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的火是有目共睹的,它有多好煮夫子就不添足多讲了。今天只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围观者的反应,也就是热点出来之后各路新媒体小编们的打开方式,看看众小编们是如何绞尽脑汁来写蹭这个热点的。
煮夫子找出了所有有关《人民的名义》的文章,纵览之后简直脑洞大开,原来一个热点可以有这么多的打开方式,更惊叹于有些小编观剧之细,体察之微,真的是没有写不了的,只有想不到的。
一、深挖背景。
这是影视剧热点的惯常切入方式,对于撰文方有两点要求:
1、能够和官方建立联系,获取一些独家消息;
2、该影视剧的资深“粉丝”,能细数该剧各方的前世今生。
都是为了信息量。
第一篇刷屏的报道应该是「三声」写的,总共被几十家媒体转载,这篇文章对于整部剧的诞生过程,以及其中遇到的困难做了深度报道,最大的亮点在于对冲突的提炼,「三声」提炼的这些冲突点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带过,但其实每一个点都可以自成一篇文章。
我们来看看「三声」都提炼了哪些点:
最接地气的主旋律
十三年来第一部被解封的反腐剧
直面当代中国官场大面积坍塌的腐败现象
直接捅到副国级
上百家党媒和主流媒体的评论认可
很多国字头的会议变成了《人民的名义》研讨会
谁是真正的贪官
全明星阵容
周梅森亲自操刀
50家投资方逃跑
李路制作过的剧从没有亏过钱
《人民的名义》主创三剑客
五家民营公司“新手冒险入局”
…………
事实上后来有部分文章确实就是根据这些点来写的,当然并不是说他们就是照着「三声」的框架来写的,只能说大家都想到一块去了。对于一个专业的内容运营人员来说,提炼出这些思维点并写成一篇文章是基本素养,这只是搭建“事件框架”的基本功而已。
优秀的内容懂得深挖,新手则只是蹭一下就走。
「三声」的这篇文章出现了好几个版本的标题,每一个值得好好琢磨琢磨。
「三声」的原文标题:“《人民的名义》诞生记:50家投资方“逃跑”,最热反腐剧背后的商业冒险与选择”
提记:《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反腐力作,但它也是一个官方参与、民间投资、新玩家与市场博弈的故事。
「三声」的这个标题可以说是最基础的标题,但是也在第一时间最合适的标题,事实也证明50家资本方“逃跑”在《人民的名义》这部剧里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对于这个话题唯一的操刀方式就是够深够全,建立一道信息壁垒,让后来者写无可写。
「三声」在这篇文章的提记里也基本上把读者关心的点都写进去了,它很规矩,但是却又有足够的冲击力,因为那个时候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这些东西。
钛媒体精选栏目的标题:“投资《人民的名义》,一场豪赌”
这是一个非常媒体化的标题,简单明了,但是有个缺点在于,对于完全不了解《人民的名义》这部剧的读者来说,不太会有点击的欲望。这类标题有一个“印象前题”,它预设了读者对于前置的信息《人民的名义》这部剧是了解的。
如果读者对前置信息一无所知,那么就根本不可能有点击的兴趣,比如:
“水煮运营,一次重来。”
都说短标题败给了长标题,这话倒也不能这么说,在特定场景下,短标题依然有彪悍的传播力,比如:
“有钱人终成眷属”——咪蒙
“有钱阔太的艰难生活”——咪蒙
“如何成为下一个咪蒙”——咪蒙
“papi,跑吧!”——papi酱
“直男都是大!笨!蛋!”——papi酱
“姨妈来了?多喝水。”“滚!”——papi酱
“月薪5万的人都经历过什么?”——新世相
“我只是你的备胎而已”——小北
…………
这些标题仅供各位读者大人参考,煮夫子就不展开讲了,有关于标题的话题改天再单独起稿来好好聊聊,回到《人民的名义》这部剧,我们继续往下说。
「三声」的那篇文章传播了一段时间之后,被「娱乐八卦姐妹淘」转载了,但是标题被改成了这个:“最热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导演:目前最大心愿是可以顺利播完”
同样一篇文章,在不同的时间段,换了一个标题,立刻就变成了另一个话题了。
原文主要是做背景介绍,描述拍摄该剧是多么不易,但是随着这部剧的热播,尺度之大(相对国内市场)令人咋舌,这个时候大家最担心的是《人民的名义》是否会被禁。
「娱乐八卦姐妹淘」鸡贼的换了个标题,目的达成。
在「三声」的原文里,提到了一个很关键的点,但是由于原文受篇幅限制没有展开说,那就是五家民营公司“新手冒险入局”,这是与“50家投资方出逃”遥相呼应的两个互为补充的观点,前者讲该剧“组局之难”,后者讲新手公司“入局之难”。
该话题着重需要描述影视公司的行业现状,尤其是新晋公司的生存困局。
于是就有有了「经济观察报」、「犀牛娱乐」和「每经影视」的三篇文章:
“《人民的名义》火爆:一场酣畅的商业‘冒险’”
“《人民的名义》开机前,吓跑50家投资方,为什么我坚持投?”
“调查|大资本按惯性拒绝国民热剧《人民的名义》,补仓的竟是6家小公司”
「每经影视」的标题太绕了,不如被转载后的标题:“《人民的名义》开播前吓跑几十家投资方,最后被6家小公司‘捡漏’”
“捡漏”这个词用的好,简单的两个字里面满满的都是情绪,既有对“逃跑”的投资方的戏虐,又表现了6家小公司的幸运。
情绪永远是传播的第一前提。
这里煮夫子发现有个出入,「每经影视」的文章里写到《人民的名义》有6家投资方,但是「三声」的文章里却只提到五家,另外一家被用“等”给代替了,不知道为什么。
二、热点与热点的碰撞
《人民的名义》是热点,于是大家都来蹭。
但是不能只看到这个热点。
「娱乐独角兽」在这个热点形成之后,写了一篇文章:“《人民的名义》绕过‘小鲜肉’经济,制作成本仅1.2亿”
它其实借了两个热点,一个是《人民的名义》这部新剧,另一个则是常规热点。
也就是小鲜肉,小鲜肉很贵。
随着TFBOYS、李易峰、吴亦凡等小鲜肉和仙侠剧的洗礼,小鲜肉已经成为了国内影视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煮夫子曰:“得小鲜肉者得天下”。于是各大影视剧组都疯抢小鲜肉,50多家“逃跑”的剧组之所以不投《人名的名义》,很大程度也是因为,
这部剧没有小鲜肉。
有一种热点叫常规性热点,这种热点往往已经成为一种现象,比如:
“逃离北上广”
“社会阶层板结”
“工作买不起房”
“孩子上不起学”
“死不起”
…………
小鲜肉也是一个常规性的热点,时不时就会刷屏,讨伐小鲜肉已经成为了部分人群的“政治正确”,有关于小鲜肉的话题基本上分为两派:“倒派”和“挺派”,《人民的名义》这部剧简直就是对“得小鲜肉者得天下”这句话打脸的铁证。
煮夫子是要被钉上耻辱柱的。
「娱乐独角兽」这篇文章来得非常及时,但是标题不够好,煮夫子觉得应该换成:“《人民的名义》靠老戏骨引爆全网,成功打脸‘小鲜肉’经济”
「娱乐独角兽」的提记写得好:
小鲜肉的肆虐是因为荧幕上已经太久没有一部由老戏骨汇聚的好戏了,大家拼命的树立小鲜肉好的标杆,这个路子就已经走错了!
对于热点事件的解读历来都有一个规则,那就是一定要反转,煮夫子曾经曰过:“没有反转的热点不是好热点”,于是有人响应煮夫子的号招,跳出来说:“谁说《人民的名义》中没有小鲜肉?”
这是「北京时间」出的一组图文。
编辑用一些历史剧照告诉我们,陆毅、吴刚、柯蓝、胡静、许亚军、钟小艾以及丁海峰等曾经也都是小鲜肉。这篇图文当然就是蹭个热点凑个热闹,但是不得不说这个角度切入的还是蛮可以的,而且要把这些图都找齐也是不容易,只是可惜写的不够深入。
同样借势小鲜肉话题的还有沈阳晚报的一篇报道:“《人民的名义》数十戏骨总片酬4800万 不及当红偶像个人片酬”
点题小鲜肉很贵。
做这种热点其实是拉仇恨的,在微博上很容易会挑起“讨论”,但是也是有风险的,那就是很有可能会被“情绪观众”的口水淹死,对于这一点煮夫子深有体会。
世界很美好,寻死需谨慎。
与《人民的名义》可以结合的热点还有很多,不一定非得是小鲜肉,比如「梨视频」上文娱小队长发布的视频:“狼人杀才是人民的名义正确打开方式”。
小队长将《人民的名义》的剧情通过重新剪辑的手法,变成了一出真人版反腐狼人杀。
借势手法也从文字、图文上升到了视频,内容从热点本身转向了娱乐,正应了煮夫子曾经曰过的那句话:“一切热点都将走向娱乐。”
三、真相只有一个
名侦探煮夫子曾经曰过:“人类最大的爱好就是求(ba)知(gua),但真相从来都只有一个。”
说人话就是满足大家的好奇心。
《人民的名义》有一件事比较奇怪,让人大感意外,它竟然是在芒果台播出。芒果台历来都是小鲜肉们的阵地,一部全老戏骨阵容的反腐剧竟然会去小鲜肉的老家播出,反而抛弃了它的主力阵地央视。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在热点信息当中,有一种刚需话题,那就是对一切不合理信息的解秘。
煮夫子一直以为是央视播,结果却变成了芒果台播。
这就叫不合理。
于是「娱乐资本论」写了一篇文章:“揭秘!芒果台如何从央视手中抢下《人民的名义》。”
煮夫子不得不插播一句,芒果台在内容运作上总是让人出乎意外,总是敢于大胆尝试好的东西,比如2014年《星剧社》将两岸三地十部优秀话剧齐聚芒果台,引起了业内广泛的讨论与传播。
出人意料的事情还有很多,扒完了拍摄背后的故事自然不能不扒编剧。
伯通写了一篇:“《人民的名义》作者前传:人民的股神”
八卦一部影视剧,有两个角度可以切入:一个是拍摄背后的故事,一个是主创团队背后的故事。
所以伯通开扒编剧周梅林,原来他不仅是个编剧,还是一名“股神”。追热点最怕的就是写的东西和热点没半毛钱关系,最后还是要回到热点本身,热点文章一定要与热点本身紧密关联,要让人觉得这个文章书写的合理。
强撩热点反而丢人。
伯通不是因为周梅森炒股而写了这篇文章,而是因为周梅森2017年2月份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透露了一个秘密,《人民的名义》是脱胎于周梅森亲历的一桩旧事,也是一桩因为股权纠纷而起的官司,所以这篇文章才定名为“《人民的名义》前传”。
扒完了周梅森,再扒其它人。
新浪娱乐发表了一遍作者为叶子的文章:“《人民的名义》中竟然还有他们?真卧虎藏龙!”深扒剧中各路龙套,发现个个都是大有来头。
“《人民的名义》:谁是泄密者”则一本正经的在推理谁是坏人。
以《红楼梦》甄士隐为开篇,辽沈晚报作者王海撰文“李达康侯亮平陈岩石 《人民的名义》中暗藏‘人名玄机’”对主演们的名字做了一番注解。
四、娱乐至死
所有的热点最终都将走向娱乐,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人民的名义》这部剧自然也不会例外。
钛媒体精选栏目综合整理编辑法眼观察、人民日报、普法网,法律掌上通等媒体的内容,用一个很娱乐的标题写了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这个标题是:“达康书记的GDP,由我来守护”
这个事情是:分析山水集团和大风服饰厂的股权纠纷案。
用二次元的风格讲三次元世界的事,这事值得所有财经、保险以及理财等媒体学习。
以腐见长的「金融八卦女」以一篇“从《人民的名义》看选老公的正确打开方式”表露了自己花痴的本性。
《人民的名义》走红之后,对于陆毅的不满了也越来越多,一般这种非常正派的主角总是会被攻击的,于是“谁更适合演侯亮平”的文章也不少。
“谁更合适演……”
这是所有影视剧热点文章里必然会出现的一种文章。
其实从一开始「三声」、「经济观察报」、「犀牛娱乐」、「娱乐独角兽」、「每经影视」以及「北京时间」和「文娱小队长」都是在八卦,有信息价值的八卦我们称之为求知,纯知娱乐的八卦我们称之为恶搞。
比如「北京时间」和「文娱小队长」。
随着一个热点把扒的越来越深,信息价值会被榨干,娱乐恶搞避不可免。
据说B站里面已经有鬼蓄了。
五、盘点型总结
还有一种文章,可以被称之为总结型文章。
比如「水煮运营」的这篇“编剧是股神,投资方在豪赌,《人民的名义》有多少种打开方式?|热点跟踪”,就是试图用新媒体运营的角式来总结有关于《人民的名义》的热点文章,即普及了运营干货,又带大家过了一遍《人民的名义》各路脑洞。
再比如新榜的张洁和麻花写的“《人民的名义》一周55篇10w+,感谢达康书记守护小编的KPI!”,通过数据对话题做了一个盘点型总结。
无论什么领域,什么话题,盘点型的文章一定会出现。
单纯的盘点没什么意思,所以需带带进观点,带进价值,带入知识体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