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时间,正打算打个盹,邻居群里有热心人发出一张图片,恰巧被我看到了,这一看把我的困意全看没了。
这张图上显示的是2019-2020年北京16个区县的中考录取率。光看数字可能还没什么感觉,但是接着群里好心人说了,同事家孩子的班主任在班会上跟大家说了,如果初三阶段学习成绩不够好,也许就没办法上普通高中了,因为全班大概只有不到10个人能接着上本校的高中。
按照升学率从低到高排列听完这个消息再去细看那个录取率的表,我这才发现好心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原来朝阳区的中考录取率竟然只有50%,也就是说有一半孩子可能都上不了普通高中,上不了高中自然就考不了大学。是啊,高中本来就不是义务教育了,能不能上不是国家政府说了算,是孩子们说了算!
天啊!寒窗苦读多年,不就是为了最终上大学吗?可是如果高中都上不了,那还怎么考大学?孩子在哪上学却有可能主宰他们上高中的命运,这事不得不让家长们重视起来呀!
再细看这个表的数据,西城以近90%的比例位居16区榜首,以前都知道西城东城海淀的教育资源好,大家都愿意去那里买学区房,原来不光资源好,学位也多,僧多粥少的矛盾相对来说没有那么突出,这恐怕是很多家长没有想到过的。
一直秉持佛系育娃的我,对孩子未来好几年以后的事情自然没有想过,别说高中了,我连孩子初中在哪上的事情都还没认真思考过。
直到三年级下学期开始,班里同学接二连三地转学,我才恍然大悟一般地发现孩子升学已经离我们不远了。小学初中高中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从无所谓的幼儿园,到现在还算满意的小学,接下来就要考虑初中的事了。
有的家长据说从一年级开始就一直在升学群里潜水,默默关注着掌握着重要信息的升学指导老师平时的发言,有用的就记下来。平时还各种打听、学习和了解,不愿错过任何一个和孩子升学有关的消息和机会。而我却是在儿子同学转学之后,在和他妈妈聊天知道了有这么一个群之后,才被同学妈妈主动拉进群的。
跟这些妈妈比起来,我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至少在这一点上我是自愧不如的!
但是今天看到这张图我却紧张了起来,其实自己对于孩子的教育,还是抱有很高期待的。
不仅是我,周边的家长群体大皆如此。同事朋友,但凡家有上小学的娃,爸爸妈妈就经常为了辅导作业弄得鸡飞狗跳,家人关系都变得紧张了。一给孩子辅导作业,什么正面管教、不吼不叫的教育理念全给抛到脑后了,要控制住不发火不生气比登天还难。
但是我也很清楚明白,父母也都是凡人,很多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习都已经快要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亲子关系紧张的同时孩子学习也并没有多少起色。父母对孩子的好真的需要用这种方式来体现吗?这样对孩子来说是好是坏实在是有待商榷。
孩子升学的确是大事, 但是这不是,也不该由父母独自承担和焦虑的事情,是跟孩子有关的事情,难道不应该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吗?
家长可以跟孩子说这件事的重要性,孩子或许不能将此和今后漫长的人生联系起来,但至少能明白可以影响到他今后上学的选择权。
学区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才是最终决定其何去何从的关键因素,我希望孩子能明白这一点。我和爸爸会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为他们创造条件,但是那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也不会为了让他上好学校去做任何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我们的一切行动就是基于孩子自己的努力之上,他们不努力,即使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徒劳的。
只有想清楚这一点,才能够坦然一些从容一些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