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读者(校园版)》2023年第2期
次发《中国作家青年报》2023年2月7日
转载《青年文摘》2023年第4期上刊
六年级那年,突然因为一部电影而萌发写小说的想法。不知道是哪来的灵感,就想把自己的故事写成文字。虽然在那时这个想法很天真,但却真正的做了起来。一只中性笔和一本厚厚的横格本,没有什么大纲和预设,想到什么故事就写在纸上。我的手有毛病,连写字都有些颤颤巍巍,歪扭七八和工整不一,常常是老师和同学都认不出来。不管什么原因我还是将写作一直坚持了下来。自己会在课余后写完好几十页情节,有的字迹甚至是自己都认不清楚是什么字。
因为语文老师曾在课堂上朗读过我的作文,所以这也引来了不少“粉丝”,班里不少同学也都想看我写的小说。但是因为自己写的字太潦草,所以班里很多同学都说认不出来我写的是什么。突然有个想法,就是在班里找一个同学写字好看的同学,帮忙把我写的小说再字迹工整的抄一遍。一个阳光洒满的午后,下课时我很羞涩的找到了我们班第一名的女学霸。我很难开口向她说出这件事,有些口齿不清。
我对她说:
“每一个章节你抄完,我就会给你5块钱作为报酬。”
她很爽快的答应,而且笑着接过了我写小说的笔记本。自那以后,我们就像合作伙伴。我写完一点,她抄完一点,然后班里的同学互相传阅着看。有时,她还会帮我挑出来词语的毛病,错别字和修改病句。
某一段时间自己突然不想写,但我看她抄的这么认真,而且有时会找我去要,不忍心去放弃。也是因为她的坚持,我才有了对写作的动力与支持。
慢慢的我获得了一些成就,是来自身边同学和老师的认可。
“你这么会写小说,以后肯定会是个大作家吧!”
这是我第一次通过努力获得别人的赞许,但我从未有想过成为一个作家。
最初的情感,是用一只普通的笔尖去叙述平凡。
尽管上了初中,我们仍然在一个学校。她成绩比较好,分到了年级主任教的实验班,而我因为成绩平平无奇分到了平行班。上了初中,作业加多学习的节奏变快。但她仍然愿意抽出来时间帮我改一些文章。从初一开始,我习惯用笔记本电脑写作,写出来的文字也印刷成了纸张,我会在课间的10分钟把写好的文章送到她班级门口,喊着她的名字。她也欣然接受,在下课间完成作业时,帮我圈画错字和不通顺的语句。有时,还会在文末写一些鼓励的话。
她修改的很仔细,基本把我所疏忽的细节全部挑出来。有时候当面会给我说出一些建议,指着A4纸上的文字,说出她心中的想法。我们互相会送给对方一些小东西,明信片上写着相互鼓励文字。
我们的关系停留在了文字的上面,那是一段只发生在校园里干干净净的感情。
2020年初,疫情爆发的那段时间,我在家里整理我写过的文章。并且慢慢学会排版和设计插图,历经很长的一段时间,完成我人生中的第一本书。虽然书不薄也不厚,倒像一本很常见的杂志,但却藏着她对我的鼓励与支持。把这本书交给她的那一刻,我内心满满的成就。当时她甚至为这本书写了一篇读后感,简短的文字看起来意义非凡。
读初三的那年,我们彼此都为了理想的院校做努力学习刷题和背书。但是仍然会保持作者和编辑一样的沟通,有时候还会顶着学习和作业的压力帮我修改。放学回家的晚上我们会在微信上闲聊,彼此分享沟通在学校的趣事,适当向对方发泄学习压力。
今年暑假的中旬,我完成了人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初三这看似漫长的一年里,写作成了我的放松和乐趣。我仍然像以前一样,把一些好的小说打印出来一章一章交给他修改。除去小说里的修改和挑出一些错别字,她还会写一些调皮的字句,当做小说的注释。
后来,时隔多年过后。我依然会翻过那一页页泛黄的稿纸,已用笔墨覆盖。感谢你这些年的支持,鼓励与相信,成为了我写下去的勇气。在青春这段年少轻狂的时光中,能遇见像她这样的人算是我的运气。毕竟坚持的人不多,而她却做到了。那些抄写过的文章,已经堆积在我卧室的某个角落。
当我再次想起青葱的少年时代,是你写下的文字铺成了一条长长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