考的,很多人做的就是“拼图形的思考”,就是想着把一块拼图正确的放在某个地方就行了。与之对应的是“乐高积木型思考”,他们会利用手中有限的积木,会拼出各种各样的形状,会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精彩。阅读是是让我们把作者的知识吸收进来装进我们的大脑里,我们读了一本又一本的书,就是等于站在了更多巨人的肩膀上来看这个世界,那么我们就会有更高更开阔的视野,思考问题的方式自然会有所转变,会创独创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拥有独特的幸福认知,人生便更加快乐充实。
在阅读习惯养成这一方面,作者说我们要多读,量变才能带来质变。作者给自己规定的是每年读100本书,截至目前他说大约读了3000多本。有的书值得细细品读,有的书大概浏览一遍就可以了,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我们去细细的研究。这就是牵扯到我们所说的选书的问题,其实好书与坏书他也没有严格的界线与定义,好书往往是个人觉得对自己有帮助的书,对书的感觉,与我们个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个人的阅读经验相关,所以任何一本书,对这个人来说可能是一本好书,对另外的一一个人来说可能他有点浅显,不是一本理想的书。读到了自己感觉不太好的书或者无用的书,也不要去懊悔。因为如果你不避开无用的书,想高效的去选择书,那根本就是异想天开。作者说他读了3000本书,只有感觉不到300本书比较好,所以说九成的书都没有引起他的兴趣,这是很正常的。
要想让孩子养成好的读书习惯,最好的就是教材就是大人读书时的样子。每个人喜爱读书的人,他身上会有一种气场,他的面部表情,包括他的姿态,专注力,都会对周围的人形成良好的影响。罗曼罗兰说: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们做好榜样,这是引领他们走上阅读之路必不可少的。
另外,在读完书之后一定要注意输出。输出能让我们有成就感,自豪感,促使我们更多的去输入。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书,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样的机会,一般做的就是可以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反复的说写中整合我们的逻辑,最终把想法结晶成观点。我们还可以把看书时触动心情的句子记下来;把看书的感想说给别人听;在自己喜欢的软件上推荐书给别人,这些都是输出的方法。
阅读拓展灵魂的深度和宽度,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让我们拥有处变不惊,温柔安静的内心。
今天,你阅读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