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别枝惊鹊

作者: 濮阳刘文星 | 来源:发表于2019-12-07 09:54 被阅读0次

“明月别枝惊鹊”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一句。原词是这样的: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在退隐江西上饶期间,写了五首与黄沙岭有关的词:《浣溪沙-黄沙岭》、《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生查子-独游西岩》两首,及《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出了黄沙岭夏天夜晚的宁静优美。

这篇短文我们重点探究“明月别枝惊鹊”的意思与乌鹊被惊飞的原因。

“别枝”教科书中这样解释:横斜的树枝。我感觉这样解释不妥。树冠上的树枝可分为干枝与侧枝;干枝粗大生有侧枝,侧枝斜生或横长于干枝上。乌鹊夜晚栖息在干枝还是侧枝谁能甄别!林深叶茂枝横纷乱交错,什么枝才可称为横斜的树枝?即使限定横斜的树枝,因其纷乱交错而加“别”字,反倒牵强蹩脚。辛弃疾是宋朝词作的代表人物,我坚信他的名篇名句不存在瑕疵。朱光潜老先生提出“别”字作“离开”解释(《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这能赋予明月以动感,比解释为“横斜的树枝”高明许多。词典中“别”字有“离开”的意思,据文定义“离开”最合适。离开或心存惜别,乌鹊与树枝情浓依依,更体现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理念。

“惊”是害怕,是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惊鹊”是受到惊吓的乌鹊向天空四散飞去。

“明月别枝惊鹊”应该理解为:“明月惊鹊别枝”,意思是皎洁的月光掠过树林,惊飞了栖息在林间枝头的乌鹊。

明月惊飞乌鹊?辛弃疾非常肯定这个观点。既然明月会惊飞乌鹊,其他的,比如清风、鸣蝉、词人的脚步声或同游者的说笑声、亦或是岭内居住到此乘凉的人也会惊飞鸟鹊……

我们一一分析。

清风是清凉的风。夏天的夜晚比较闷热,阵阵清风吹来,倍感舒适。清风是轻微的风,微风只能吹动枝叶发出沙沙的声响,枝叶的轻微摆动及摆动时的沙沙声能惊飞乌鹊?不可能。

蝉鸣是公蝉的一种生理现象。蝉鸣的条件要求很高,若气温低于21℃,亮度低于烛光的1.4米以下,公蝉是不会鸣叫的。南方的气温本来很高,夜晚的气温也不会很低。我们北方夏天的夜晚尚能听到蝉鸣,南方黄沙岭夏夜皎洁的月光下听到蝉鸣应属正常。但蝉鸣惊飞乌鹊的可能性不大。

山间小路蜿蜒崎岖、高低不平,词人在黄沙岭的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词人退隐黄沙岭附近居住近十五年,且他常到此游览,对黄沙岭的路况应该非常熟悉,词人的脚步声惊飞乌鹊的可能性也不大。

整首词给人的感觉是黄沙岭的夏夜宁静优美,词人在词中强调的也是这一点,即使词人有游伴,说笑声打破这宁静夏夜环境、惊飞乌鹊的可能仍不大。

最后是乘凉的人们。黄沙岭内居住着人。词的下阙“旧时茅店社林边”告诉我们这里有村落,但村民夜晚来此乘凉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为这里山高林深,且离村庄较远。“稻花香里说丰年”中的说话“人”不是乘凉的人、而是蛙鸣,是词人借鸣蛙之口说出自己渴盼农业丰收的心愿。

因此,我们只能和词人的观点一致,惊飞乌鹊的只能是明月。从另层角度思考:若月亮一直挂在天空,乌鹊会适应这种状况,适应状况的乌鹊是不会被惊飞的。

月光真的不能惊飞栖息在枝头的乌鹊吗?也不是没有可能,那就是明暗急剧变化的月光或许能惊飞乌鹊(月光突然消失或明月突然出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整首词我们找不到月光急剧变化的词句。但辛弃疾其他叙写黄沙岭的词里可以窥视黄沙岭的山势,清楚黄沙岭明月初升的情况。

《浣溪沙-黄沙岭》

寸步人间百尺楼,孤城春水一沙鸥,

天风吹树几时休。

突兀趁人山石狠,朦胧避路野花羞,

人家平水庙东头。

寸远之地,山势升高了百尺(寸步人间百尺楼),这样的山会是多么的陡立、高耸(突兀);奇形怪状的山石面目狰狞,阴森可怕(山石狠)。

由此可以推断,黄沙岭四周是陡立高耸的山石,中间是凹陷的“盆地”(可以种植水稻)。岭内夜晚的明月是从山顶的半空升出来的(有可能是从半空的山顶突然闪现的)。

《生查子-独游西岩》

青山招不来,偃蹇(jian)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辛弃疾曾在黄沙岭内居住(溪边住),他非常熟悉岭内的情况。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告诉我们明月是从山顶的半空突然出现的。明月的突然出现,使岭内的光线突然变得明亮起来,这种急剧的明暗变化足以惊飞乌鹊,令蝉鸣叫。

  岭内的景色很迷人,尤其是绿色,深深地吸引着辛弃疾。他在另一首词里这样描述。

《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

句里春风正剪裁,溪山一片画图开。

轻鸥自趁虚船去,荒犬还迎野妇来。

松菊竹,翠成堆,要擎残雪斗疏梅。

乱鸦毕竟无才思,时把琼瑶蹴下来。

“松竹菊,翠成堆”,是说岭内绿树成荫,景色秀丽。“松竹菊”被称为岁寒三友,古人多用松竹菊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词人着意写松竹菊,暗含自己虽处乱世,依然保持一颗高洁品格的内心。

“乌鸦”是这里数量较多的鸟,词里的“鹊”我理解为乌鹊(乌鸦、喜鹊)也是这个原因。

月亮从高高的山头升起,皎洁的月光掠过岭内的树林。明月的突然出现,使栖息在林内的乌鹊被惊的四散飞去。

月亮升起前,岭内一片黑暗,一片幽静;明月升起后,皎月照亮了岭内的天空,乌鹊被惊从树林飞出,微风吹动枝叶沙沙作响,乌鹊飞行的噗噗声及沙哑的啼鸣声,使人倍感夜晚的宁静,一种空旷天籁般的静。

明月总在宁静中偷窥人的内心,它曾经看到了张九龄“海天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友爱亲情;看到了李白“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乡愁;看到了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兄弟之谊;看到了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愤;还看到了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胸襟豁然的惊喜。

“明月别枝惊鹊”是一幅画,是一重心境,是一种豁然,是一层别致的宁静。

相关文章

  • 明月别枝惊鹊

    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从实验楼出来,抬头看见皎洁的一轮圆月从云层钻出来,像一架飞机驶离云谷。“你看,月亮跑的好快”...

  • 明月别枝惊鹊

    “明月别枝惊鹊”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一句词。原词是这样的: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

  • 明月别枝惊鹊

    我家院中有一棵柿子树,从老宅移栽过来的,伤了元气,枝叶萧条。 因冬未尽,春未来,满树枯枝。 妈妈和弟弟都担心树已死...

  • 明月别枝惊鹊

    早晨,拥挤的车道上,听康震讲古诗词,今天讲到的是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沙湖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

  • 明月别枝惊鹊

    1 声名赫赫,威震朝野的西陵王江令煊辞官去乡野做了花农? 花田里,江令煊看着被赵杏之踩死的名贵花种,一脸黑线。 赵...

  • 明月别枝惊鹊

    列车还在行驶的途中。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夜半时分,圆月如盘,如水皎洁的月光透过车窗,也照到了我的床头,映入我的眼睛...

  • 【水彩插图】蝉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 宋词汉译英学习之4⃣️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 -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

  • 每日一诗[2018-11-16]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扩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月别枝惊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oy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