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指的是用耳朵听别人说话以及服从某人的言语,需要养成良好的听别人讲话的态度和习惯。它一般是指“用耳朵接受别人的话音”,但在成人与孩子之间,这个词经常被用来要求小辈听从长辈的话,并顺从长辈的意志。面对年龄越小的孩子,“听话”就越被看作是一个优点。
那么,为什么我们如此执着于让孩子“听话”呢?“听话”背后的深意到底是什么?
孩子,请你不要“听话”养育一个孩子太辛苦了,所以很多家长就希望孩子可以乖一点,听话一些,这样家长就可以省心很多了。当孩子的举动不按照家长的心意来时,他们很容易暴跳如雷,觉得孩子是在挑战家长的权威。但换一个角度,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他真的是想要和家长们“对着干”吗?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孩子开始萌发独立思想,想要自己进行尝试。这时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干涉他的具体行为,而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引导他继续前进。
也有家长这样和我说:“我给我的孩子安排了最好的学校,最舒适的环境,最合理的饮食,包括我人生中吸取到的经验教训以及种种功课,我都已经给他预设好了。如果他可以乖乖听话,不就可以幸福快乐的成长,同时也避免了危险,少走了很多弯路吗?”
但是事情却常常事与愿违。当我们认为孩子应该休息的时候,他却玩兴正浓,不肯睡觉;当我们认为玩水很容易生病的时候,他却非要玩得满身是水;当我们认为多吃水果和蔬菜有营养的时候,他却非要跑到一旁的炸鸡店里吃垃圾食品;当我们认为过马路需要我们拉着他的手一起走的时候,他却偏偏想要自己去走……面对孩子这时的“不听话”,应该怎么办呢?
我的做法是:尊重孩子。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时候,给予他选择的空间,让他体验自己的选择,同时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当孩子真正拿回了属于自己选择的权力后,他会倍加珍视,也能学会对自己的每一个选择负责。放手并不容易,如果孩子选择正确,那只要享受成功的快乐,但如果选择错误,也要承受失败的痛苦和压力。我们要做的,是准备好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功和幸福,也一起分担失败和悲伤。
孩子,请你不要“听话” 有人会反驳说:如果听话不对,那难道要教育孩子不听话吗?如果他谁的话都不听,那不是就变得无法无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吗?长大后是不是还可能会去做杀人放火等罪恶事件!要知道,这种想法背后的逻辑是:如果孩子独立走路的话,就一定会走歪,大人必须给他规定好一个“应该怎样”的成长路线,这样,一切才能够按照他们内心预设的路线有序地进行。比如担心孩子吃不饱,于是就算孩子反复地说自己吃不下了,还是要强喂他;担心孩子冻着,于是就算孩子热得满头大汗也不许孩子脱外套;担心孩子学坏,于是一次和同伴小小的冲突也要反复念叨,生怕他欺负别人……总之,在这样的家长看来,孩子的每一个自发行为背后,都有太多可能失序的发生,所以他们努力控制着,并且这些控制从头到尾都是以自己的感觉为准。但无论“控制者”的出发点有多好,最终都会收获一个恶果:培养出无数缺乏独立意志和独立人格的“好孩子”,或者是叛逆成性的“坏孩子”。
孩子,请你不要“听话” “听话”的对立面并不是“不听话”,而是独立思考。为了培养出有主见、不盲从、有个性、有独立性的孩子,我们就需要帮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知道,一个有独立人格的的孩子,通常是不会太乖巧的,相反,他们会醒目的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怕给成人带来麻烦。这种“调皮”的背后是带着一些能量的,最终你也会发现有能量的孩子,比乖巧的孩子更健康,也更容易适应这个社会。我们的规则,应该是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孩子该跑、该跳、该闹的年纪,你就要允许他像小草一样钻出地面,向上舒展、尽情释放。孩子小的时候你可以站在他的背后,轻轻地扶着他向前走;等他长大了,能够享受跌跌撞撞前进的快乐时,就让他充分享受奔跑的快乐和跌倒后真实的痛楚。每个孩子都有权利成为他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而不是成年人希望的样子。
参考文献:
[1]武志红,201-02-01:《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中国华侨出版社。
[2]刘冬燕,《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听话》,《山东省团校学报》,2014年第2期。
[3]刘书俊,2016-03-10:《我们为什么喜欢听话的孩子》,网址http://www.anyv.net/index.php/article-246533
#6125-安已默
#码字岛登岛第八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