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是怎么做到每天又写能量日签,又写付费专栏、开发课程,还同时做咨询、访谈、学AI这么多事情的?”
我收到过挺多类似的提问,都在问我怎么分配精力,怎么平衡各种事情。
但我其实并没有花什么心思去分配和平衡,因为在我认知里,这些事情全都在同一条脉络,可以理解为它们都是一体的——都是学习和输出的融合。
大概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学习带动输出,我为了学习某一个课题,看了一些书,听了一些课,进行了一些实践,收获了一些启发和体会,用日签、文章等形式输出,分享给大家。
第二种是输出带动学习,是我确定了一个课题,面对一群确定的用户、学员,要输出一个课程、一些文章,进行主题式学习。过程中往往也会有一些意外的发现,也会变成一些额外的文章进行分享。
02
很多问题在回答之前,都值得重新审视一下它的前提假设。
问到“怎么分配精力”、“怎么平衡各种事情”时,有一个前提假设,就是认为它们是互斥的。
确实,在有限的时间里,肯定没法无止境地增加学习和输出的量,它们是存在一些矛盾的。
但是如果能够调整一下认知,理解有些时间是可以“折叠”的,那看待这个问题的思维就会完全不一样。
就像最近大家都感受到AI的冲击,很容易忍不住接收各种AI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但是数量一多了,就很容易感觉迷茫,陷入“学了很多但依然不知道怎么用”的状态。
这时只要切换一下学习角度,从一件你本来就需要完成的事情切入,去了解AI可以怎么协助到这件事上面,这样无论是学习效率的提升,还是精力消耗的下降,都会很明显。
比如对于我来说,全面地学习AI绘画,会让我非常头大,因为之前没怎么接触过绘画领域,最接近的也就是会用一点PS,但如果是从做能量日签图这个事件切入,就完全不一样了。
你们可能已经发现了,最近的日签图,有很多是用AI绘图工具创作的,它更好地帮我实现了图文相关的效果。
以前我制作日签,都是从日签文章提炼出几个关键词,然后根据我对这几个关键词的画面想象,到可免费商用的网站上面找,在几百甚至几千张图片里,挑选一张让我觉得最能传递文章关键词的图,做成日签。
而现在,我只需要把提炼出来的关键词,直接告诉AI,或者是把我想象中的画面告诉AI,就可以创作出更符合文章的图片。
每当我发现,自己想要的和AI给的不一致时,就可以针对性地学习一下,了解怎么发出指令(Prompts),可以让输出的结果更符合我想要的样子。而每天的创作,又是在不断地刻意练习。
这样就相当于把学习、练习、创作这三件事情,都折叠到一份时间里面了。
03
当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精力分配的问题就会自动解决一大半。
现阶段有很多人学习AI的动力,是源于焦虑和恐惧,是担心自己被淘汰被替代。这个动力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只有这个动力,就很容易导致注意力被锁死,进入管窥的状态,也就是只看到自己还有很多不懂的,于是不断地吸收新信息新知识。
在这种状态下,就很难把注意力放到自己需求的梳理上,意识到学习的关键在于能够实践起来,赋能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换句话说,学习一个新领域的知识,要尽量切换到「以我为主」的模式,用你的需求来带动学习,而不是被知识牵着鼻子走。
而且越是对一个领域不熟悉,其实越适合把学习的范围放在离自己近的位置,也就是当下能够用起来的场景里。
如果你本来就写文章,那就学习AI如何在选题、梳理结构、找素材、优化标题这些方面给你提供协助。
如果你本来就在修炼提问能力,那就学习如何调整提示词,可以让AI输出的内容更稳定,更符合需求。
其他领域的学习,也是同样的,以“我”为主,以需求为导向。
04
精力管理和时间管理,都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则:
只做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那些跟你人生使命、愿景强相关的事情。
所以,要是说有什么需要平衡的,那就是怎么平衡你特别想做的事,和那些你有点想做的事。
虽然按照巴菲特的理念,当我们梳理出25件想做的事情,然后从里面选出5件最重要的事之后,剩下的20件是要像躲避瘟疫一样躲开,才能让所有能量都集中起来。
但这是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挺难的事情,光是确认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都要花上很长一段时间探索。
我们可以做的,是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时候,多一份觉察,问问自己当下最想做的或者最重要的是什么。
不去顾虑太长远,聚焦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