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孙立人将军的得意之笔:奇兵出西通

孙立人将军的得意之笔:奇兵出西通

作者: 明河在天 | 来源:发表于2018-02-19 22:50 被阅读112次

        【节选自拙著《中国军神孙立人》】

驻印军迂回攻占拉班及沙都渣两地后,孙立人立即将师指挥所从瓦鲁班搬到拉班,沙都渣则成了史迪威的总指挥部所在地,以利指挥孟拱河谷的战役。沙都渣是孟拱河北渡口的一片林空,原有几十家民房,但被战火摧毁。

孟拱河谷是孟拱河两岸谷地的总称,地形狭长,从沙都渣到孟拱一段约120公里,被南高江劈成东西两岸。孟拱河上游叫南高江,孟拱以下称孟拱河,流入伊洛瓦底江。河谷两旁都是千尺以上的山壁,雨季山洪暴发,平地成汪洋,山地也是泥深没膝,山涧小溪都因暴涨而成为巨流,南高江、南英河等大河更是怒涛汹涌,船只不能行驶。

当时的日军,除了已经被歼灭殆尽后又补充齐全的第18师团55、56两个联队外,在密支那的114联队和第56师团的146联队也增援到了孟拱河谷,日军总兵力约在1.5万人左右。以56联队防守南高江西岸地区阻止新22师前进,以另外三个联队集结于南高江以东地区,凭借险要的地势和既设的坚固工事,阻滞新38师的进攻。

4月3日,新38师113团由拉班乘胜南下追击。南高江东侧是一脉重重叠叠的库芒山,其险峻可用土人的歌谣形容:“无顶之山,永不能至”。113团的任务就是要开辟新路,爬过这些“无顶之山”,绕路迂回攻击那些据险而守的敌军侧背,迫使他们离开阵地与我军决战,使“敌不知战地,不知战期”,一股将其消灭。

这时左侧的美军梅支队在拉班以南几十里的茵康加唐(英卡唐)遭到日军的猛烈反击,被迫经瓦蓝、山兴阳的路线往后撤退,担任后卫的第二营在恩潘卡遭到日军一个大队的包围。到了4月4日,被围美军和支队部的无线电讯也失去了联络,情况不明,形势异常危急。梅里尔急请新38师派驻在梅支队的联络参谋,乘坐小型联络飞机赶回师部,请求孙将军派兵救援;孙立即命令112团一营以急行军前去营救。5日该营即抵达山兴阳以北地区,一举攻占高南卡敌军阵地,威胁敌军右侧,并牵制其兵力,使被围的美军能够转入反击,由此转危为安。当晚梅里尔发来了谢电,并对112团的这一营的训练、士气、精力大加赞赏。

从4月11日起,112团主力又奉命由孟拱河谷西侧的崇山峻岭中向东南开路前进,攀援绝壁,迂回到了奥溪及瓦蓝间西侧附近地域,此地接近恩潘卡,日军感受到了侧背威胁,被迫后撤。4月20日,被围多日的梅支队二营遂得解围而出,只是这个营已是伤病累累,损失很大,史迪威命令他们留下来休整。22日,梅里尔再次发来谢电。

这时左侧地区112团已获得有利态势,当即予以利用并扩大战果,极力向敌人的侧背压迫。可惜当时由于史迪威正往返于重庆、昆明和新德里之间,指挥部的实际指挥权于是又落到了傲慢、粗心的参谋长柏特纳手中。此人对孙立人怀恨在心,而且他对中国军队抱有成见,认为中国军队总是不肯牺牲,因此坚持要新38师以全力实行正面攻击;孙将军不得已改变作战计划,虽然系由正面攻击,但仍然设法保持重点于左翼,施行左侧迂回,然而由于受到地形的限制,致使尔后的战斗变得极为艰苦。

柏特纳又下令规定“中国驻印军每个炮兵连,每天所用炮弹不得超过一百五十发”,这一严苛的规定立即让新22师和新38师的火力锐减,使进攻越发困难,令从正面进攻的新22师伤亡惨重。为此孙立人与廖耀湘不得不于5月2日联名致函柏特纳提出抗议,并要求予以纠正。

这时史迪威刚从重庆回到沙都渣指挥部,听取报告后得知梅支队在最近的两次战斗中已经造成伤病官兵达700余人,新22师的伤亡更为惨重,史迪威感到极为苦恼。此时他又听到一些故意扭曲的报告,说是新38师的伤亡极少,因为他们担负的任务轻而易举,所以史迪威于5月5日来到拉班孙立人的指挥部后,竟责怪孙部“作战不力”。

孙将军感到上述批评对于艰苦奋战、取得显著战果的官兵们而言,是极不公平的,所以立即亲自写了一封信于6日交给史迪威,信中指出:“其实伤亡报告书,并不能单独作为衡断军事成就之准绳,唯有敌方所受之伤亡损失与我方所获之胜利,始可衡量之……有时正面作战并不常能取胜,而侧面包围恒可迫敌后退。”孙将军列举了所部的一些战果,以事实回击了对新38师的污蔑。

直线思维的史迪威当时虽然没有回信,但他对迂回战术开始大力支持,孟拱河谷战役顿时为之丕变,新38师的放开手脚的空间越来越足,战果也就越来越大。

从4月底开始,驻印军新50师和新30师各派一部兵力,连同梅支队所组成的中美混合部队,正在对密支那城郊进行攻击。原本是一场奇袭,但由于侦察不足,结果竟打成了不堪的阵地战,乃至陷于胶着状态。

南高江西岸的新22师正和敌军在马拉关一线苦战,二十多天以来毫无进展。孟拱、密支那、卡盟成一个三角形,互为犄角之势。眼看缅北的雨季就要来临,如何采取积极手段,趁敌人的增援部队还没有到达孟拱河谷之前,赶快夺取卡盟、南下孟拱,策应密支那方面作战,实在是夺取整个孟拱河谷战斗胜利的宝贵机会。

5月中旬,孙立人从打死的一名日军军官身上搜到了一封信,那是卡盟守军步兵指挥官即18师团步兵团长相田俊二少将,写给这名被打死的补充兵大队指挥官野恒光一大尉的信,信上说:“目前进入第一线后方,妨害第一线补给之敌,仅六七十人,本兵团长指挥贵官,击退此敌,并应先至拉瓦司令部,与本职同往,但贵官前夜10时,自卡盟出发,至翌日时刻,尚未到达。初意贵官不及侯本职已先至第一线,当即率司令部人员30名,赶至第一线,然全出意外,贵官等竟尚未到达,现究竟彷徨于何处,部下之疲劳,余自详悉,昼间有敌机飞来,余亦尽知,然就第一线全员之疲劳,且缺乏给养,尚须与敌死斗,不必要之休息与昼间躲迫空袭等,乃绝对不许可者。故须激励部下,以最大之速度追及,倘判明贵官等不足赖时,本职决心率领本部30名,突入敌阵中。”经过反复研究,孙将军判断此信是真的,它提供了两个重要信息:第一,当面之敌因为伤亡重大,已经全部用于第一线,后方的卡盟十分空虚;第二,部队疲惫,士气消沉。

基于这一判断,孙立人认为可再用一团奇兵去袭击敌人后方的西通(位于卡盟东南几十里处),“这就是趁虚而进,临机应变的战术”(《统驭学初稿》)。卡盟位于南高江西岸,原属新22师的作战地域,孙立人将军从全盘战局考虑,不拘泥于作战地域而分彼此,决计用一部分兵力在正面牵制敌军,主力便从敌军阵地间隙中锥形突进,秘密迂回到卡盟以南,偷渡南高江,占领西通,以切断敌后的主要交通线、摧毁日军的补给站,然后向北和新22师夹攻卡盟,另派一团人马直取孟拱。

5月19日,孙立人匆匆的从前线坐着小联络机,赶到沙都渣驻印军总指挥部,将奇袭西通的作战计划报请史迪威批准。史迪威起初不同意,认为这一招太冒险,后来经孙将军再三申说,此举将影响整个战局,意义非常重大,纵然冒险也值得一试,史迪威才勉强同意。史迪威又要孙估定时间,孙认为须偷行三百华里,沿途山高林密,又是悬崖绝壁,非六天不可;不料那位柏特纳少将偏说三天就可从西边到达,因为此时刚从中国国内调来几个团,柏特纳认为这批新力军干劲十足,可以从中挑选出一个善于攀岩的第50师149团,再由他认为久经森林战的梅支队第二营百余人引路,所以他才敢如此自告奋勇。结果孙将军就表示:“我走东边,你走西边,两相包抄,而你又能早到,那不更好吗?”【参见《缅怀大哥陈鸣人与孙立人将军》,《印缅滇抗战暨日本投降纪实》,第320页】

史迪威允许孙部用六天,孙立人就把这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112团,要他们携带四天的干粮限定分作六天吃。陈鸣人留下第一营对北面日军守敌继续攻击,但孙师长给他增派了一个工兵连用于开道和一个徒手炮兵连。为了避免暴露目标和快速前进,他们没有带骡马做运输工具,所有的重机枪、迫击炮一律人背肩扛;为了应对敌人的工事设施,规定每人至少携带10枚手榴弹,每个战士身负总重达六七十斤。对于这一行动,孙将军后来解释说:“因为这是奇兵偷袭,行动必须绝对秘密,宛如邓艾的偷渡阴平。所走的路尽是悬崖绝壁人迹罕到之处,有时候要利用各种地形地物,从敌人封锁线的间隙中过去,至于骡马及重兵器自然不能携带,就是宿营或休息,还不准燃火烧饭,以免暴露行迹,被敌人发觉,只准在掩蔽极周密的情况下烧点开水吃。”(《统驭学初稿》)

5月21日这支约1800人的部队开始行动,接着从22日一连四天大雨不停,112团所携带的电台被雨水弄坏,师部派出通信官云镇少校单人独骑悄悄闯过敌人的防区,涉水赶往112团团部,将电台予以修复。大雨也帮助他们掩盖住了行军目标,日军的巡逻队和哨兵都龟缩在工事里,哨兵的耳朵中只听到巨大的雨柱声,和急速的山间水流声,部队有几次竟在相距敌人百米的阵地附近,神不知鬼不觉地通过,而日军毫无察觉。“部队在日夜兼程,渴了喝几口山水,饿了咬几块饼干,困了也只能在休息时打个盹,没有烧熟食、搭帐篷的条件。急行军中凭着指南针指引的经纬方向和向导的指引,穿梭在密密的山林,攀绝壁,越险壑,克服一切困难,利用各种地形,地物和鸟兽、水流、雨滴之声作为掩护,日夜兼程,以机敏的行动,大胆地穿越敌人阵地缝隙,疾速地行进。”中国军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被发挥到了一种极致,然而这种行动又体现了部队极高的素质,远非单纯的吃苦就能做到。

25日晚,112团到达孟拱河边(孟拱河上游即“南高江”),河面原本只有五六百米宽,但因为四天以来的大雨顿使河水暴涨,已经达到一两千米宽,使部队渡河更加困难。陈鸣人将这一情况通报给孙师长,在得知112团一路上未被敌人发觉后,孙将军指示部队,如能够强渡可于拂晓前设法渡河,如果不能就尽快退回,以免白白牺牲。由于孙师出众的游泳技艺,加上制作了一些竹筏,战士们使出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绝活儿,所以26日早上5点左右陈鸣人就给师长报了捷。孙将军于是指示陈团迅速向公路方面攻击,截断公路交通线;因为西通是日军的重要补给站,必须迅速予以占领,迟恐误事。

对于上述此举,郑洞国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孟拱河因淫雨暴涨,水流湍急,河幅最窄处亦在二百公尺以上,无法徒涉,又无渡河器材,幸赖孙立人将军平日治军严格,注重官兵渡河训练,该团遂全部泅渡过狂涛汹涌的孟拱河。”【《我的戎马生涯:郑洞国回忆录》,第239页】

陈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西通,当即占好了据点。这时敌人营房中早饭还没有煮熟,慰安妇(营妓)们还没有起床,敌人见到陈团的到来还以为是伞兵降临,赶着去打空袭警报钟,惊慌失措的日军立即派兵四面围堵,炮兵则掉头回击,想一鼓作气消灭陈团,但很快日军的重炮阵地就被陈团突入。

孙立人赶紧去见史迪威,要求给激战中的陈团空投弹药和山炮,因为缴获了大批军粮,所以暂时不必投粮了。当时史迪威正在同柏特纳一起吃早饭,听闻到112团已经提前一天到达西通的消息后,还有些怀疑。这时是上午7点半,虽然是多云天气,但不影响空投,史迪威于是决定载着弹药和山炮亲去西通看看,如果情报确实便立即空投,否则立即返航。

孙将军在等着回音的空隙,便向史迪威询问另一支奇袭部队在哪里,不提还好,一提史迪威已是气得面红耳赤,连说:“不要问了,他们已经回来了。”原来这支部队在森林里转了三天,由于弄不清方向,史迪威只好让他们回来。两相比较,史迪威对孙立人更加满意了。

27日传来捷报,112团清点敌人的尸体为900多具,并缴获了155毫米重型榴弹炮4门,满载枪械弹药的大卡车75辆,骡马500多匹,粮弹仓库15座,汽车修理厂一所,这占到了日军在孟拱河谷物资囤积总量的一半多。

112团随即南北展开,占领公路线达四公里,当地所有通讯联络运输补给的指挥机构,尽皆被摧毁。28日早晨,112团又攻占了西通以北的粮弹仓库二十多座,毙敌200多人。至此,孟拱河谷日军的粮弹被我军全部缴获,日军后方的交通线也全部被切断,孟拱河谷战役取得了重大的形势逆转!

日军从南北两端调集了近万重兵想要夺回这一后勤中心,但寸土未获,反而遗尸遍野,日军陷入绝境乃至引起东京震动,盟军总部则称誉陈鸣人为“拦路虎”,罗斯福总统特为此给陈团长颁发了一枚“银星勋章”——战后军事专家以及高级军事将领点评说:“奇袭西通的胜利成功,对整个缅北之战起到举足轻重和决定性的作用,动摇和瓦解日军在缅北之战中的力量。”【转引自《缅怀大哥陈鸣人与孙立人将军》,《印缅滇抗战暨日本投降纪实》,第321页】

从以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问题,即日军对新38师的每一次迂回战都感到吃惊,感到防不胜防,实在是因为孙部总是能够不断挑战一种极限,尽管他们有空军的援助,但孙将军的指挥之妙及所部的素质之高也是日军所低估的。

孙立人将军的得意之笔:奇兵出西通

相关文章

  • 孙立人将军的得意之笔:奇兵出西通

    【节选自拙著《中国军神孙立人》】 驻印军迂回攻占拉班及沙都渣两地后,孙立人立即将师指挥所从瓦鲁班搬到拉班,...

  • 关于东北共军留用原日籍人员的情况

    【节选自拙著《中国军神孙立人》,仅供参考】 蒋介石派专机“美龄号”送孙立人去往沈阳,15日孙将军到达沈阳,下机...

  • 读孙立人将军小传有感

    读史使人深刻,读史也令人痛苦。 今天读到张昌华先生《故人风清》中的孙立人其人其事篇,读完有些感慨。孙立人将军,前半...

  • 对联 挽孙立人将军

    一片丹心刷国恥 满腔怒火恨囚窗 横批 名垂青史 [注]抗日名将孙将军杀敌最多却被蒋永禁铁窗。

  • 缅北战场最凶猛的战斗:孟拱战役

    【节选自拙著《中国军神孙立人》】 在112团占领西通、切断公路交通、囊括孟拱河谷日军的粮弹仓库后,在卡盟及其...

  • 蒋介石的囚徒:一代名将孙立人

    2010年11月21日,经过多年努力争取,一代抗日名将孙立人在台中的故居终于改建为孙立人将军纪念馆,来自海...

  • 孙立人将军亲笔信

    砚芳仁弟左右,承 合赠玉鼎,业已收到,物来远道,弥足珍异,【深】知四十余年之久、数千百里之外,所隔离者仅在形尔,而...

  • 野史!!必看!

    鲜为人知的野史,个个惊艳~ 2015/03/10 历史真相解密大全 1、1942年4 月,孙立人将军率远征军抵达缅...

  • 读孙立人将军传记,感其晚景凄凉

    百战功名天下知,侧身孤屿奈何为。 乡园故宅今犹在,不见将军归去时。 孙立人将军为官清廉,一生中没有过贪污军饷喝兵血...

  • 【0806】《孙子兵法》之正奇兵(13/30)

    还是正兵和奇兵。 部队无论人多或者人少,都要分为正兵和奇兵,以备需要时手边有兵可调,正所谓出奇制胜,有了奇兵才能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孙立人将军的得意之笔:奇兵出西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yw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