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 IT 而言,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不容乐观。因为新西兰整体市场小,需求少。如果刚登陆则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首先绕不开身份。学签 / WHV / SFV,工签 / PR / Citizen,能否有面试的概率是不一样的。
其次不跳不涨。有连续工作 2 年没涨的,也有一年结束涨个 3-5K 的。能涨个 1-2W 就算是老板很给力了。加上生活成本高,税也高(年薪超 7W 就要缴 33% 的税,这个 IT 行业的中级水平就能拿到),让人不得不跳。但放眼望去,靠谱的坑实在少得可怜(私心想着,后面可以尝试请各家员工匿名说下公司的情况,谈谈对东家的看法,给大家做参考,免得跳进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大坑)。对 IT 高级职位(10 - 14W+)来说更是如此。所以有人会在攒够经验后选择做合同工(contractor),因为时薪会高很多,比如架构师级别可以达到日薪 1000-1500。
另外裁员很常见(具体可参考之前的文章 新西兰裁员历险记),越是大厂越裁员(比如 Spark NZ / Orion Health 节省成本或产品下线),同时因为市场小坑少,即使不多的被裁人员也可能会冲击到整个市场,从而一定程序上造成求职困难,这对毕业生(不管之前国内是否有工作经验)和刚登陆无本地经验的人来说更为不利。
找工作渠道
据不完全统计,成功率大概按以下的优先级来排列:
找人内推 >> 官网直接投简历 ≥ Linkedin 被中介找 / 主动撩中介 ≥ Seek 投简历(大概率还是到了中介那里)
比如我的朋友系列,申请来留学读书但雅思不达标,被要求读三个月语言,语言期间被其朋友内推然后拿到 Offer,当然书也不用读了(小概率事件)。再比如我的第二份工作,就是前同事内推,跳过了简历筛选和中介环节,加上给力的推荐,感觉技术面也水了不少(逃~)
找工作耗时
因人而异,因时间段而异。
因人而异,除去技术好坏不说,英文听说能力就是一个重要加分项。
因时间段而异,11-2月是圣诞假期和休假高峰。本地黄历上说,此期间「忌找工求职,宜养精蓄锐」。这段时间少有职位放出,即便面试有进展,后面的步骤也会拖很久很久,又或者圣诞休假后有人跳槽然后才会有坑空出来……
另外,也和公司的财年 (finacial year) 时间点有关,比如有的公司是 7 月,那么可能 7 月之后可能才有 budget 来招人等等。
比如有朋友属于国内背景优秀同时技术和本地市场 match ,WHV过来 2 周就找到工作的,算是见过最快的。
挺多的例子表示这里找工作运气占大头。
不靠谱总结
没身份前看运气,攒 RP 换 PR。
有身份后无帮助,靠内推靠猎头。
横批:玄学求职,你,值得拥有!
儿童佳节,祝各位大小朋友们节日快乐:「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不过个人更喜欢苏轼的版本,贴一首《定风波 · 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结尾吧: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想了解更多细节,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流浪在纽村」(ID:wanderinginnz)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