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阶级,在新中国下成长的人应该不会陌生,甚至有很多人因为早已听烂这语调,而厌烦起这个略带意识形态输入的词汇了。不过,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
国人与野人在古书中有着明显区别,尽管我们读到的时候感觉并不明显。古代以都城墙为界,墙内的为国人,行畦田。墙外多是平夷之地,行井田,野人在其中耕种。并且提供防御的是国人,并非野人。我们似乎可以看出区别了。自然,政治上,二者的区别也是有的。国人是国家一份子,平时可以参与国政,君主昏庸,可反抗。野人则是在君主不体恤民情时,离开此国,适往他方之乐土。
后续两阶级间的淡忘仇恨,相互融合,作者提出了几个原因:一、时间使旧事遗忘;二、居住地较近,婚姻互通,居住地搬迁时也可互通;三、后来交通发展,地方发达,财富相近;四、选举的权利;五、兵役推广。其中第四点不怎么想得通。
古代职业也分高低。士农工商。后来也会有些打乱。因为维持此等阶级的制度混乱。农人无田可种时,要转治他行。工官制度崩溃,民间有自己从事手工业生产的,自然也无法阻止。这是经济的原因,政治上的原因有:一、贵族自取灭亡;二、政治倾轧,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或是一人倒霉,有关系来往的都得倒霉;三、通婚。
奴隶起源自异族俘虏。后来才有将罪人充至奴隶的做法。废除奴隶一般用两种方法。法令与财赎。
从封建的过度到资本的,有一个内因。即武力与富力。武力使人屈服,富力使人甘服。武力需要的是战争与劫掠,不符合人类文明趋势,自将被摒弃。当富力优胜主义胜出,社会阶级,遂全依贫富而分。富者就拥有较多的权力。资本的跋扈也带来了许多弊端。有一点即是奴隶数大为增大。垦荒和其他生产事业需要奴隶去做,无论是官家还是私家。
虽然也有过释放奴隶的法令等,依旧难以根除。
作者由此谈到了魏晋时门阀制度。谈到门阀制度,则不得不想到了田余庆老师,他的门阀研究是国内第一流的。可惜我对其著作垂涎甚久,终未拜读过几篇。
作者说门阀不是九品中正制这一短暂的政治制度造成的。其源可推至春秋战国。其时贵族政治特征极为显眼。即使在秦汉时,贵族的势力犹在。不过因为刘邦起身草莽,所以用人不重门阀。魏晋以后,渐渐现出本来的势力,加上九品中正制的催化,门阀遂形成。(田余庆先生的结论为门阀只是一种皇权的变态,迟早会回归轨道。)门阀的影响一直延续到唐,但已经不起风吹雨打。五代时,即有“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之说了。
门阀的衰落是必然的。六朝以来,把握要职的多是寒门子弟。隋废九品中正而用科举。
本族阶级起落告一段落时,异族和本族之间的阶级又分明起来了。边族多慕汉族文化,想与之融合,向汉族文化学习。这种状况从金开始改变,金与汉族保持距离,并抢占汉族土地,抱团侵进。元将人分为四种:蒙古、色目、汉人、南人。一切权利都不平等。
近代还有一类贱民,在清朝时都被废除。如雍正元年,山、陕乐户,绍兴惰民;五年,徽州伴档,宁国世仆;八年,常熟、昭文的丐户;乾隆三十六年,广东疍户,浙江九姓鱼户及各省类似于此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