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个细致入微尽心尽力甚至呕心沥血地为我为家操劳的模范母亲,更是有着不一般的个性、内涵、见地和智慧的奇女子,是我最敬佩最热爱的女性,也是我最交心最知心的密友,能拥有这样一位亦师亦友的母亲伴我成长,一同交流切磋,互为彼此智库,实在是我此生莫大的造化和荣幸,可以说,母亲是迄今对我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物。
关于“稳定”这个话题,我和母亲有过好几次探讨,而这也恰恰是我和母亲观念分歧最大的一个话题。我们的观点有个共同的前提,即锐意进取、不懈追求,并且要以满足生存所需为一切根本。其他方面虽有分歧,却不对立,只是彼此站在了完全不同的角度考虑和看待这个问题。早早就想系统地写写自己对于“稳定”的认知,苦于头脑和时间均不得闲,没能完整把这些观点碎片连接成文,这回终于在再次看了一篇相关博文后无法抑制汹涌的头脑风暴和表达欲望,决定熬夜落笔行文。
首先是对于“稳定”的理解。这里借用一下博文中对稳定的定义:“稳定不是平衡,稳定也不是持久,稳定的科学定义是对外界烦扰的抵抗能力。换言之,稳定不关乎状态的好坏,稳定只关乎是否能保持原来的状态,哪怕这个状态并不那么理想。”父母都希望儿女能够拥有幸福而平顺的人生,最起码不用为生计发愁,这一点我无从反驳,相反心怀感激。只是在我看来,年轻人应当首先明白自己想追求的人生是什么样的,并且拥有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的意识和能力:一个完整的人最不该丢失的就是属于自己的立场,没有独立的立场和主见而盲目接受环境和他人的束缚的人生是痛苦而悲哀的;接着是对自己负责,没有哪种选择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也没有哪一条道路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关键在于选择收获哪种幸福同时付出哪些代价,做之前不要怕,做完后不要悔,不怨天不尤人,自己挖的坑跪着也要填完。(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要求,很欣慰也很自豪,虽然并非一帆风顺也依旧平凡,但这一点我确实做到了。)而我个人的立场则是,我不喜欢稳定,不喜欢被叨叨“找个稳定的工作”“安安稳稳过一辈子”。我不是受虐体质,不是过不得舒服日子非要体验动荡不安的滋味,但如果别人口中“旱涝保收的稳定”意味着可以不按自己创造的价值而获得持续的收入,不用不停地学习、历练、提高,那么我宁愿折腾得遍体鳞伤,也不想稳定如行尸走肉。因为这样的“稳定”让我看到的是分配的不合理和工作环境的沉沉暮气,看不到的是自己价值的发挥和潜能的拓展。是蛟龙就该放归大海,是雄鹰就该展翅蓝天,在还能打拼的年纪就过起了颐养天年的日子,这样的生命只能面临凋零腐朽。
其次是对风险的评估。这种“稳定”是否意味着真正的稳定呢?都知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所以不要相信“稳定”这种鬼话,这世上没有什么位置是可以一劳永逸高枕无忧的。事实上,大家口中“稳定”的工作或岗位,通常意味着更多的制约和更高的风险,而且“稳定”通常缺乏改变的可能,只是身在其中沉醉于稳定带来的安逸舒适的你察觉不到而已,而这个过程简直和“温水煮青蛙”如出一辙。所以,“忧患意识”是每个不打算自暴自弃的人必须时时刻刻紧绷的弦。正如母亲从小一直叮嘱我的那样,“不要以为进了重点班就是进了保险箱”“不要以为经常第一就可以不思进取”,我从不认为处于任何环境任何位置可以真的无忧无虑。“丛林法则”永远是整个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残酷却无人能逃脱。所谓“强者开疆,弱者守土”,世界是动态平衡的,你以为放弃前进至少可以保住现有的水准,其实只是一路后退而不自知。和别人比较,相当于羚羊停止了奔跑而狮子仍在追逐;和自己比较,结果是三天不唱曲不顺口,三天不练拳不顺手。而“稳定”正是煮青蛙的温水,最可怕的不是工作本身的“稳定”,而是由此带来的人心态上的“稳定”——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坐井观天,于是就真的如同被逐渐加热的水煮熟的青蛙一样,再也没有跳出锅的机会,只能坐以待毙。
最后是人生信仰的确立和人生目标的设定。在一条关于“稳定”的微博评论里,我看到很多人都反映不是天生喜欢稳定,而是找不到奋力追求的目标。这一点我不知道如何去批判,也无从批判,因为这是一种连当事人都默认的无奈和悲哀。我能体会这种滋味,因为我曾经经历过,也相信今后还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那时候,发现自己不再可能踏上理想中的人生道路追逐自己的人生目标时,我告诉自己,换一条路换个目标,你的人生依然可以精彩绽放。我相信自己是个永远也不会迷茫不会绝望不会彷徨的人,不论什么样的境遇我都可以突破限制撑起一片天,于是我急于为自己找到下一个让我为之舍命的理想,只是再也找不到什么信念能够令我如面对当初的理想一般热血沸腾,这种状态让我无法凝聚行动的能量,感到无所适从。在我一次又一次调整目标之后,猛然意识到,其实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用好奇、好胜、探索、无畏和不竭的精力发掘无限的可能,去经历期间的每一次挫败,每一次摔打,每一次伤痛,去体会其中的每一分喜悦,每一分感动,每一分蜕变。这时我的内心终于再次体会到由信念支撑的平衡和能量,我开始重新规划自己,虽然仍然无法预期遥远的将来,但总算看清了脚下的路,并毫不犹豫地踏上新的征程。也正在这时我才蓦然发觉,原来不知不觉我已经走了这么多弯路,做了这么多无用功,也终于敢直面真实的自己,承认我也是个会迷茫会彷徨的凡人,还好我不曾丢失勇气。由此可见“信念”在我的生命中占据着何其重要的位置,而所有信念又汇聚成“信仰”,它不是任何宗教或主义,也并非什么不接地气的形而上学,仅仅是专属于我个人的全部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一旦失去信仰,我想我并不认为人生还有任何意义。而我的信念之一便是多走走,多看看,多学学,放手去了解、去经历、去闯荡。世界那么大,怎么甘心固步自封偏安一隅,不去挖掘自己的巨大潜能、见识纷繁的世间百态?很多人对“进取”的认识存在一个重大误区,那就是把进取简单地等同于超越他人或钻营高攀。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必要的。引用一段那篇博文里的话:“也许你的极低点,比很多人的极高点还要高。也许你意识不到,你生来就有的,却有可能正是别人苦苦追求的。也许你会明白,你拼命追赶的,却也不过只是别人的起点。”每个人的起点和境遇原本就不同,但是不是就成为安于现状的借口了呢?我们没有超越别人的义务,但我们有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责任。我们披荆斩棘,也不过是为了不在一个干瘪而空洞的躯壳下了此一生,而在尽可能广阔的天地间丰富自己的阅历,滋养自己的灵魂,让自己看看这个世界和自己身上的无限可能,从而无愧此生,不虚此行。
当然了,必须要强调的是,不能在生存重压之下放弃梦想,亦不能抛开生存根本空谈梦想。没有面包供应的爱情注定是镜花水月,没有面包支撑的梦想必然无法企及。但是立足生存之后了呢?正因为人生短暂,正因为平凡渺小,我更加不满足于浑浑噩噩庸庸碌碌地虚掷时光,不希望在将来撒手人寰之时幡然悔悟却已留下太多遗憾。我知道摆脱“稳定”的束缚跳出内心的舒适区,必将面临重重未知的艰难险阻,但是这不可怕,有什么来不及,又有什么输不起?毕竟亲身经历不止一次地表明,做无用功的过程总是能比如愿以偿收获更大。我不怕屡战屡败,只怕自己不战而降。迈出这一步,或许是过错;但畏缩不前,只能是错过。过错的代价最坏不过是重整旗鼓东山再起,而错过的代价则是一生的悔恨。凡事的意义都是在坚持之后才显现的,没有躬身践行,一切犹疑都是想当然,既然还没有挣够五百万,就不要为了怎么规划五百万的使用而茶饭不思。
明知前路艰险,却依旧不囿于“稳定”而毅然跋涉,才是真勇敢、真达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