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积得愈高,倒塌的危险愈大:只要一个铁罐,一个旧车胎滚向里奥妮亚,就会引起一次大塌陷:不成对的鞋子、旧日历、残花;而城市不断企图摆脱的过去以及混杂着邻近城市的过去,就会把它埋葬得干干净净。”
这是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一书中的句子。卡尔维诺认为“写了一种东西,它就像是在越来越难以把城市当作城市来生活的时刻,献给城市的最好一首爱情诗”。
作家在“连绵的城市”这一部分中暗喻了现代城市正在成为垃圾的制造者和受害者,时隔近乎50年的2019年7月1日,《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其不仅对生活垃圾进行了严格分类,还明确了对个人违规投放的处罚细则,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
自此,“垃圾分类”成为热议度居高不下的话题,那么当我们在谈论垃圾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呢?
1 对环卫工的善意是公益的最大公约数
当“垃圾”这个大多数人极少放在心上的字眼如今公然进入媒体和舆论的视野,也许正是一个契机,可以让城市居民看见那些她们熟视无睹却又赖以生存的“底层”人群。
在没有垃圾分类的年代,我们或许不会想到丢弃的玻璃碎片、废铁钉需要环卫工手工分拣,也很少会考虑到这些会给他们造成什么影响,仿佛垃圾离手入桶的瞬间,便和我们再无关联。当环卫工人的手伸进垃圾桶,被玻璃、金属划伤时我们何不放弃对“垃圾分类”的抱怨,静下来想一想,我们的生活添上这么点“小麻烦”,会给他们的生活带去怎样的改变?
为了生存,总有人不顾苦累,不计高昂的代价,和又脏又臭的垃圾打交道,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可能,让他们更少受到伤害,这是一点点微小的善意,也是一个关于“良心”的话题。
垃圾分类,让社会对环卫工群体的善意,得以最大化地实现,这是所有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说不定会变为对整个职业群体的救赎。
2 环保:面对世界,最基本的良知
全球环保运动中,有个重要的概念叫“绿色正义”。它的核心命题是:气候变暖、垃圾泛滥等环境问题对于穷人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负面影响要比富人和发达国家大得多,因此环保并不只是个环境问题,也是社会资源分配的问题。
全球温室效应,非洲受了最大的影响,非洲本身就是一个受制于极端气候的地区,大陆上2/3的区域都被沙漠和旱地覆盖,并且经济效益低下也是非洲难以抵御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环境保护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垃圾分类”对很多人来讲,就仅仅停留在听说过,而没有正式的实施。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垃圾分类有利于环境保护,但所有人也都明白,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麻烦,更有人调侃成“吃饭十分钟,分类半小时”。
垃圾是城市生活的产物之一,哪怕我们再想逃避,却也不得不面对爆满的垃圾处理厂、变异的海洋生物、生态正在变糟的地球家园,“垃圾围城”也并不是一个只存在于新闻中的词,而是我们每个人面临的真实威胁。
所以即使垃圾分类有点小麻烦,我们也必须去做,当我们通过垃圾分类为环境做了一份贡献,说不定正在拯救地球另一边的某一个人。
3 担起责任,做一个“多向度”的人
在垃圾中读史,在历史中反思
垃圾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增加的,越是发达的国家,人均生产的垃圾量也越多。通过一个社区所有家庭的垃圾进行分类后,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信息。
大到国家形成与演变、人类进步的快慢、社会的命运,小到饮料的拉环的发展、制作面条材料的变化,只要看得到的,就可以研究。
考古学最重要的就是以物见人,垃圾的研究,究其根本,就是为了复原人类的生活,反思我们的环保历程,而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窥见人类社会发展中所造成的垃圾灾难,学会反思,我们才会明白如今应该如何行事。
承担人类共同责任,不做“单向度的人”
当下推行垃圾分类的好处是社会公益性的,暂时看不见,也享受不到。这样不相称的投入与回报,令许多人觉察不出长远效益。因此,环保除了通过法规政策的引导,还需要我们自觉把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我们自己个体的命运连接起来,打破“单向度的人”的生活方式。
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理念基础,人们才不会有“这也太不方便”的抱怨和排斥,我们太需要反思自己的“方便”会给社会和他人带来怎样的“不便”。只有从意识上有所觉悟,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认同“垃圾分类”。
4 现象初探:上海之外,还有45座城市
从2019年7月1日零点开始,上海正式步入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时代,身边的朋友坦言,垃圾分类给他们最大的感受就是“都不浪费食物了”,有媒体报道在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有乘客拿着半杯还没喝完的豆浆,在将其丢进干垃圾桶之前,又猛吸了几口试图“清盘”。也有乘客手里的面包本来还剩一口,硬是把它塞进嘴里才把空袋子扔了。
人们早已习惯了“垃圾扔掉就不存在了”的认知,但真实的情况却触目惊心:以杭州为例,唯一一做垃圾填埋场已经埋了将近100米高,只要它停用一周,杭州就会被垃圾淹没。而目前我国大城市的日产垃圾量已经非常巨大:上海2.6万吨,广州2.5万吨……
几年前我国就已经开始推行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的分类,但一直没有强制要求,如今也正是因为“垃圾围城”触目惊心,垃圾分类才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就在全国人民围观深陷垃圾分类恐惧当中的上海群众时,他们的笑容渐渐凝固在了脸上,因为没过几天住建部就垃圾分类工作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表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开展,也就是说,除了上海以外,北京、天津、重庆、广州、深圳等45个城市,也即将步入“垃圾分类”的时代。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当“垃圾分类”成为新型社交热词,人们吐槽的同时也在积极的参与,推行垃圾分类是一个长期的教育、实践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多一点耐心,多一份参与,垃圾分类的理念才能真正“深入寻常百姓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