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老家已经十一天了,毕业以后很少有这么长的一段时间可以待在家中。相比之下,在北京时的家,出嫁后的家,都不如这个生活了十几年的小村庄安心。虽然村庄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也不再能认得出村子里的小孩们,但回到家中还是熟悉的感觉。
在城市生活时,在市区待的时间久了总有一种被高楼大厦和车辆包围的窒息感,因此才爱上了户外。户外运动可以让人短暂地逃离市区去山水之间透下气,仿佛鲸鱼一样,在水面探出头吸入空气后,潜回水中后就靠着这口气活到下一次呼吸。在城市时,很喜欢雨天,觉得雨把自己和世界之间连接了起来,不会再有压迫感。在家中反倒不喜欢雨天,因为在家中身体和外界是链接的,不需要雨这个媒介。我无法描述这种抽象的感觉来自何处,但感知觉都告诉我这是有区别的。

晚上入睡时听到的声音差别也很大,在北京时住在八楼临着马路,常年听着车辆过路的声音入睡。回到婚后的家里,小区离马路有点距离,听到的是孩子们嬉戏打闹的声音。回到老家,晚上听到的是很多种昆虫的鸣叫声,我只能辨认出蝈蝈的声音,远处偶尔有狗叫声鹅叫声,时间再晚一点还会有猫头鹰的叫声——虽然很喜欢猫头鹰的照片但是它的叫声太瘆人了。
早上醒来后,窗外是麻雀唧唧喳喳的叫声,麻雀多到哪种程度呢?我妈在微信上给我发了一条语音,背景音里的麻雀叫声比她的声音还抢镜。刚恋爱还很甜的时候,微信还没有直接发送语音的功能,我在楼顶用手机里的录音软件录下了麻雀、喜鹊的叫声还有风吹着树叶沙沙的声音,然后把音频文件发给男朋友听,想想也是挺浪漫的。

除了昆虫、鸟类,家里也是猫猫狗狗的天堂。邻居家门口有一堆烂草,太阳好的时候,我常看到两只狗在草堆里打滚,或者趴在那里呼呼大睡,有路人经过时象征性地汪汪叫两声算是履行了责任。狗生如此,令人羡慕。他们不吃狗粮,主人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据说邻居家的金毛可以吃掉三个馒头,尽管可以在田里随便跑,但小小年纪依旧是养了一身膘,可惜这只温顺的金毛最近不幸丢了。不用牵狗绳,村子里来来回回就那些人,它们早已熟悉,不会咬人。也不用洗澡,因为有水潭时它们会下去扑腾,或是主人浇花时往它身上呲水,扑棱几下太阳下晒晒就干了。虽然养狗很省劲,但狗和家庭的关系很好,早年还有卖狗的,现在不差那点钱,狗已经成为家庭的一员。而且品种狗的比例正在升高,买来需要成本,养的时间久了都有感情。



与狗相比,猫的地位略逊,因为猫过于独立,不靠主人也能活下去 。村子里猫的数量也不小,甚至有的家庭不止养一只猫。有的猫说是有家,但其实是吃百家饭长大的,邻居家这只纯白的异瞳猫就是这样,邻居十天半个月才回家一次,这只厚脸皮的猫每每闻到我家做鱼汤或炖排骨就来蹭饭,后来发展到每到饭点就站在门口喵喵叫,吃完嘴一抹晚上还回自己家住。不过仔细想想怨不得它,刚开始这是一只认生的小喵,我拿着剩馒头引诱它,等它过来用我云养猫时学到的撸猫大法让它服服帖帖的,从此以后它不再认生,见到我就蹭着脚求爱抚,我看书时它就在一旁太阳下躺着。
自我回到家中后,每次都固定在门口一片干净的地方倒剩饭,遇到巡食的野狗野猫就唤来吃。有时候剩饭过多还怕猫吃太多撑死,下雨天打着伞出去好几趟看剩饭有没有被吃完。时间一久,家门口似乎成了猫狗聚集地,有次出去看到几只猫狗站在那里等着。




家里粗茶淡饭,吃得倒也挺舒坦。回家后的第一个早晨,我妈炒了土豆丝,没有放盐,我依旧吃得狼吞虎咽,因为我知道大口吃饭能让她开心,大早上配着土豆丝啃下了半个馒头,然后整个上午基本上都陷入了碳水化合物昏迷状态……邻居笑着说,你吃饭可真不挑,我心里流着泪想,都是为了生存!挑食的话我还能活着长大吗,毕竟我大概是少有的住校后觉得学校食堂真好吃的人。



老家这里面食为主,每顿饭不是馒头就是面条,一年也吃不了几顿米饭,肠胃早都习惯了这种饮食方式。从小到大,蒸馒头都是我最喜欢的做饭环节。有个画面在印在我脑海中二十多年,奶奶家的老房子厨房放案板的桌子挨着窗户,奶奶常在那里揉面,那时候一家十来口人,蒸馒头是体力活,奶奶在那里揉啊揉,整个下午就那样过去。我的个子比案板稍微高一点,站在一旁想要一块面玩,就像玩橡皮泥那样,奶奶说玩面浪费粮食,老天爷会看到的。以前的面粉是把小麦送到磨面的地方磨出来的,看起来发黄,蒸出来的馒头虽然其貌不扬,但是散发着独有的香味,看着馒头从热气缭绕中出锅,是一件极其幸福且有满足感的事。馒头发起来后体积变大,靠近锅边的地方,会微微烤焦发黄,吃起来有锅巴的香味,我会守在锅旁,等着奶奶把那块香脆的馒头给我。为了保护环境,现在农村禁止烧土灶,所以做饭时多用燃气或电,但唯有蒸馒头时,奶奶还会拢起一筐玉米棒芯,蒸两篦子馒头,有时候还会去地里割一把韭菜,蒸一笼菜包,这笼包子当天就会被吃完。小时候时偶尔还会做糖三角,倒是很多年没吃过了。
在秋天回家太晚了,红薯已经陆续可以出土,勉强赶上了吃红薯叶的最后时刻。河南蒸菜既能单成一道菜,也可以当做主食。很多东西都可以拌面蒸食,比如芹菜叶、茼蒿叶、马齿苋,但在老家这里最常吃的还是红薯叶,因为就地取材很方便,出门去地里随手就能采到。做法也很简单,只取红薯尖,洗干净后不必甩干水分,把面粉自然地撒上,待叶子上完全包裹上面,上蒸笼蒸二十分钟即可,出锅后淋上用香油拌的蒜汁,配上一晚绿豆稀饭,是独属于夏天的食物。不过蒸菜不能多吃,因为面粉较多不太好消化。家里的食材虽然粗糙,但大多吃得够放心。每家每户多多少少都会有块菜地,种点应季的蔬菜,再去集市上少买些菜,就足够了。院墙外种的上海青比如这个季节我家小小的院子里种了三棵丝瓜,已经吃了整个夏天,到现在丝瓜藤快枯掉了,依旧开有丝瓜花。洗澡间旁有一棵木耳菜,很少吃,但每年都自动长在墙角那里,结着紫色的果实。院子里的空地除了有一株柿子树一棵无花果外,还有几排蒜苗,现在家里的一桶糖蒜就是上次收获的,去年这里种的是韭菜,吃了一茬又一茬。除此以外院墙外还有一小片地种了些上海青,待冬天来时就可以供应青菜了。地头到处都是南瓜,厨房墙角放了一堆没得空吃。

丝瓜已经老了,可以摘下来拿丝瓜瓤洗碗,或者留作种子明年继续种

就算是自家没种的菜,也很容易吃到,最近去邻居家割了一把韭菜回来包了饺子,只施了肥没有农药,这块小小的韭菜地供应了村子里很多户人家吃。另一个邻居家的空心菜已经开花了,霜降之后就得铲除了,我又去摘了点炒了一盘空心菜。还有一个邻居送来了眉豆(俗称茶豆板),很应季的食物,配上辣椒炒着吃很不错。即使要去买菜,价格也很便宜,毕竟收入低,消费高的话负担不起。前几天要买萝卜,买法是直接去另一个村子的萝卜地,那块地有好几亩,刚从地里拔出来的萝卜还带着新鲜的泥,随便挑拣,四毛钱一斤,买了半编织袋也不过十块钱。
家里虽好,却留不住人,这次回来正赶上播种的时节,倒是有几个中年男人,但更多时候家里只有中年妇女和老人,因为仅凭传统的农业,早都无法维持生计了。过几天,我会写一写村子里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我每次回来都会思考但始终得不到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