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标题骗进来的朋友们,
我要坦白,
这不是个原配斗小三的故事,
事出有因。
前几天,我的朋友圈被妈妈们的一张截图刷屏了。
然后段子手们纷纷出手:
转发的几乎都是妈妈,
我想,各位妈妈,你们一定很“想哭”吧。
作为独生子女,
我小时候并没有孤单寂寞冷的经历。
相反,从小到大,
同学们都喜欢来我家玩儿,
当她们抱怨姐姐妹妹挤在上下铺的时候,
我有了自己的房间、书柜。
所以,那时并没有热切地渴望有个弟弟或妹妹。
可当自己有了第一个宝宝,
曾很坚定地想过要二胎,
还迷信地列了时间表:
和哥哥不能相差六岁(不是说六冲吗?),
万一生个妹妹,最好不要属羊(我当时真是愚昧啊!)。
可自打安安上了小学,
我,彻彻底底地断了生二胎的想法。
因为我永远当不了仙女妈妈,一个就够了。
面对精力无比充沛、每天十万个为什么的小朋友,
我曾经感到很失控。
我真的无法做到时刻轻声细语、讲款款道理;
更无法做到不怒不骂不打。
总结自己陪娃的日子,
除了练就一身狮吼功,
斗智斗勇是我的日常行为模式……
孩子仿佛就是天使和恶魔的完美结合。
前一秒,他小小的身影,
扑到你怀里说:
妈妈我好爱你。
当时的自己恨不得告诉全世界:
老娘只要他健康、快乐,
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可后一秒辅导他功课,
就会秒变成母夜叉,
分分钟想对他“下毒手”。
那些宝宝尚在幼儿园的爸爸妈妈们,
你们就偷着乐吧,人生中,
亲子关系最和谐的时光请好好珍惜吧。
话说现在的小学生,各种辅导培训、课外作业,
完全靠孩子自己消化理解,几乎不可能。
所以,二十四孝老妈出场了。
耐心,
对于一个长期辅导孩子功课的妈妈而言,基本算是奢侈品。
(爸爸们是否应该自我检讨一下?)
辅导娃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种情况:
怎么讲他都一脸困惑加无辜,
我心底怒火升起(心想连这都不会上课根本就没掌握嘛还不主动学习被我抓住了吧。),
于是对安安大声斥责。
可气急败坏之后,
瞄到小朋友委屈的眼神,
仿佛在控诉我:
妈妈,你为什么那么凶?
我内心又立刻充满了自责,无比后悔,
觉得自己太没有耐心太不会控制情绪根本就不配做妈妈我这是怎么了墙上要不要挂一幅“制怒”提醒自己呢?
可下一次,当我再次抓狂时,
又周而复始了……
怎么会这样?
每个妈妈都有一堆哭笑不得的故事……
探究课上,老师要求每个小朋友种蒜,观察变化。
安安自己种了一周,没有任何变化。
我问他,你怎么交作业?
他说:
就把蒜头带去吧,实验本来就有成功有失败嘛。
当时我还觉得他有点科学思考的逻辑。
可是,结果……
老师看着他的大蒜头问:
你这个蒜什么情况?
正常小孩应该怎么回答?
肯定会把过程描述一下,分析下没长出来的原因,对吧?
可安安回答:
老师,我的蒜基因突变了。
老师直接喝道:下去!
他应道:好的。
……
你是来“调戏”老师的吗?
又比如:
“安安,你想象一下,前面有6只猴,后面有12只猴,一共有多少只?假如你站在中间,你自己呢?怎么把自己忘记了?”
“妈妈,我不是猴……”
没毛病,你赢了!
……
写到这里,突然看到了一篇文章,
据说男生的智商完全遗传自妈妈,
哇,瞬间压力好大。
看来以后要训小朋友之前,要默念三遍:
我的基因、我的基因、我的基因……
这样也许就和谐了……
前一段时间,
“外婆三年带两娃患上抑郁症”的新闻相当火爆。
文中李阿姨坦言:
现在带孙辈真累,
生怕有个闪失,
最怕就是孩子生病,
更让人憋屈的是,
帮带孩子,
还时不时被埋怨。
李阿姨的故事当然不是个例,
老人已经成为都市带娃的主力军。
据统计,
2岁半以内的儿童,60%-70%由祖辈照顾,
3岁以后则占40%。
部分年轻人只生不养,
养娃带娃的重担都落到了老人身上。
想想安安4岁以前都是父母帮我们带的,
我不仅错过了孩子成长中点滴的美好,
也辛苦了爸妈。
现在的我可不想这样,
既然我的能力只能养一个孩子,
那就不再纠结儿女双全了。
毕竟,养育是我们的责任,
不是我们父母的责任。
成熟父母的担当是养育和教育子女,
带孩子是为人父母最不应该偷懒的事情。
有人说,
父母和儿女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
成长是不可逆的,
终有一天,孩子不再需要我们,也不再依赖我们,
所以,
在TA们还需要我们的时候,
抱怨归抱怨,珍惜吧,
毕竟,
那些让我们付出时间、睡眠、金钱、精力、耐心的孩子永远是这个世界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