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美人既醉,朱颜酡些,张家的女子配给了林家的郎,自此张小姐变成了林娘子。
这位有福气的阿哥叫林冲,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绰号豹子头,张家和林家的联袂可以说是门当户对,林冲的父亲和张小姐的父亲都做过教头,可能还曾经是同事。
这样两个家庭的结合在当时是很正常的,林冲在东京安居乐业,和林娘子两个人是其乐融融,这是那个时代一个幸福的小资家庭代表。
《水浒传》中塑造了不少女性形象,要么是大虫夜叉,要么是娼门歌妓,要么是寡耻荡妇,只有林娘子一个是正常女人。可是世道要乱了,正常人也就没有了活路,这位林娘子成了林冲的取祸之道,高衙内为她必要置林冲于死地。
幸亏岳父张教头上下使钱打点,又幸亏开封府遇上了一个孙佛儿孙定从中斡旋,林冲才保住了一条性命,被判刺配到沧州府。
但是临行之前林冲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休妻,林冲要休掉林娘子,任由其改嫁,唯恐耽误了娘子的前程。这自然是林冲的一番说辞,但这显然也是一番鬼话。
同样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和首先出场的王进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王进遇到高俅的为难以后,第一时间选择逃离东京,另谋出路;而林冲面对高衙内的侮辱,却选择一味的忍让,两个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
也许跟被奴役的时间有关,王进的父亲是跑江湖的豪杰出身,后来才在禁军中寻了个差事,王老爷子教给王进更多的应该是实用主义的生存之道。而林冲使一套祖传的林家枪法,可见得,老林家可能是世代在禁军中任职,一代一代的传到了林冲这里。
在这种黑暗的体制内时间长了,林家恐怕祖传了一套上下周旋,明哲保身,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职场生存之道。这样的生活中充满了对上官的一个“怕”字,这样的林冲我们发现他的举止行为充满了小心翼翼,处处力求自保。
休妻,也是这样一个自我保护的行为。
林冲说出了他的休妻理由后,岳父张教头说了一番话:
“老汉家中也颇有些过活,便取了我女家去,并锦儿,不拣怎的,三年五载养赡得他。又不叫他出入,高衙内便要见也不能彀。休要忧心,都在老汉身上。你在沧州牢城,我自频频寄书并衣服与你。休得要胡思乱想。只顾放心去。”
张教头考虑到了林冲的顾虑,也在尽力打消林冲的顾虑,他的这番话说到了三点:第一,女儿和丫鬟我帮你养着,等你什么时候放回来了,再跟你团聚,你不用担心他们没有办法生活;第二,你此去沧州,我会频频送信、送衣服、送钱给你,不让你吃太多苦;第三,至于那个高衙内,我把女儿养在家里,不让她出门,不给高衙内机会。
可是林冲始终不同意,他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若不依允小人之时,林冲便挣扎得回来,誓不与娘子相聚!”
你不答应我休妻,就算我回来了,也还是不要她。我们不禁要反问一句,如果让你休妻,你回来还能要她吗?如果要,又为什么要休妻?
说到底,只是为了自保,因为只要不断绝关系高俅就有迫害他的理由,他的那封休书其实把目的说的很清楚了。
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为因身犯重罪,断配沧州,去后存亡不保。有妻氏年少,情愿立此休书,任从改嫁,永无争执;委是自行情愿,并非相逼。恐后无凭,立此文约为照。
这哪里是写给妻子的休书,这分明是写给高衙内的求饶书,金圣叹在这里有一句批语道:“句句出脱高衙内”。试问,此时林冲戴罪之身,早已不是东京的禁军教头,为什么要在休书上特特声明“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呢?又为什么还要在后面画蛇添足的加上一句“委是自行情愿,并非相逼”?
休妻还有不情愿的吗?到底是谁在逼你,明明就是高衙内嘛,“委是”可以当“真的是”讲,此地无银三百两,把妻子“自愿任从改嫁”给高衙内,希望高衙内不要再来找我麻烦了。
而且没人逼我,是我自愿的,大手一甩,把所有的麻烦都推到了林娘子身上,让贞洁的林娘子跟着花花太岁高衙内,这不是把她往火坑里推吗?后来林冲迎晁盖火并王伦,又专门派人打听娘子的下落,自己安全了又想起老婆来了。
真爱耶?英雄耶?好汉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