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珠桥游记

作者: 郑球洋 | 来源:发表于2017-04-08 22:25 被阅读53次

    ​01

    今晚在书房中看书,不觉间夜色凉如水。阵阵晚风吹拂,夏的灼热气息刚刚散去,空气中便散布著幽微的桂花香,蚊虫也大都匿迹了,萧索之气息竟已传递到我的卧榻。

    难道秋真的来了么?坐卧在松软的充满木叶气息的薄被中,竟又无端想起上周末游览过的甘珠桥。如此说来,竟然不觉间目睹了龙岭的秋光。

    02

    周末闲来溜达。校门口便是康赣公路,现下正值修路期,地皮都经历著里三层外三层的抄捡,来往人群大都苦著脸行走在黄沙风尘之中。

    闲来信步往县城方向走去,见路旁有个规模不小的花卉园,园边有条水泥路,大略齐整,一路蜿蜒著伸向远方,望之油然生出一踏为快之感。

    信步所至,时望道左流水潺湲。极目南望,绵延起伏的丘陵静卧在远方的天底下,白雾缭绕,颇有“高路入云端”之妙趣。

    斯时我方感到心头掠过阵阵清凉,一时不觉心旷神怡,竟有飘飘出尘、遗世独立之感,世俗喧嚣远远抛诸脑后……

    03

    踱步往南行去,不觉间瞥见水泥路左旁有一拱桥,桥身通体都是水泥浇筑而成,显系私人建造;本无甚美观,然颇结实,着实费了不少钱财与心血,可见修筑此桥之人实有大善心,积下此番功德,方便了往来行人。

    低头看那流水潺湲,游鱼细石,静中有动;近岸旁又散住著些农户,真可谓“小桥流水人家”了。水边一例是森森细竹,凝目望去,郁郁葱葱,竟看不到尽头,“暗随流水至天涯”乎?

    这样想着,转眼看到桥墩上刻著三个楷体大字,曰:“甘珠桥”。桥边立有一碑,显系新刻,字体颇为稚气笨拙,一笔一画,却娓娓道出此桥来历。

    04

    原来溪边村子是有着不少人家的向阳村。有位闺名叫甘珠的女子,成年后嫁入此村,奉养公婆,相夫教子。

    本可过著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试想溪头田边养些小鸡小鸭,倘在太平盛世,真可“浣衣溪桥下,悠然见远山”了;然时处二十世纪上半叶,世道人心不古,军阀连年混战,正是“城头变幻大王旗”之时,民不聊生,此处又是康赣公路必经之地,兵荒马乱中倘生出些异样的不幸来,或未易量?

    细看碑文,真也不幸,甘珠女早年丧父,青年丧夫,中年丧子。亲人一一作古,老天偏生留著这位命苦的女子在世上,膝下另有二儿三女。

    05

    我未曾亲见那年轻的甘珠女子;未曾亲见那甘珠女与她丈夫的盟约,与儿女家人的生离死别;未曾亲见那弱女子独力撑持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的几十年。遥想她年幼小,遥想她成年了,遥想她出嫁了……

    遥想红颜女子“桃李春风结子完”、“朝朝暮暮,忙忙碌碌,溪桥之下”,遥想昔日的红颜女子鬓边也终有了华发……终归一声叹息!

    然其子孙后代得那甘珠女的抚育,倒是生出无限孝心,这甘珠桥便是明证。碑文痛哭于“子欲养而亲不待”,我的心情霎时变得沉郁苍凉。

    06

    抬眼看那桥头溪畔的竹林,那细细斑竹,随风摇曳生姿,我眼前忽地幻现出甘珠女年轻姣好的面容、太息般的目光。她仿佛在轻轻的哀叹,又似低低的诉说,“过路的人啊,年青的人啊,你不要难过”……

    风拂竹林,一张张客家女子的面容幻现在我的眼前,变得清晰起来……这些赣南客家女子,以她们独有的耐劳、豁达,坚韧、婉娈,聪慧、多情,哺育了赣南大地几世几代的儿女们。

    人世间,永远也离不开这些女子啊!可她们中的多数,却是一生都在无怨无悔地为她们的儿女们“作嫁衣”,直至“油枯灯灭,蜡炬成灰”,竟然等不及得享儿辈们片刻的孝顺、赡养。

    忽地念及自己的生身母亲,想那弱冠时游学河朔,竟不顾家中倚门而盼的慈母?不顾南国迷濛的细雨?以及细雨当中亲人的呐喊?思之不禁双眼迷离……

    07

    怀著一颗沉郁的心,我离开了甘珠桥,却将此山此水此村此桥此女子及所游所思深深铭记于心。

    今夜有暇,于书房中提笔道来,不禁思绪绵绵,颇不安宁。赣南客家人几世几代都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客家精魂今何在?甘珠桥边桂竹开”。这类似甘珠的千千万万客家女子的精神岂非是赣南客家文化的精魂所在?

    我这落拓学子他年踏遍北国燕赵慷慨悲歌之地,今日竟又领略九月赣南的龙岭秋光。既居其地,又游斯桥,静心思之,不胜唏嘘,故撰文记之。

    (附注:2007年9月,郑球洋辗转于赣南老家第二个求学之地——南康职业高中(中专)——三校中之第二校求学,此文作于赣州南康龙岭向阳村租住所,有感而发,今刊于此,以示不忘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甘珠桥游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yr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