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公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公

作者: 舞英社 | 来源:发表于2024-02-08 08:19 被阅读0次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以虎门销烟、奋力抗英而闻名中外,成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为后人称颂。但也是因为禁烟和抗英,使林则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遭受了5年悲壮的流放生活。

    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功绩,最初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充分肯定。道光十九年(1839年)7月28日,道光帝阅毕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报告,欣喜万分,誉为:“可称大快人心事!”不久,林则徐过55岁生日,道光帝又亲笔书写“福”、“寿”二字的大楷横匾,差人送往广州,以示嘉奖。但时隔不久,林则徐所面临的形势就迅速恶化起来。道光二十年(1840年)6月,英军派舰队封锁珠江口,进攻广州。林则徐严密布防,使英军的进攻未能得逞。英军受阻后沿海岸北上,于7月5日攻占定海,8月9日抵达天津大沽口,威胁北京。这时,道光帝惊慌失措,急令直隶总督琦善前去“议和”;又命令两江总督伊里布查清英军攻占定海的原因,究竟是由于“绝其贸易”还是“烧其鸦片”,意欲将林则徐作为“替罪羊”。 从此,各种诬陷、打击和指责连续降临到林则徐的头上。琦善是妥协派的骨干,当然不会错过这一陷害和打击林则徐的机会。他声称英国所不满的只是林则徐一人,只要清廷惩治林则徐,所有问题都可解决。其间,林则徐两次上奏,大胆陈述禁烟抗英的合理性和正义性。道光帝翻脸,指责林则徐简直是一派胡言。

    道光二十年9月29日,道光帝下旨,革了林则徐的职,并命令“交部严加议处,来京听候部议”。10月25日,林则徐又收到吏部文件,通知他暂留广州,等待新任钦差大臣博尔济吉特·琦善的审问和发落。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5月1日,林则徐又接到圣旨:降为四品卿衔,速赴浙江镇海听候谕旨。到镇海后,林则徐积极参与了当地的海防建设事宜,力图“戴罪立功”。不久,接替琦善的靖逆将军奕山在率军与英军作战中打了败仗。为了开脱罪责,他竟造谣说,英方是愿意议和的,他们恨之入骨的只有林则徐一人。言外之意,就是必须再次惩办林则徐,英方才能罢兵议和。道光帝求和心切,便把广州战败的责任再次归罪于林则徐,说他在广州任职时没有积极筹划防务,以致英军发起进攻后,奕山招架不住。6月28日,道光皇帝下旨,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 “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他忍辱负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戍途。在赴戍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杰出的民族英雄,他在了解世界,研究西方方面带了头,成为中国近代传播西方文化,促进西学东渐的带头人。我们从中国国际法学史角度看,他在鸦片战争中,不仅是维护国际法原则的中流砥柱,而且也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国际法学的开山者。

    林则徐不顾年高体衰,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林则徐所译资料中发现沙俄对中国的威胁,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国防思想,成为近代“防塞论”的先驱。于是他明确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提出“屯田耕战”,有备无患。他还领导群众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纺车,人们为纪念他的业绩,称为“林公井”“林公车”。林则徐根据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结合当时沙俄胁迫清廷开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胁的严重性,临终时曾大声疾呼,告诫国人:“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 果不其然,六十余年之后,数百万领土已被蚕食鲸吞,历史证明了林则徐是正确的!

    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林则徐生于乾隆五十年,历经嘉庆、道光两代,咸丰登基后不久病故。 他从政为官四十年,先后担任多职,但他的正直清廉,为他的人民所敬仰,并赢得“林青天”的美誉。 林则徐一生在14个省担任过多种官职,他的非凡之处,是时时处处都表现出一丝不苟的责任感。有了责无旁贷的献身精神,办法总比困难多。当时有人评价林则徐 “ 无一事不认真 , 无一事无良法 ”。虽然林则徐的实干精神挽救不了清王朝砚灭的命运,但林则徐殚精竭虑地干成的每一件实事不管是在局部上还在具体问题上,都给国家,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则是不可否认的。林则徐每任一职 , 每做一事,从来没有敷衍马虎过。 实干加智惠,贯穿于林则徐为官从政的全过 程,或者说林则徐的一生就是实干加智慧的一生。

    同许多伟大历史人物一样,林则徐是人,不是神,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林则徐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行将解体、外国资本主义人侵、国家独立受到严重威胁的时代。他和爱国开明的封建士大夫魏源、龚自珍等人一起,矢志探索挽救腐朽的清王朝,臻国家于富强和外御强敌、捍卫国家独立、民族生存之道。他把反对外来侵略和维护清朝统治当作解除“ 内忧外患” 的两大重任。他以年高病弱之身,毅然应诏前往桂林镇压天地会起义,足以说明他的封建正统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林则徐的局限性恐怕主要在此。

    ——节选自百度百科


    三坊七巷,福建省会福州必打卡的经典景区之一。

    这里不仅商贾云集,是福建福州餐饮、娱乐、休闲之宝地,更是历史文化名人辈出的风水宝地,这里有诸如:林觉民、冰心、严复、林则徐故居等。而林则徐故居则在三坊七巷的北面第一大间,顺着它一路穿越则会横穿三坊七巷主街直抵南门街,街道的南尽头则是林觉民、冰心故居。马路对面则是达明小食城。

    三坊七巷走过之后,发现其面积并不大,但是,街坊之间如井字形穿凿,纵横交错,似迷宫一般,其中郎官巷、文渊巷等等都聚集了大量的贤者故居,可谓名人辈出一点都不为过。

    而林则徐故居就在这条街的正北开端处,正北处则是乌山风景区,是有何历史深意么?不得而知。

    然后这次身临其境的感受了林则徐纪念馆之后则对这位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有了更深的认识。

    比如其实林则徐在治水方面可谓劳苦功高,中国的三大主要河流,黄河、淮河、长江的水患治理都有他的身影。

    他还治理过陕西渭南地区的刀客之患。在因虎门销烟而受到当时满清权贵抵制、污蔑的情况下被贬新疆伊犁,他仍然可以“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仔细考察新疆,首先提出塞防理论,提出新疆之主要威胁在于沙俄,历史六十年后的沙俄鲸吞我国边疆的事实证明了林公的卓越远见,先见之明。

    虎门销烟,面对英国殖民者的咄咄逼人,坚船利炮,他没有妥协,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正是践行了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放眼千年,又有几人?

    中国的内忧外患由来已久,一旦承平日久就总是难免内部疲敝,上层的腐败骄奢,对外的闭关锁国,充耳不闻,则都是坐井观天,盲人摸象的自毁长城。

    林则徐纪念馆很好的呈现、再现了林公伟大而辉煌的一生,无论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对联,还是他忧国忧民,治理水荒、治理边疆、还是他虎门销烟,禁绝鸦片,以及他在跟洋人的斗争中,虽力主战,但对于洋人先进的西洋技术,他首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论。这对于近代蒙昧的国人来说,都是开拓而睿智且不易的。

    回眸历史,我们更能深切的感受历史的真实,还原先生的艰难与坚韧。

    民族危难之际总有这样的谋臣义士临危受命,挽狂澜于既倒是中华民族在近代内忧外患之时的一道曙光和灯塔。林公的忍辱负重、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则为后来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如灯塔照亮了前路,实属不易。

    ——力 2024年2月9日癸卯年腊月三十 除夕 周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rk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