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讲到师傅“5>100的故事,欧回应我,这个等式的成立有师傅的天赋在发挥作用。不可否认,师傅是一个相当有天赋的人。我的本意,这个等式不是强调天赋,否定努力,而是想要强调努力的方向要正确,找到集中发力点很重要。我们把故事迁移到其他人其他事情上,“5>100”的等式很多时候也成立。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缺少天赋的人,一不小心可能被社会淘汰,只有靠自己持续的努力,才能获得一种安定感。我也坚定地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努力比天赋更重要。
如何努力,也是一门学问。如果努力的方向是对的,努力的方法也是对的,努力的时间足够长,真能保障人的不断成长,即“越努力越幸运”。反之,“越努力越糟糕”,特别是用表面的勤奋努力掩盖思维上的懒惰,则更糟糕。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事情没有干好,当事人说:“我很努力了呀。事情没干好,我也没有办法。”“我没功劳也有苦劳啊!”如果承担一件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结果,就用“我很努力”来推脱自己的责任,你的“苦劳”一文不值,只能说明你的努力不够。主动承担失败的责任,反思,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本身就是一种努力,而且是能带来成长的努力。
既然我们如此强调努力的重要性,那么天赋就不重要了吗?如果让一个敏于听觉钝于视觉的人学美术,而让一个敏于视觉却钝于听觉的人学音乐,结果会怎么样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天赋的作用在这种视阈下就非常重要了。所以,我们要努力地认识自己,顺着自己的天赋所在去发展,扬长避短比扬长补短更为有效。教育者如果能通过多种方式发掘出学生的天赋,因材施教,那是学生的幸运。比如,通过科学的测试,寻找到每个孩子最擅长的学习风格,再进行分层教学:视觉风格的,多用图片等视觉元素上课,听觉风格的,可以多采用倾听的方式推进教学,而动觉风格的孩子,则一定要动嘴动笔做出来。这样的教学针对性强,教学效果当然好。
天赋与努力有什么关联呢?努力可以助力天赋的显现,天赋可以让努力更为有效。比如小学生,刚开始应广泛地进行各种努力的尝试,提升自我的元认知能力,最终发现自己的天赋,把握后期持续而聚焦努力的方向。没有努力,大多数时候很难真正发掘出天赋,展现出的天赋。可是,只有努力而不顺应天赋,努力可能就变成了一种盲目的蛮力,费力却不讨好。但是,在没有确定天赋之前,引导孩子努力非常重要。小学阶段,远远没有到拼天赋的时候。现在的孩子,各方面的天赋都不差,他们缺的是努力。小成靠努力,大成靠天赋。伟大是不能设计的。但是,先做出小成,不断地积累,总有一天,这些积累与天赋完美契合,就把发现的天赋与持续努力结合起来,往往能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头看自己写的东西,我常常看不上,一次又一次感受到自己写文章绝对不能指望天赋,只能靠努力,持续不断地努力。
我想到了“5>100”的另一种可能,前面的“5”已经经历过了“100”的努力,再加上自己的天赋,成就了那个后来的“5”。那就先在100上下功夫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