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程
人人都是掘地蜂

人人都是掘地蜂

作者: 沪上剑客 | 来源:发表于2017-07-23 11:00 被阅读78次

            最近,掘地蜂这个昆虫被混沌大学的创办人李善友提起。掘地蜂,欧洲最大的蜂,黑色,爪上多毛,性情温和,不被抓住不轻易动用蜇针。可以说是蜂族中的高富帅,昆虫界的战斗机。掘地蜂高智商,把猎物带回洞穴时,先把猎物放在洞穴口,自己警觉地进洞里巡查一圈,确信一切安全之后,这才把猎物拖到洞穴里去。然而昆虫界高智商的掘地蜂,被智商更高的人类科学家盯上了。科学家趁掘地蜂进洞巡查时,把猎物拿远一英寸。科学家发现,掘地蜂巡查出来后,会把猎物再次拖到洞穴口,然后放下猎物,再进洞进行巡查。科学家重复这样一个动作40多次,掘地蜂拖回来40多次,放在洞口40多次,进入洞中巡查40多次……次次动作都一模一样,掘地蜂真的是不嫌累得慌。

    人人都是掘地蜂

            对于这一现象,李善友老师给出了这样的结论:看似昆虫界高智商的掘地蜂,实则不过是遵从基因的刻板行为。哲学家丹尼特也研究过掘地蜂,他提出一个更恐怖的问题:“你凭什么确信自己不是掘地蜂?”

            难道我们人人都是掘地蜂?正象哲学家所说,其实我们人类跟掘地蜂没多少区别,也是基因的创造物,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类95%的行为是基因决定的自发式反应,只有5%的行为是自我意识的行为。

            在这次思想激辩中,有些人是一味地批评掘地蜂的行为是基因的刻板行为,心智模式低,掘地蜂一生都在低水平重复中度过。

            究竟要不要批判掘地蜂基因的刻板行为,还是要客观辩证地看待,我们先来看两个故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中国的留德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捉弄他们一番。大学生们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标上了“男”“女”的字样,然后躲到暗处,看“死心眼”的德国人到底会怎么样做。结果他们发现,所有到电话亭打电话的人,都像是看到厕所标志那样,毫无怨言地进入自己该进的那个亭子。有一段时间,“女亭”闲置,“男亭“那边宁可排队也不往“女亭”这边运动。我们的大学生惊讶极了,不晓得何以“呆”到这份上。面对大学生的疑问,德国人平静地耸耸肩说:“规则嘛,还不就是让人来遵守的吗?”这就是德国人基于基因的刻板行为,一个让德意志民族从战后迅速崛起的刻板行为,这种遵从基因指令已经深入到他们的骨髓中,融入到他们的血液中,体现到他们的点滴行为中,德意志是一个可怕的民族。

    人人都是掘地蜂

            海外有份以前的报告说当年的一些胖子们抗议美式快餐店用不健康的美味来引诱他们,害得他们成为球体。快餐店高价请来了专家帮忙解决这个问题。专家的秘方就一句话:在菜谱里加道疏菜沙拉。听闻快餐店里有健康食谱,美国的胖子们蜂拥而来,可是令人恐怖的是,健康菜谱没几个人点,反倒是不健康食品,销量翻翻。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专家是搞营销的!这告诉我们,只要给人一个理由,人类就会心安理得的遵从基因指令,沉溺于旧有模式中。

            同样是遵从基因指令,一种基因指令让德国人变成工匠精神的代名词,另一种基因指令让少许的美国人成为了胖子。

    人人都是掘地蜂

            不难看出,我们应该客观辩证地去评价掘地蜂基因的刻板行为。比如对于那些从事精度要求高、危险系数高的工作的人来说,按照规定做好每一步,强化工匠精神,遵从基因指令去刻板一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比如对于那些从事投资创业的人来说,是要用那只有可怜的5%的自我意识跳出基因中的刻板,去不断打破天花板,不断攀登新高峰。

            也不难看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不同的婚姻家庭中,有时我们是要让自己更多地成为一只掘地蜂,有时我们是要让自己跳出掘地蜂的定式,做到灵活应变、做到收放自如,我以为这才是心智模式高的表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人都是掘地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op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