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怪异的世界,乃是我们本身的心的黑暗。”
“外部世界的黑暗固然彻底消失,而心的黑暗却几乎原封不动地剩留了下来。”
《海边的卡夫卡》以一个少年在十五岁生日那天辍学离开家而展开,他幼时被母亲抛弃,被父亲诅咒,只有深重的孤独伴随着他,于是他决心“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独自一人奔赴陌生的城市。
年少的他在得到和失去,束缚与自由,选择与被选择,现实与虚拟之前游离碰撞。
与自然最亲近的时刻——往往是面对自己的最佳时机。
幽深的森林,一座小屋,没有广播没有电视没有电话,接近原始的生活,书架有应有尽有的书,食物贮存充足。这样看起来还不错,悠闲而安逸的生活方式。
然而夜晚降临时,周围四处是黑暗,各种响声接踵而至,“脚踩落叶声,重物压枝声,大口吸气声”,与之而来的是无尽的孤独感将你包围。
十五岁的卡夫卡在这样的环境下待了三天,我很喜欢书中这段时光的描写,以及他与大岛的交谈,隐喻和悖论,让人有想去对哲学深深了解一番。
一个人,尽情尽心,与之相处的是大自然,更确切来说是万事万物,无需与他人交谈。你会开始关注身边,发现渺小的事情也带着微妙的意义。
“火苗怎么都看不厌,形状多种多样,颜色各所不一,像活物一样动来动去,自由自在。降生,相逢,分别,消亡。”
“替代音乐的声音无处不有。鸟的鸣啭,虫的叫声,小溪的低吟浅唱,树叶的随风轻语,屋顶什么走动的足音,下雨的动静,以及时而传来耳畔的那无法说明无可形容的声响……”
这样的时光,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难的。
无法剥离自身与外界的联系,无法脱去这层外壳,能够闭目合眼,平心静气地去感受所有。
卡夫卡第一天夜晚开始体会到的那种孤独,空气中实实在在的沉默,被抑制住的恐惧难以在心头消散。
“孤独的种类也林林总总,其中很有可能有你预想不到的孤独。”
“因为孤独因你本身而千变万化。”
于是他学会了接受了这种孤独——这种庞大的,不以实体形式存在的重物也变得轻飘飘,即接受你自己本身。
后面的时间里,他开始欣赏之前那些被忽视的,浑然不觉的美好。看书,锻炼,进森林探险。
其实我们也需要与自己独处的时刻,去感受那些由自我本身而产生的情绪,知道它为什么存在,如何解决。
“如果拥有令人吃惊的了不起的想法的是你一个人,那么在深重的黑暗中往来彷徨的也必是你一个人。你必须以自己的身心予以忍受。”
“无论是什么人,只要他这么活着,他同周围所有事物之间自然有意义产生。最关键的在于它是不是自然。这跟脑袋好不好使不是一码事,而在于你是不是用自己的眼睛看——简单得很”
书中还有很多奇怪超越常理却不会让你觉得突兀的事情,猫讲人语,鱼自天降,入口与出口,十五岁的佐伯幽灵。通过村上春树对整篇小说情节的巧妙安排,反而觉得恰到好处。
中田君在森林昏睡之后一切记忆消失,以白纸一般的状态回到地球,与之前脑袋好使,成绩最好的中田君截然是两个人。
“幸福只有一种,不幸千差万别。”
他的人生急转直下,向另一个方向发展,本是学业优异受宠爱的长子,父母开始不理不睬。被送入外祖父母家,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后面开始能和猫进行沟通。
尽管不能读写,但生活自理还是可以做到的,对于不理解的事情不过分追求,只是悠然自得地细细品味轮番而来的朝朝暮暮。
那段空白的记忆以及中田地位的变化,在我看来,不能说是不幸吧,他有自己生活的步态与节奏,内心安静。
图片来源自网络“我所追求的、我所追求的强壮不是一争胜负的强壮。我不希求用于反击外力的墙壁。我希求的是接受外力忍耐外力的强壮,是能够静静地忍受不公平不走运不理解误解和悲伤等种种情况的强壮。”
卡夫卡离开父亲,想要逃脱诅咒,当他离开家的时候,到达另一个城市的时候,他问自己,是否真的自由了。
一个人在旅店的生活,像一朵云,飘来飘去,好无定所。每个节点都大致相同,他知道携新歌平静如水的状态会被打破。
独自待在小木屋的时候,那样安逸那样美好的生活也只是短暂几天。对于他来说,这只是一个驿站,暂时停留。
因为他内心在追求什么,又刻意回避什么,这其中存在些什么,每个人都不一样,我们没有办法定义。而当你做出选择,驱逐内心黑暗,才是获得真正自由的时刻。
“在这个世界上,是建造高而牢固的樊篱的人类有效地生存下来,如果否认这点,你势必被赶去荒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