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
淋雨引发的脑洞

淋雨引发的脑洞

作者: 一苇h | 来源:发表于2015-12-09 22:40 被阅读0次

    昨天遇到了一件神奇的事情。因为书包太重,我就将雨伞从包里拿了出来(我向来都会带伞),还特地检查了天气预报,下雨的概率低于10%,于是我就放心的出门了。结果,晚上回家的路上,我被雨淋了一路。

    当时我并没想太多,只是在吐槽天气预报的不准,以及看着旁边情侣男朋友用手为女朋友遮雨,单身狗收到了成吨的伤害而已。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雨伞装进书包。

    根据维基百科对墨菲定律的定义,指的是“凡是可能会出错的事必定会出错”(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换句话说也就是,如果你担心某件事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会发生。可是,为什么呢?

    回想一下当时我关于做出“不带雨伞”这个决定的思考顺序:首先是觉得书包太重,因此开始选择拿出不必要的物品,进而将目标放在了雨伞上;其次看了一下窗外的天空,天阴但没有刮风也没有厚厚的云层,所以自认为不会下雨;为了再次确认天气情况,打开了手机上的天气预报,也显示几乎不可能下雨;所以做出了“把伞从书包里拿出来”的决定。

    通过上面的思考其实可以发现,一开始我是对“是否会下雨”这件事有担心的,但通过了自身的观察以及外界的信息而判断出“不会下雨”这一结论,然而事实的结果却与之前的一切判断完全相反,“下雨”这件事反而成真了。这么说来,难道是我的担心令到这件事的发生的吗?

    其实不然。上面也说了,我一开始是对下雨这件事产生过怀疑的,那么无缘无故我干嘛要怀疑会不会下雨呢。再仔细一想,是因为最近几天降温了,而且自入冬以来几乎没有下过雨,根据以往的经验这样的天气是很容易下雨的。所以,我最初的担心是基于曾经的经验教训。而之后导致我做出错误决定的前提,却正是一些看上去很符合逻辑的动作;这些符合逻辑的动作是不是真的可以证明事实呢?并不是。首先,我不是气象学家,也并没有具体了解研究过下雨前的征兆,只是凭着自己的观察而得出了主观结论;其次,手机上的天气预报数据是否更新过,检测点又是否准,这些都是不确定因素,因而虽然是客观结论,却是不全面的客观结论。因此,我觉得不会下雨,反而更“可能”下雨了。

    这样一来,墨菲定律就似乎可以解释得通了。对于某件事,凡是可能会出错的地方,必定会出错。关键在于“可能会出错的地方”,说明这是某件事的固有缺陷、固有风险,可能因为一些因素这个缺陷并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因而人们对它的定义是“可能会出错”。而随时间、空间的推移,以及外界环境、内部因素的四重影响下,这个所谓的“可能的出错点”就会慢慢被暴露出来,被发掘出来,最终变成了“必然的出错点”。

    这样看起来,似乎解决墨菲定律难于上青天。第一,从源头下手——显然不可能。没有谁可以预计到一件事的方方面面。第二,在事件的进行中,累积到的信息是可靠、可信、及时、全面的,并且通过所得到的信息做出客观而合理的推断。这看上去好像可行性高一些,但要做到几乎也不可能——信息的收集是无止境的,否则何来information overload一词;而且,要决策者做出绝对客观的判断也很难——除非决策者是机器。所以,最终的结论是,暂时是解决不了墨菲定律的。我们能做的也只有be an informed person, and prepare for anything that could happen了。(鉴于我只维基百科了一下,其他关于墨菲定律的任何资料都没有研究过,若有解法,还请告知)

    事后诸葛亮一句,其实老祖宗们早就说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最后的最后来一个段子。当时淋着雨的我内心十分郁闷,所以想到了曾经同样淋过雨的苏轼老人家。不过人家心态好太多了,不信你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淫笑且徐行”(咦,好像有什么不对的样子)果然是被雨淋了一路,想法也污了。说给朋友听,他笑笑说,没办法么,你已经是漏雨了,本来就污><

    (原文originally po在我的另一个blog上,感觉最后的段子比较好玩就搬过来,作为处女po的纪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淋雨引发的脑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xy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