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这里罗列了十二条兵家诡道。前四条都是刻意隐藏自身实力和战略意图,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诱骗对方后者让对方无法准确判断自身实力和动向;后面八条都是针对对方的特点或弱点制定策略,有优势的就削弱,有弱势的加以利用。总之,就是削弱对方的实力,隐藏自身的实力,以增加己方战争的胜负面。当然,要赢的话关键还是得自身有实力,才具有赢的基础,不要投机取巧,抱有侥幸心理。
核心思想还是“先胜后战”,赢了再打。怎么才能赢,基本思路很简单,就是敌弱我强,自然就打得过。诡道十二条都是讲的怎么实现“敌弱我强”。那“敌强我弱”怎么办?那就不打,或者撤退都可以,想尽办法保全自己的实力,等到“敌弱我强”时再打。抗战时期游击队的打法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很让敌军头疼。正规军都是期望正面决战,快速解决战斗,但游击队不能这么做,更不能逞匹夫之勇,因为正面决战是正规军所期望的,那样对他们有利,这种打法游击队毫无胜算可言。游击队的优势就是自身的灵活性,这里趁你不注意,端你一个据点,干掉你一个小分队;那里放几下冷枪,让你摸不着头脑,疑神疑鬼,不知是主力还是游击队。很多人一想到打仗就是硬干,比狠,觉得这样才痛快,撤退逃跑都是丢脸的事情,做不来,匹夫一时兴起还好,只关系到个人生死,如果将领也是如此,会导致全军覆没。所以,所谓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智’在首位。
这里还有一个关键词是“等”。各种诡道都是想尽办法让敌方露出破绽,能让己方获得一击即中的时机。唐太宗与李靖谈论兵法时深知:兵者,诡道,多方以误也。但如果敌方没有露出破绽时怎么办?那就不能打,只能等。这个‘等’字可不简单,因为不合常理,很考验为将者掌控局面的定力和能力。‘等’字往往意味着很窝囊,不仅下面的人等不了,觉得无趣乏味,上面的人也会觉得没有战果,空养了这么一支大军,会怀疑你是不是本事不行,不会用‘方’,要不然怎么久还没有让敌军把“破绽”露出来,这个时候诸如“你看谁谁谁一去就取得战果了,怎么到你这就不行”这种言论就会慢慢多起来。很多时候也许你能等,但形势让你不能等。秦攻赵,廉颇深知出击时机不到,就高挂免战牌,就是不打。秦军耗不住,对赵王用间,说廉颇不行,赵王也觉得这么躲着不像话,换了赵括上,结果全军覆没;安史之乱,唐玄宗李隆基急于平定叛乱,杀了封常清,高仙芝等名将,强令哥舒翰出击,结果20万唐军被杀,李隆基也只能离开长安城,远逃四川。但身为将者,要有自己的判断,该等的时候就要等;如果真面临这种上面强压的局面,也只能拼死一战,因为不战是死,战也死,战至少战争的掌控权还在自己手上。历史上不知有多少名将死于“上不知兵而用兵”。至于胜负,这种情况下“道,天,地”这三者已经处于劣势,能不能赢就取决于敌方是否会犯错了。
真正要打的时候,势必要“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打他个措手不及,不动则已,一动则如“风林火山”,一举击溃敌军。
总之,根本就是要“先胜后战”。一方面自身实力要强;另一方面要多方以误,耐心等待并制造时机,时机一到,行事迅速果敢,迅速拿下战争局点,确定胜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