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终为始,深度阅读

作者: 何以故哉 | 来源:发表于2017-09-28 20:59 被阅读0次
    以终为始,深度阅读

    不听阅读讲座,我大概一辈子都不会看这类书。《深度工作》,一看书名就让我联想起一堆标签:枯燥、无趣、烧脑。再看作者,纽波特……一个看两遍都记不住的名字,嫌弃之情油然而生。

    但是好奇心迫使我打开了微信电子书,果然浩渺,果然狠绕!如此没糖分的书,必须靠着沙发吃着糖豆才能下咽,结果,十分钟不到就见了周公。

    听了讲座才知道,自己之前的很多习惯就是陋习!还自得其乐敝帚自珍,想想都觉得浅薄。如此不堪竟然不自知,追本溯源,还是因为没有长远或近期的具体的目标所致。

    没有目标的工作,热情容易消退,精神很容易涣散。阅读也是如此,只是为了消遣娱乐,读再多书也没有印象;如果是为了丰富日常交流话题而阅读,收获强于前者,但深度也许不够。高效率的阅读者,他们的目标层次高于常人,因而他们比一般人更具思考深度,产出也异于常人。

    因此,想把书读出一个结果,就应做个深度阅读者,须给自己定一个较高的目标,并且能做到以始为终。

    《深度工作》这本书提供了这样的方法。本书在前一百多页不厌其烦地举了大量事实和背景来说明深度工作的意义。正如刘杨老师所言,中国人习惯用具体扼要的语录来指导行动,这样符合我们的思维。

    的确如此,于是今后的阅读将如此这般:

    1.用仪式感带入阅读

    焚香倒不用,免得熏坏了我的书架。但是净手还是必须的。放好音乐,铺好纸笔,关上房门,调好呼吸——轻松进入文本。

    仪式不是装腔调,对于一个没有自控力的人,用仪式来导入比强制更有效。好像天主教的洗礼,佛教的皈依受戒,能帮助心灵顺利脱离那个浮躁的自我,进入安祥的忘我之境。

    2.制定时间表,限时阅读

    利用思维导图做一个计划表,将阅读时间固定在每天的某个时间段,并限时阅读。这种训练在读书时代用过,有效地应付过了大考小考。工作后马放南山,演变为拖延症患者。看来应试教育未必都是糟粕,泼洗澡水前得把婴儿留住。

    3.拒绝无效社交和肤浅工作

    其实在参加写作魔鬼训练营时已经尝试了这种做法。当时并非特意而为,只是不想每天在微信发签到干扰别人,于是自我屏蔽,同时屏蔽他人。不想无意间收获很多意外之喜。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不仅完成了写作训练作业,还读完了四本拖了几年都未读的书籍。虽然称不上深度阅读,但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阅读时还算专注,基本能带着思考和质疑去阅读,并主动去找主旨,列纲要,因而也有更深的体会。好习惯要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语录)

    4.找到适合的气场

    我最喜欢的读书场所是自己的书屋。坐地板厚厚的棉垫上,靠着书架,放一大杯柠檬蜜茶,听着音乐在书上勾勾画画。这样的我,能坐一个上午不出门。

    另一个场所是楼下的花园小径,虽然总有宠物和孩子奔跑,但是我喜欢那种氛围,边散步边看着书,有种惬意闲适的感觉,小说和散文都是这样看完的。有时非常奇怪,嘈杂的环境,反而更容易集中注意,也许是书籍本身的吸引力所致?

    大隐隐于市,阅读高手是不挑剔场所的,一个专注的读者会把任何场所变成书房。

    这种高度我等小辈还只能仰望。毕竟专注力是需要刻意训练的。在成就无影脚前,还是老老实实站桩,练出十分定力。

    初尝阅读的快乐,远远做不到有深度,但是有了《深度工作》这个葵花宝典,随时检查督促自己,做个葵花点穴手还是有信心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终为始,深度阅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wv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