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居日记(五)

作者: 闻道秋 | 来源:发表于2019-08-02 20:04 被阅读107次

                      大泉寺拜佛

    乡居日记(五)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很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概受白乐天《大林寺桃花》的影响太深,大泉寺在我心中就是那桃花盛开、青春不谢、泉水叮咚的所在。当地方言,"泉"、”秦”、“林”读音十分相似,我就以为这里的寺庙也叫“大林寺”,甚至想象它与庐山的大林寺有某些渊源。第一次听说大泉寺是三十五年前,直到前几天才有幸一游,大概访庙拜佛这事定要待因缘成熟才能成就,所谓机缘未到佛也难。

          这几天家里比较热闹。妹妹们回了,父母也从县城回家了,灵芝、余霞也来了。夜里在院中坐着乘凉,聊起各自的家事,往往有不尽人意处,于是说到佛法扶持,说起寺庙佛堂,母亲答应给我们当向导一起到大泉寺拜佛。

    乡居日记(五)

            清晨四点多,一天中的暑气才真正退尽,我们一行五人便出发了。出门过了桥,沿106国道向东步行大约一公里,道路左边一个岔口,这就是去大泉寺方向的入口了。公路沿着西泉垅向北伸展,路面宽阔,比一般乡村公路宽了两车道,路况也很好,我们正在惊讶这里的新变化,以为里面在搞旅游开发。一拐弯,迎面开来一辆巨大的红色拖挂车,满满一车货物,车厢用雨布盖着,吓得我们赶紧避让。在清晨湿润的空气中,扬起的灰尘洒落在我们的身上,我们立刻意识到山间漫步吸氧观景的愿望怕是破灭了。一辆车刚过,又是一辆。早听说附近有个采石场,每天要卖出一百多车的石子,一般选择夜间出货,只不知原是在这里。我们选择靠近水沟的右侧行走,沟的右边是水田,再右就是连绵的灌木林。水田无人耕种,早已杂草丛生。往里走,出现一片藕塘,荷叶零零星星的,看得出无人管理,应该不是今年的作品。再往前又有几处茭白,密密麻麻的,估计也没有孕笋。沟边的灌木长得茂盛,一蓬蓬野葡萄攀附在枝条上,藤叶繁茂,结实累累,叶面、果实上一层厚厚的灰,已看不出它原本的翠绿。想起曾经小河边上摘吃野葡萄的情景,嘴里已有了酸涩的味道,那时的野葡萄藤是尚好的猪菜,很少有隔年的老藤,果实也小很多,不待成熟就被孩子们摘走了。叶子与果都翠生生的,而且是长在堤边的,在流水和沙滩的衬托下,明净晶莹,模样十分可爱。放到现在,应该是都市里一大景观了。

    乡居日记(五)

            一路上除了拖挂车并无什么人户,大约走了三十分钟,抬眼望,一处裸露的石壁赫然出现在北山腰,巨龙般逶迤的北山像被人用斧头剜去了胸口的一块肉,白晃晃的伤口在朝阳照射下,闪烁着银灰色的光,轰隆机器声和漫天扬起的石尘,让这块地方看似与佛无缘。西泉人家迟迟没有出现,名为西泉一眼喷射而出向西流淌的泉水应该有的吧?这样想着,转过一个山嘴,几幢高大的楼房出现在前方,这就是传说的西泉湾了。远远望去,三五老妇头戴草帽在清扫穿村而过的公路,走近打听,知是石场雇用的扫路工。村里楼房大多关门闭户,村民该是外出打工去了。对噪音与灰尘笼罩下的西泉,我不知该说些什么,不知是幸还是不幸,出卖资源获得比一般村庄丰厚的报酬,是幸;毁坏山脉,破坏水源,忍受石尘与噪音,还有每天一百多辆巨大拖挂车带来的威胁,是不幸。西泉湾往北再行五百米就是一个巨大的堆石场了,石场外面的马路上停放着三辆已经装载好的拖车,看车牌,知是河南货车。我好奇这山里的石子竟要远赴河南,便与司机攀谈,司机告诉我他的石子是拖到武汉转运的,他的车装满是三十吨,起运本钱是二千八。如果拖回河南路上大约需要二十四小时。他说别处的采石场都关闭了,只有这里有开采证。

    乡居日记(五)

            关于开采证我是知道的。我侄女婿原先就是采石的,四年前一声令下,说关就关了,他投下的三百多万打了水漂,如今机械都在工棚里生锈。四年来他多方奔走,托媒拜保,开采证硬批不下来,如今开顺风车讨生活,欠下的债款靠儿女帮忙偿还,说起令人心酸。进一步打听,知道这里采石老板是咸宁崇阳人,他们关系好打通了关节,获批了开采证。这个石场也被关停过,原先的老板批不到证,只好将石山以每年二百万的价钱租给了神通广大的崇阳老板。别处都关停了,这里便有了巨大的需求和疯狂的开采。为政者若能持心公正,多些慈悲,定能多批几家,让靠山吃饭的人再多几个,不至于爆发一家。

    乡居日记(五)

            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我懂这话的意思了。赚取自然资源的钱太容易了!而且这样的钱也注定只有某些人才赚得到。联想我们是来拜佛的,佛法讲因果,能轻易赚到钱的人一定是有前世缘分的,他们正在为往后造积业力也未可知。  走到这里路就分岔了,左面去采石场,路口设有巨大的地秤和门卫,右面是是条泥巴土路,母亲说往右,我也觉得应该往右,毕竟寺庙不该跟采石场为伍。往右还是一垅水田,不过已经改造成了水塘,水里有几十只白色的鸭子在觅食,门口有一块“生态农业”的牌子,路边有菜地,菜地里的黄瓜很诱人。走到这里我们已经又饿又渴了,还不见寺庙的踪影。正在疑惑,鸭子的主人出来了,送了我们每人一条黄瓜,问明来意后,知道我们错了路,直接用农用车把我们送到目的地。原来去大泉寺必须经过石场的门卫,必须与等待过磅的拖车挨身而过。我突然觉得,神佛不该居留在这样一个闹哄哄的世界,与贪婪的俗世大佬为伍。

    乡居日记(五)

            大泉寺建在山边的一块平地上,是一处破旧的老式房子,一进两重,上重是佛堂,中间有天井,佛堂右边同样结构的一处房屋是住庙居士的房舍,上重设有关公的牌位。一处房舍,佛道并惠。我向老居士打听大泉寺历史,老居士指了指墙上的一块石碑,示意我自己阅读。其余的他也不知道。大泉寺始建年代不详,从乾隆四十八年敕授文林郎知通山县事西昌裘允绪所捐写的重建碑文看,此寺至少应兴建于300年前,或为明末。大泉寺所在地原是许忠烈公读书处,许公“出宰江浦,在职无愆,临难不苟,敕赠江南按擦使司副使”。族人为纪念名宦乡贤,激励后人捐资兴建了此寺。看到此寺的荒凉,我又向老住持打听许公后人,我知道当今许氏族人发财的很多,有些堪称豪富,如果他们贤孝,修缮抑或重建气派的大泉寺并不为难。只是老主持并不知晓许公后代的情况,可见许氏子孙往拜此庙的并不多。

    乡居日记(五)

          这些年寺庙的发展迅速,在少林寺、五台山等著名寺庙的引领下,各地寺庙争先恐后将自己打造成豪华的旅游景点,香客络绎,香火鼎盛,收入丰厚,财源滚滚。一般普罗大众经过寺庙得三思而后进,否则买不起香火,拜不起菩萨,更经不住恐吓;如果你是个贫寒的居士,则又可能在富裕居士面前自惭形秽,感觉愧对师傅,愧对佛祖,_愧对菩萨。总之,佛堂大门八字开,有心无钱慎进来。大泉寺就不一样了,它本就是贫穷的,破旧的庙舍,低矮的佛堂,老迈的居士,贤圣的堂主,一股纯良朴素之风,瞬间让你放松身心,心底明净,无欲无求,正见自我。除了佛、菩萨,这里没有牌位,没有明灯,我们自行燃香拜佛,拜关公。老住持让我们各自抽签求问,同行四人各各得了自己满意的签文。我呈上一张百元纸币,老住持问我问什么,我也没什么好问的,就说求佛菩萨加持护佑吧。于是燃香跪拜,我得了第六十二签:“晨昏全赖佛扶持,须是逢危却不危,若得贵人指引时,名声财帛亦相随。”再看典故,是“唐僧得道”,大意是:唐僧师徒四人取经来到“凌云渡”,流深水急,唯有独木桥可到彼岸,唐僧不敢行走独木桥,孙悟空一把将他推入河中,正好佛祖架了无底破船将他救起,唐僧自此脱胎换骨,得正佛道。此签虽是中中,不过晨昏赖佛扶持,正是我的心愿。我还不是虔诚的信徒,也不曾全心供养三宝,不过慈悲心,善良念,一直是有的,近来闻听佛法渐多,思想观念也在渐渐改变,心念佛号的次数也在增多。相信佛力无边,相信因缘果报。

    乡居日记(五)

            没有桃花,没有大林,也不见泉水,机械声隆,石尘高扬,破房旧舍,年迈居士,大泉寺环境并不优美;但忠烈公的高风贤声,寺庙的悠久历史,古人对名宦乡贤的敬爱缅怀,佛租的慈悲廉洁,这一切足以满足振奋精神,慰藉夏日情怀。

            老居士外甥有私家车,正好他也在,热心地要将我们送出大泉寺,却闹了点不愉快,那是后话。

                                        2019年8月1日于安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居日记(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rh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