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许一一的人间3000问的第14个话题。
信仰,本身一个宗教的语汇。不同的宗教,往往信仰不同的神。
后来,有了党派的概念,就像我们的共产党,信仰就是共产主义。
一个人可以有很多信仰,当然,也可以没有信仰。
那么,有没有所谓的终极的信仰,在我看来,是有的。
这就是我们对于灵魂的信仰。
灵魂,是人之为人的终极信仰。
柏拉图认为灵魂与肉体之间是分离的两个实体,他将灵魂作为一个善的理念,而肉体则是恶的根源,因此他认为灵魂尽量不要与肉体沾染,否则会堕入欲望的深渊。
亚里士多德则不赞成灵魂与肉体的分离性,他认为,生命的躯体是实体即质料,但躯体并不是灵魂,灵魂就像睡眠的现实性,亚里士多德并不认为有所谓独特的共相存在,继而存在与他老师柏拉图的分歧。
人,确乎是一个奇妙的存在,人之为人,到底是不是永恒的物?这就是我想探讨的问题。
在我看来,人是不朽的。因为,人之为人的信仰,是灵魂。
灵魂在我看来,既不是亚里士多德的“质料”,也不是柏拉图所认为的“实体”,它和母体之间,既不是分离的,也不是粘合的,它是一个模糊的存在,横贯于理念世界和感觉世界。
灵魂不是潜藏在个体中的理念,它要比人本身高贵,它是人的最本初的信仰,这与我们平时所讲的宗教信仰是截然不同的,宗教信仰,是我们对外在的神的膜拜,而灵魂的信仰,是我们对内在的神的崇尚。
灵魂本是天界圣物,然而它折翼最终堕入凡间,注定了它的高贵,也注定了它最终会脱离肉体,重又飞升天界,我很赞同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灵魂的论述,灵魂进行着必然的圆周运动,这个运动,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轮回。
人类对灵魂的信仰,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个体的存在形式,这个过程,从起点又回到起点,我这里指的是,从自我到自我不断的循环中,发现此生的价值,发现存在的意义,俗语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从本质上说也是人类对于自身灵魂的不懈信仰的一大表现。
对灵魂的感知是生命的根本归宿,我们中的很多人,为了一些东西去奋斗,这个过程,是潜意识对灵魂本相的发现与求索。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以为,一个人虔诚地面对自己的终极信仰,并且毫无悔意,这就是善,如果不敢正视自己的信仰,充满畏缩,这就是最大的恶。
灵魂的闪耀,是以清除内心的延宕为前提的,执著的人往往有着更自信的外在,这也是因为他们对于信仰的坚守,这个信仰,就是属于自我的折翼的灵魂本真。
灵魂是轮回的动态静止,它赋予个体以实践可见外在的能力,灵魂本身有其使命,即引导个体去进行归于特性灵魂种属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式样,这也是生命呈现出多样性的原因。
同时,灵魂也是人类认知外界的媒介,我们对于外界的可见,要转化成可知,需要一个灵魂自省的过程,有时这种自省的结果是人人趋同的,但更多的时候,每个人对外物的体验往往带来截然不同的知识输出,这是灵魂作用的结果。
我们每个个体,作为人这个奇妙的存在,都应当恪守对于灵魂的终极信仰,它是思想的最高形态。
人,因灵魂而永在,即使肉体的湮灭,也阻挡不了灵魂之翼的涅槃,这,就是人之为人的意义与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