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有请到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邹晓松先生讲座,简述粉彩的历史。
首先,回忆的釉上彩的起源,同样说到宋金时期的山西八义窑,可谓釉上装饰的第一抹彩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还解释到宋金时期,北宋末年战乱频发,北方,辽国及西夏常来骚扰汉族政权,山西地区处在多个政权的纷争之地,即到南宋,北方大面积国土被金政权所统治,此时,北方出现短暂的和平,北方窑口,山西地区的,八义窑及磁州窑系出产的,白地黑花,及后来的红绿彩装饰,成为民窑的主要特征。
施于人作品 朱乐耕作品后来因战乱,北方窑工南迁逃至景德镇等安全和平之地,同时,带来北方窑口的技术和装饰手法,加上景德镇本地所产优质温润如玉的瓷器,更使得釉上装饰更加美观。
元代的青花瓷成为时代的标志,一经出世便震惊世界,迅速,达到瓷器装饰的顶峰,并很快,随着王朝的覆灭而重新调整,适应新的朝代,明代的皇家需要,设立御窑厂。
御窑厂的设立促进了瓷器的发展,特别是皇家用瓷,不惜成本,即明代开国后的永乐宣德时期达到了另一个青花瓷装饰的高峰,陶瓷的历史上被称为永宣青花。
之后的空白期,几经皇帝政权的更迭而错乱,在瓷器上甚至没有落款,所以被称作空白期。
之后,成化年间首创的斗彩瓷器,以釉下青花做底,双沟青花以备釉上填彩,宛若釉下釉上在斗法,共同装饰瓷器,视为斗彩,最典型的为成化斗彩鸡缸杯,因存世量极少成为资本运作的重要对象。同时,成化无大器,只有制作精美的鸡缸杯留存后世。也算开创釉上装饰的另一种形式。
之后嘉靖万历时期,釉上颜料的丰富又出现大明五彩,极致后来的清代初年又出现康熙,五彩,其实五彩只是象征性的说法,彩色不限于五种。甚至达到七八种之多,正如唐三彩一样,也不限于三种颜色!中国人向来不以确切数字代称。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明代的大明五彩及清初的彩瓷装饰又达到瓷器装饰的新的高峰!
明代嘉靖年间首创釉上黑彩描勾线,然后填色的装饰手法,致康熙晚期出现珐琅彩,是在景泰蓝的基础上出现的装饰在瓷器无釉面的涩胎之上的装饰手法,珐琅材料来自于西方,有瓷器代替原来的铜胎,开始由皇宫的造办处在皇宫内完成。后来,国内研发出自己所产的珐琅料,至雍正年间,达到珐琅彩装饰的高峰。
珐琅无大器,当时进入宫廷的有景德镇的白胎碗和来自宜兴的紫砂陶器,因紫砂陶器表面无釉,和珐琅彩融合一致,而景德镇瓷器因釉面光滑使得珐琅彩与釉面膨胀系数不同,容易剥落,后来珐琅彩多改为涩胎,外表面无釉的景德镇瓷器。然后外表面全部用珐琅装饰,成为皇家专用的名品!
因珐琅彩颜料金贵,不容易得到,发展出后来的粉彩瓷器,粉彩是相对五彩来说的,五彩又被称作硬彩,因线条比较生硬,色彩搭配对比强烈,而粉彩色调柔和,雅致温润。和温润如玉的瓷器表面更加协调一致,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喜闻乐见的瓷器装饰形式。
之后,审美“农家乐”皇帝,乾隆喜欢万花不落地,把瓷器本身的质地之美一点不漏,成为工艺装饰的极致,又因其在位时间较长,后期似乎兴趣转移,再加督陶官唐英的去世,不太关注瓷器的生产,后来,随着国力的衰亡,瓷器更是江河日下,几乎没有值得一提的亮眼之作。相反,造型比例极不协调,正是缺少精气神的王朝的体现,在瓷器装饰上一衰到底!
后来的鸦片战争更使得国力渐弱,而此时,欧洲人学会了制造瓷器,或者向日本订购瓷器,更使得陶瓷行业日渐衰微。
到时民间出现了,瓷器上的浅绛彩装饰,多为景德镇距离较近的新安画派代表性人物,因战乱频繁,纸上水墨难以维持生计,遂到离家不远的景德镇画瓷器谋生,促进了陶瓷业的发展,对粉彩装饰进行简化,发展出新粉彩装饰,影响了后来的珠山八友,等陶瓷的装饰形式。
因邹晓松先生出生于陶瓷世家,其爷爷也是陶瓷名家,尽管不是珠山八友,但较为亲近,而他小的时候经常有珠山八友及其后人交往,耳听目见心中有很多珠山八友的故事!
擅长画鱼的邓碧珊据说就是被枪毙的,邓碧珊因颇通文墨成为民间写状纸的代理人,当时因官司未为民说话,被路过的军队发现,为民做主的人民军队,把反革命就地政法,也是传说之一。
邹晓松先生的祖父邹国钧先生,在民国时期,曾接到高官的订单,小小的瓷器便有十块大洋,收入颇丰,当时的高官还曾劝说画家买地置办产业,他的爷爷幸亏没有听话,否则,家庭晋升为地主阶级,对后来的考学及就业都有影响,也就没有现在给大家讲课的二级教授啦!
还讲了自己颇为励志的考学经历,因未曾读过高中,而其父曾为中学老师,常为美术班的学生补课,顺便自己也成为美术班里画画的同学,而有一次,已上大学的同学回画室指点学弟学妹们,无意间提到可以报考的学校,除了职工大学,陶瓷学院,还有中央工艺美院,对于十五六岁的学生那可是第一次听说还有职工大学之外的高校,回家和有见地的父亲商量,父亲利用学校之便求得一招生简章,成为改变命运的重要资料。
当时联考需要到上饶进行考试,报考陶瓷学院,后来又辗转坐火车去南京参加中央工艺美院的招生考试,提前一周到达南京,在宾馆里购得水粉,工具及静物,一串葡萄,香蕉,宾馆里的床单做灰尘布及白盘,练习了三天有余,第一天画完之后,第二天便有外地考生赶来,指点说哪里需要改动?哪里需要调整?年轻而又聪明的学生,虚心学习,画过几天之后,考场上竟然出现了自己所画的物体,几乎全部压中考题,以致出来考场,其他人说自己一定认识出题之人。少年在兴奋中一脸茫然,同时还有面试考题,第一题是父母的工作,此题自然没有困难,轻松回答,第二题为毛泽东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对于十五六岁的少年,那真是一脸茫然,无从说起,后来自己感觉面试一定过不了关,但却燃起了少年勇敢进取的心,一定要继续报考中央工艺美院,然而,好运接连而至,从陶院和北京来的通知书先后到达,然后懵懂少年开始拼命学习文化课,尽管未上过高中,但依然在同学面前发誓要努力成功,自己曾翻烂两本政治书,最终,以全班第二名的好成绩被北京高校录取,真正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