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灯亮着吗?

作者: 黄义_c3af | 来源:发表于2017-11-23 22:30 被阅读0次

    你的灯亮着吗?看到这本的名字,我就想到小时候特火的日本动画片《一休哥》。有什么问题,请教一休哥啊。只见,一休哥席地打坐,“咚!咚!咚”,“叮!”灯亮了。办法有了!

    从一休哥打坐思考到“灯亮了”,就涵盖了“问题是什么?谁的问题?怎么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普遍的演绎过程。

    但是,学过《你的灯亮着吗?》之后,作者却呈现给读者一个问题之外的思维领域。令人感叹:原来,我们除了解决问题之外还能够再深度思考这么多关于问题的问题。

    正如作者所言:“如果我们无法跳出作为个人的境地,还停留在不断地接受问题、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的怪圈中,那么,我们永远无法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和‘正在干些什么’”。

    面对变化多端的世界,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我们一筹莫展,一脚踏进焦油坑不知前路茫茫。而这,正是本书首先提出的思路:

    1)动手去解决问题之前,好好想想问题的来源;

    2)如何站在各个角度来看待面临的问题,以能够知道其真正所在;如何去尝试那个最能解决真正问题的方法,并且时刻保持警惕心;

    3)为什不要把人们的解决方法误认为是问题的定义,更不要把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误认为是问题的定义,特别是这个解决方法是你自己所使用的;

    4)永远都不要肯定自己已经有了一个正确的定义,即使是在问题好像已经解决之后;

    5)每一种解决方法都会带来新的问题;

    6)问题最难以处理的部分恰恰是去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7)在理解问题之前,至少要做好准备接受三种可能的出错情况;

    8)或许还可以改变问题的表述来获得不同的解决方法;

    9)当你沉迷于寻找问题定义和解决方法时,不要忘记随时都回头看看,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经迷路了;

    10)当别人能够很好地解决自己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越俎代庖;

    11)如果某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他本人却并不会遇到这一问题时,那么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他也感受到这一问题;

    12)不管看上去如何,人们很少知道他们要什么,直到你给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13)甚至,事实上,并没有多少人真的希望他们的问题被解决。

    认真揣摩一下以上13条,我们就会发现问题以外的问题。作者解剖问题,从问题的本源开始,在问题的前伸后延上追问。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揭开“问题”的真我。如此这般“刨根问底”的劲头,正是我们现在善缺的。

    感叹社会发展太快,知识爆炸,似乎一天不刷新大脑,就难以赶上时代的节奏。有时,我们只顾着获取,却鲜有想着探求本来。

    “提问比回答更有力量。”曾有一文章这样描述:外国领导人到某一大学做演讲。结果在提问环节,中国大学生普遍问了些类似“你的兴趣是什么?”这样低层次的问题。现在人的质疑能力已经远远不比以前了。

    我不禁想起了当初老师教诲:凡是多问个为什么?现在回味,你会发现这道理是多么浅显而深刻!我想老师的用意是为了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培养勤思考,会质疑的思维习惯。

    无论外部世界如何纷繁复杂,事物内部的一般规律是不变的。它们,都是以此为基础逐步构建起来和延伸出去。就像大树,所有的枝,所有的叶都是从主干衍生出去。我们理解把握一般规律,便能够化繁为简,犹如“庖丁解牛”一样,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

    思考问题的问题,就是寻找问题本源的过程。那么,我们也可以用更加一般的规律来分解这样的思考过程。我所认为的一般规律就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运用“联系”的观点,来看“一个问题解决后,还会产生新的问题”,前面的因,可能就是后面的果;运用“发展”的观点,来理解“为什不要把人们的解决方法误认为是问题的定义…”,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没有一尘不变,否则陷入“形而上学”;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理解“如何站在各个角度来看待面临的问题…”,其实分角度看问题,往往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书中提到的主题。

    (一)问题是什么?

    问题就是你期望的东西和你体验的东西之间的差别。更确切讲,问题可以理解为矛盾。

    为了避免因为这些倾向而作出草率的决定,我们就要在提出解决方案之前仔细考虑一个问题:问题是什么?其实,要准确回答这个问题,是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只有准确抓住了主要矛盾。那么,在提出解决办法时才不会顾此失彼。

    而那些没有经验的问题解决者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去匆忙的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先给问题下定义。

    同时,当我们换个角度分析时,或许就会更好找到问题的真谛。

    有一个故事可以很好的说明。曾经,一位少年去拜访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快乐地解决我所遇到的问题呢?智者告诉他四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智者的话道出了看待事物的最重要的立场问题。

    (二)什么才是真正的问题?

    真正的问题是,每种解决方法都会可能带来新的问题,我们永远都不能消灭问题。问题、解决方法以及新的问题交织成一条无穷无尽的锁链。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意思是说,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既要横向比较,也需纵向发展,把可能涉及的环节因素都考虑进去。这样才能减少纰漏。

    因此,在你对问题的理解中,你想不出至少3 样可能出错的东西,那么你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这个问题。在任何一次问题定义中,可能会有成百上千的东西被忽视了。如果你连3 个都想不出来,只能说你根本不能或者不愿意思考。

    (三)这是谁的问题?

    这是谁的问题?这是关乎问题的主体对象。我们认为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这是我的问题,他人无错。”“我的问题”并不是“我们的问题”的对立面。

    这种方法提醒我们,在我们匆忙指责每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也许忽略了某种可能性。比如,如果我们不断地指责“政府”、“大公司”或者“那些漠不关心的人”对“环境问题”负有责任,我们似乎没有别的办法。但是,如果我们暂时放低自己的尊严,把这些问题看作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也许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办法来对付“污染”。

    因此,在问题发生前,一个小小的提醒,拉拉袖子,扯扯衣角,可能比那些复杂的解决方法都更来得有效。

    (四)问题从哪儿来的?

    如果问题发生了,而你只是耸耸肩,然后说,“世界就是这样的。这是天性,或者说是人类的天性,没办法。”

    事实上,我们常常把问题归咎于天性,这样就可以逃避责任,不用努力去解决问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天性是狡猾的,但不是恶意的。”

    但越是如此,问题的根源常常是在你自己身上。

    (五)我们真的想解决问题吗?

    我们真的想解决问题吗?这并不是关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关乎主体对象的道德水平。你是全力以赴,尽善尽美,把问题解决得很漂亮,还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持着一种应付的心态?

    一个人的罪恶是另一个人的美德。可能,别人会觉得你没必要做得那么多,只需解决了就行。可我们是要听下内心的声音:“首先,对自己要真诚。”

    对自己要真诚,是指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应该考虑道德的问题。这种考虑永远都不会是浪费我们的时间。因为解决问题后,我们会收获到解决问题之外的喜悦。

    你的灯亮着吗?现在,当我们再思考这个问题时,或许就会豁然开朗了。

    今后,无论遇到任何问题,我们都应该首先把握规律性,抓住主要矛盾,全面看待问题,积极主动面对和主动解决,并以真诚热情,全力以赴的态度去解决问题。那么,我们或许就会收获到“超然物外”的喜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的灯亮着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bt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