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意识到孩子定性不足,做事拖拉等问题,却苦于没有针对性方法去纠正孩子。其实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孩子在小学时期养成六个好习惯,往往能够潜移默化地改掉坏毛病,将令孩子终生受益。
1独立做事的能力
现代父母喜欢为孩子包办一切,生怕孩子走弯路,吃苦头。其实孩子越早独立做事,越能够锻炼他日后的学习能力,这是最朴素、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在孩子小学阶段,鼓励孩子洗碗、整理房间杂物、叠衣服等生活小事,都能增强他的动手能力。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可以让孩子产生独立意识和自我责任感。
2讲礼貌的行为举止
做好父母,自然不能忽视孩子的精神品格。一个讲礼貌的孩子,更能收获到他人的尊重和肯定,这是孩子在小学时期最渴望的认同感。
家长要切记,孩子最初以父母为榜样,不管身处何处,你的礼貌行为都将影响孩子。著名主持人杨澜曾经在孩子面前和丈夫吵架,不自觉说出一些不雅的话语。当他们意识到这对孩子造成心灵伤害时,便立刻在孩子面前诚恳地做检讨,安抚孩子的心,消除孩子对不文明言谈的效仿心理。此外,孩子不文明的语言一般都来源于周围的环境,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的人,家长也要净化孩子周围的语言环境。
3乐观的生活态度
乐观的生活态度其实是一种强大的逆商(AQ,来自英文AdversityQuotient)。千万不要小看孩子的感知能力,孩子在成长阶段更敏感,稍稍不称心,就能击垮他们的自信心。家长在生活中应当多关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如果能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及时送上关怀和安慰,教育孩子学会坚强面对,鼓励孩子乐观对待错误和挫折,孩子就有可能变得“精神强大”!
4感恩他人
没有任何人对自己所做的善事是理所当然的。教育孩子在得到帮助时,懂得感恩,将让他明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只有懂得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会减少许多抱怨。
教孩子学会感恩还应该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开始,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家长要着重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掘井人”,也懂得付出的意义。
5把握、规划时间
为什么孩子总是做事磨蹭?往往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不管是学业还是生活,家长应当引导孩子珍惜时间,提高效率,同时教导孩子分清主次、轻重缓急,更好地分配时间。
做事有计划的人才会赢得信任,不至于临时抱佛脚。有些孩子每次考试前就一团乱麻,做作业时三心二意,零用钱花不到月底就一分不剩……当孩子有这方面的坏毛病时,一定教会他懂得计划时间的重要性。不妨让孩子在睡前梳理好第二天的日程,让孩子抄在便利贴上方便执行。
6“物权意识”
帮孩子建立物权意识,区分自我和他人的界限。告诉孩子:“自己的东西可以自己支配,可是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如果想要拿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征求别人的同意,不能偷偷拿,也不能明着抢。”孩子会偷偷拿大人的钱去买东西,看到其他同学的玩具,孩子可能会“顺手”拿回家。这正是孩子没有物权意识造成的,爸爸妈妈要帮助孩子承担责任。
当孩子喜欢拿别人的东西时,不要轻易界定孩子是小偷,请先帮助他分清楚:物品是有私人和公共的。对私人物品,不能乱碰;对公共物品,从哪里拿的要放回哪里,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就要学会等待。
中国当代作家冯唐说:“成功没有捷径,但需要一些好习惯。”的确,如果将人的各种命运分解、揉碎,试图从中找出一些规律的话,那么良好的习惯,敢于抓住际遇的勇气是比天赋更为重要的东西。而幼年是养成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这时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如果能在家长的引导下养成好习惯,就能在这张白纸上慢慢展现美妙的图画,而不是乱七八糟的笔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