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王朝的建立时间可以用两种说法,一是咸康四年(338年),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后来被前秦所灭。二是太元十一年(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后来改称魏,史称北魏。这里主要讲的是后一个,因为这个北魏后来统一了北方,并且深刻影响了后世隋、唐王朝,是我国魏晋南北朝大融合时代的一个重要的承前启后的王朝。无论是咸康四年(338年)建立的代国,还是太元十一年(386年)复国在改名的北魏。都是建立在中原大乱的中国北方黄河以北,漠南草原一带的一个小国(现在内蒙古自治区一带)。咸康四年(338年)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时,中原大地当时主要后赵和前燕两国争雄(当然也有一些其他小国)。太元十一年(386年)拓跋珪复国时,也就是北魏建立时,当时中原大地主要是后秦和后燕两国争霸。
北魏王朝在中国历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统一北方,结束北方中原大地多年的战乱
自西晋“八王之乱”爆发,到永兴元年(304年)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汉赵)拉开“五胡乱华”的序幕;北方中原大地连年战火,西晋王朝在中原的统治崩溃后,前后赵;前后燕;前后秦等十几个国家你方唱罢我登场。虽然中途前秦曾经短暂统一北方(不到十年),直到元嘉十六年(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重新统一北方,才结束多年的战乱,中原才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代。当然北魏带来的稳定和平时代也不长久(接近一百年),但也正是这一百年,为后来中国的重归统一奠定了基础。
民族融合,重塑了统一中国的向心力
五胡十六国时期,就是当时一场事关民族生存的绞杀。汉人周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纷纷破关而入,杀向汉族居住核心地带——中原,同时大量汉人死于战争和屠杀。汉民族从炎黄时代历经夏商周三代凝聚和拓展的生存空间遇到了第一次灭绝的危机!
冉闵在前期(以羯族建立的后赵为最典型)这些民族试图用最原始的杀戮来武力征服汉民族及统治中原。但是他们很快就遇到了汉人的激烈反抗,即使有不少汉人南迁避祸,但是也有不少汉人仍坚持留在家乡抵抗外族入侵,北方中原大地大量建起的坞堡就是明证。同时冉闵建立的冉魏政权发出的“杀胡令”也令这些民族感受到了汉民族反噬的可怕。再加上汉人人数众多,中原大地的自然条件也不适合他们原有游牧民族的统治方式。这些进入中原的民族逐步认识到和汉民族进行融合,学习和依靠汉民族的精英阶层来对广大汉人进行统治才能真正有效的控制和征服中原大地。
在氐族建立的前秦依靠这套模式成功统一北方后,后期进入中原的胡人政权都不约而同的加深了汉化的程度。而拓跋鲜卑的北魏在这个方面尤其突出,比如从复国的拓跋珪到统一北方的拓跋焘三代皇帝都依靠崔宏、崔浩等人都是出自清河崔氏家族。再加上著名的孝文帝汉化改革,更是将这种汉化融合推向高潮,由此也诞生了所谓汉化的鲜卑人和鲜卑化的汉人这样的称谓。自此之后的直到隋唐的统一,这些汉化融合进来的民族已经和汉民族融为一体,难以区分了。这也正是隋唐王朝不仅能够平定南方统一全中国而且能够开创隋唐的强盛统一时代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正是北魏的这种深度民族融合为中国的重新统一重塑了民族向心力。
综上,如果没有北魏的统一北方,并且大力推行的汉化政策。五胡乱华的各民族之间的战争可能还需要经历更长的时间。甚至因为长期的分裂割据,可能导致民族向心力的涣散,最终走向欧洲式的多民族分裂(当然这种可能性偏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