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段来自TED的演讲,演讲的题目是《教育如何让孩子成为自己 》。
演讲的内容非常精彩,感同身受,觉得老师讲的一些话一些例子,都是在针对我,句句戳心。我并不想把那段演讲的内容复述一下,我想把其中一段引发我思考的问题,拿出来和大家探讨。
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父母总是嘴上说允许孩子做自己,允许孩子成长为自己,尊重孩子等等,但是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所作所为真的是那样吗 ?其实很多时候家长都认为他们就是那样做的。可是,他们忘了,孩子才是被教育者,孩子的感受才是事实。孩子感觉不到的话,那么你的教育就是无效的。如果你问孩子,父母平时和你说的最多的话是什么,她们的回答大多是:快点快点;功课做完了吗;快去洗澡;多穿点儿...家长一贯用家长式的教育方式,在不知不觉当中,他们会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家长身份在那里,所以家长跟孩子说话的时候,不可能建立在一种平等的基础上,无形当中就会带有命令,带着一种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姿态。你自己都意识不到,你除了命令和变相命令不会用其他语言和孩子说话。比如你问孩子晚上想吃什么,孩子说想吃烧烤,你其实心里对今天的晚餐已经有了一个规划。所以你会不自觉的告诉孩子烧烤怎样怎样不好,然后最终又把孩子引导到你的想法上。这是家长惯用的伎俩,甚至很多家长还会给你传授经验,告诉你说跟孩子要斗智斗勇。这是在干嘛,把孩子放在什么位置上,还要和他们斗智斗勇?
然后那位老师问了一问题,如果一个5岁的孩子,拿来一块他刚捡来的石头给你看,你能和他围绕石头说至少5句话吗?我想了想,对我来说好像有些难度。因为太多的家长都会用忽略、应付、不在意等方式蒙混过关打发孩子。
那个老师是这样和孩子对话的。
孩子跑过来说:看,石头!
他蹲下来,接过石头,什么也没说,就是仔细端详。这个时候他发现孩子已经开始兴奋了,眼睛放着光,期待他的回应。
他问:你怎么发现这个石头的?
孩子说那里有一只蜥蜴。
石头在蜥蜴旁边?
是的。
有蜥蜴你也敢去捡?
蜥蜴走了。
他问:你在哪里捡的。
孩子开心的说:门口。
为什么捡它?
因为漂亮。
哪里漂亮?
你看上面有个红点儿。
是的,我看到了。你准备把它放到哪里?
放到桌子上。
为什么不是放到抽屉里或者其他地方?
因为爸爸的石头也在桌子上。
哦原来是这样啊。这是你捡的第一个石头吗?
是的。
它非常漂亮,谢谢你拿来给我看你这块特别的石头。
远远超过5句!
其实我们都可以,只是我们缺少了一样东西,那就是耐心。孩子需要我们的耐心,如果我们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这样和他们对话的话,慢慢你会发现孩子的自信,表达能力都会超出你的想象。
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是需要勇气的,虽然我们总是嘴上这样说。不管怎样,尽为人父母所能,把孩子培养成孩子自己的样子,从学会和孩子说话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