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来自于我梦中的一盘棋。
我喜欢下中国象棋,但下了多年也下不好,老输棋,不长进,后来就觉得没意思,兴趣逐渐淡去。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对象棋产生兴趣,是源于赢棋的快感。特别是跟“不会”下棋的小伙伴下的时候,一气能赢好几盘,感觉太爽了。正是这种感觉,培养了我对象棋的兴趣。后来,跟“会”下棋的人下棋,有输有赢,赢的时候就特别高兴,输的时候就特别难受。事后常常责问自己:为什么别人能看到,而我却看不到呢?就是那一步棋,让我输了全盘。心里特别悔恨,对自己很不满意。其实,这是一种挫折体验,输棋后,成就感被伤害了。再后来,遇到下棋有一定水平的人,下一盘输一盘,基本没有赢棋的机会,于是开始回避,拒绝下棋,其实这是自我保护,害怕重复体验输棋的感受,不愿意面对挫折。
真正的象棋爱好者,是把下棋当做一种乐趣,不会太在乎输赢的。一名高水平的棋手,或许他会在下棋的过程中,参悟人生。因此,有一个好的境界,才会有一手好棋。
时隔多年,我做了一个梦,梦到下象棋。在下棋的过程中,我忽然意识到,应该以守为攻,有一个声音提醒我:防守70%,进攻30%。本来棋局不太好,转变思路后,发现棋局竟然对自己有利了。这个意识的转变,让我联想到:下棋的过程,不就是对抗死局的过程吗?人们常在输棋的时候说:完了,将死了!这代表着一盘棋的终结。其引申意义就是死亡。
一盘棋最终要走向终结。不管是赢是输,都是一种面对终结的姿态。就像一个人最终要走向死亡,不管是荣耀还是悲怆,也都是一种面对死亡的姿态。
最好的棋局是和局。主动权在自己的手中。我们除了选择和棋,还可以继续走下去。而对于输赢的结局,其中必定有一方是被动服输的。那么要想取得和局的资格,对于生命来讲,就是有能力对抗死亡。
是否为了求生,想尽办法,努力对抗死亡,就能避免走向死亡呢?回答是否定的。
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想法设法对抗死亡,吃多少仙丹灵药,也没有避免早死[①]……有人说,我可以吃有营养的,喝健康的,居住在最安全,最干净的环境里,远离病毒……也有人说,我可以祈求神灵保佑自己长命百岁……,这其实都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恐惧本身就带着死亡的气息,他会让你离死亡更近。所以,有这种想法的人,活的并不踏实,反而在生活中处处遇到死亡的威胁。
这就好比下象棋,如果你害怕输棋,就越容易输,永远不会下好;如果你害怕死亡,同样也不会活的快乐,更谈不上长命百岁了。
我们要接纳死亡。
高水平的棋手看好几步棋,他能准确的捕捉对手的意图,提前判断出对手要走哪一步棋,所以每走一步,都是步步为营,无懈可击。而对我们来说,对手就是命运,就是走向死亡的力量,就是死神。所以,我们需要真正了解死亡,明白死亡,才能具有对抗他的能力。就像兵书上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现实中多数人,都不了解死亡,对死亡怀着恐惧的心理。特别那些疾病缠身的人,更是忧心重重,特别怕死;患了癌症的人,更多的是死于绝望。恐惧让他们向死亡低头认输,成了死神的俘虏。
每盘棋都有结局,不计较输赢,才会下的精彩;同样,人终有一死,接纳死亡,才会活的更明白。
[①]秦始皇死的时候49岁
2010年1月5日星期二(小寒乙卯丙戌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