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录摘抄
快速读完《重口味心理学2》

快速读完《重口味心理学2》

作者: 奇葩兽 | 来源:发表于2017-08-09 09:27 被阅读27次

    重口味心理学

    ——姚尧

    这篇文章是《重口味心理学》的摘抄,希望能帮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一些心理学的小知识。各种怪癖的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揭开心理学中最幽暗、最深层的秘密!


    托马斯将婴儿气质分为:容易型、困难型和迟缓星

    孤独星人的这种“社会隔绝”的特点能让他们屏蔽掉外界传递给他们的信息,然而这种屏蔽只涉及人。

    同样一件事,对于地球人来说,先是整合信息,抓住要点,但通常会漏掉细节;而对于孤独星人来说,他们更注重细节而忽视整体。

    某些有严重智力迟缓的孤独星人却能在某个单项技能上,比如数学、艺术和音乐,拥有超凡的表现,甚至达到惊人的高度,这何尝不是一种补偿呢!

    孤独星画家、完全不懂计算的数学奇才、记忆大师、人肉照相机、画面思维

    “孤独症”也称为“阿斯伯格综合征”。阿斯伯格综合征和自闭症的区别就在于,自闭症会有社会隔绝、智力发育迟滞、语言缺陷和刻板行为的特点,而阿斯伯格综合征则只有社会隔绝和刻板行为,不存在智力发育迟缓和语言障碍。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李白《侠客行》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分为三部分:意识、前意识(一些能够轻易进入你脑中的记忆、想法等)、潜意识95%

    有一个人立意要描绘世界。随着岁月的流转,他画出了省区、王国、山川、港湾、船舶、岛屿、鱼虾、房舍、器具、星辰、马匹和男女。临终之前不久,他发现自己耐心勾勒出来的纵横的线条竟然汇合成了自己的模样。——(阿根廷)博尔赫斯

    潜意识几乎包揽了人性中所有的“罪大恶极”,才使得意识能够以正常的状态示人。在这种层面上来说,潜意识无疑对意识起到了一个保护的作用,因为社会是不允许人们毫无顾忌地表现自己的各种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解决的办法是一开始就把它们拦截下,不让它们进入意识层面。

    意识不愿面对和承受不了的东西,通通被“下放”到潜意识之中。在风平浪静的意识的表面之下,是一个暗流汹涌的潜意识世界。当潜意识中“黑暗物质”积攒太多的时候,不免会缠身动荡,影响到意识领地。而这些影响的表现就是各种负面情绪和心理疾病。

    人类的大脑里有一个独立的区域用来分析脸——梭状回面孔区。

    视网膜上有一个点叫“盲点”,如果一个物体的影像刚好落在这个点上,就会看不到。正常情况下,你不会感觉到这个盲点,因为大脑会根据从这个点周围获取的数据来填补这个漏洞。为了弥补盲点的存在,人的眼睛每秒钟都会微微改变一点位置,我们可以把这种眼部活动称为“微扫视”。

    如果把眼睛看作一个简单的摄像机,因为它需要不停地“扫描”,会使机身颤动,这种情况下“录下来”的东西根本模糊得没法看。但是大脑,具体说是潜意识,会默默地帮助它做剪辑和调整,来弥补眼睛抖动造成的画面混乱。

    眼睛传递数据时,还存在“周边视觉”的问题。

    潜意识是复合系统,意识是单一系统;潜意识是“马上解决”,意识是“事后再说”;潜意识是“着眼当下”,意识是“长远考虑”;潜意识是“自动挡”,意识是“手动挡”。

    “罗森塔尔效应”又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得名于美国的一个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

    催眠一个危险的地方是,催眠师没能把自己的催眠方式“垄断”,为己独有。这样可能造成的后果是,被催眠者受到任何一个跟催眠者暗示相似的刺激就会进入催眠状态。经历催眠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被催眠。

    催眠师在催眠中要反复暗示被催眠者:“没有征得你的同意前,没有人能够催眠你。你永远不会进入违背自己意志的状态。当你清醒时,没有任何人能够暗示你做任何事。你不必担心会出现像催眠中一样的错觉,你有足够的能力去阻止它们。”

    分离性障碍的“分离”有几种形式:一种是受伤的灵魂走了,但没有对肉体撒手不管,而原来的灵魂也会是不是地回来看看,这就是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多重人格”。还有一种,受伤的灵魂走了,只安排了一个替身,这个替身会在它不在的时候安排肉体去“远行”,待到原灵魂回来,却发现自己整个人不知身在何处。这种情况就是“分离性漫游”,它与多重人格最大的区别就是,分离性漫游爱“旅游”,而且不会出现多个人格之间的来回转换。第三种,灵魂出走了,却没有安排替身,肉体没有灵魂掌控——人格解体!这种情况会导致患者感觉到自己的意识游离于身体之外,如同一个旁观者。

    催眠九层地宫:

    第一层:处于催眠地宫第一层的人通常会舒服地闭着眼睛,却矢口否认自己睡着了,只是说感到眼皮沉重,昏昏欲睡。这时,他们好像根本没有进入催眠状态,因为没有出现僵硬、错觉、幻觉……但是催眠的影响已经确确实实发生了,这时如果暗示他身体某个部位发热,他们便真能感觉到这个部位在发热。

    第二层:潜到第二层地宫时,人们跟在上一层的表现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是,这时他们即使想努力睁开眼睛也办不到了,可以说催眠的影响加深了。

    第三层:继续下潜,到了催眠的第三层,这时,身体出现僵硬的情况了!如果抬起他们的胳膊,松手之后,他们的胳膊依然会保持高举着不动。这会儿,如果他们要换个姿势,便会从催眠中醒来,因为这需要意识,借助意识的力量来做到。

    第四层:多数人会承认自己受到了催眠的影响,会出现新的症状——自主运动,可以理解为“自动运动”,是被催眠者看到催眠师做出某种动作后,不知不觉的进行模仿。

    第五层:身体能达到“胸口碎大石”般的僵硬状态。自主运动会继续出现,人们即使想改变身体的姿势也做不到了。

    第六层:到了这里,尽管还有一些鱿鱼和迟钝,被催眠者开始变得“服从指挥”,做催眠师让他们做的事——梦游。只是梦游的动作还比较简单,比如行走——停住。

    第七层:梦游会出现的更频繁,行为也变得更复杂。

    第八层:前七层出现的所有情况在这一层都可能发生,包括对身体敏感、僵硬、自主运动、梦游……唯独还不会出现“幻觉”,但是它已经“蓄势待发”了。

    第九层:出现“幻觉”

    当被催眠者陷入最深层催眠时,他们的表情、举止和声音都会有明显的改变,和正常状态不一样。很多催眠者会表现得比平时更加优雅,就好像他们体内另一个更高层次、更睿智迷人的人格在我们面前苏醒了,所有低俗粗劣的部分全被掩盖。他们把灵魂脱得“一丝不挂”,毫无保留又纯洁无邪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催眠并不是将大量外来的想法“植入”人的潜意识里,而是通过激发潜意识里原本就有的资源,从而产生新的想法。

    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被催眠的,下面是容易接受催眠的人的特征:

    A.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

    B.想象力丰富

    C.容易沉浸于眼前,或者想象中的场景

    D.依赖性强,经常寻求他人的指点

    E.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

    总的来说,越是头脑聪明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通常越容易被催眠,因为他们大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并富有创造力。

    不随意注意: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有目的,同时也需要意志力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有目的,却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使注意力集中的方法:眨眼大法、表盘大法

    我曾以为放声大哭是人生最悲惨的状况,后来发现,眼泪流干后的无所适从才是更加深刻的绝望。

    心理学的三大流派: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主义和人本主义,堪称三国鼎立,除此之外还有认知主义、机能主义、完形主义等其他小“诸侯国”,争奇斗艳。

    抑郁症常见“故障”如下:要么全要么没、过分的概括化、心里渗透、拒绝“阳光”、草率下结论、双目镜错觉、情绪“柯南”、贴标签

    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的作用,因此对强化作用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如:你写完作业,才可以玩游戏。用高频的活动去强调低频的活动,即用人们喜欢去做的事去强化人们不喜欢做的事。

    人的记忆分为三类: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脱敏,摆脱敏感,摆脱能让你情绪起伏的人或事,再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变得麻木,所用的方法,就是让你不停地面对这些刺激。

    交互决定观认为,个人、环境和行为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行为改变了你的期望,这一期望又影响你以后的行为,如此反复。

    班杜拉将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所谓参与性学习就是亲身参与,通过体验而进行的学习,实际上就是边做边学,在做中学。而替代性学习,则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身没有参与的行为。

    人类的大部分学习都是替代性学习,它通常是通过观察或聆听下列信息源来进行的:现实生活中的(亲眼所见或亲耳所闻),象征性的或者非人类的(广播中说话的卡通人物或动物),电子产品(电视、电脑等)或印刷品(图书或杂志)中的。

    但从犯下的罪行来说,他们是十恶不赦的,可是,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施暴者本身却也是命运的殉道者。一句话,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工作本身提供了获得他人尊重和自尊的机会。除了经济原因诱使人工作以外,还有一种原因也可以使人们乐于投入工作——工作能够为自我发展、需要满足和自我实现提供空间。有时候,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人们可以靠自尊的“精神食粮”而活。

    追求自我实现的内部倾向不像动物的本能那样强大、有力且显而易见。它如此微小、脆弱、微妙以至于很容易被习惯、文化压力和错误态度所压倒。——马斯洛

    睡眠的“非常4+1”

    睡眠的第一阶段:身体放松,呼吸缓慢,处于浅睡状态,脑电波中已不在全是β波,开始α波逐渐取代,α波比β波频率低,波幅大,这一阶段大概持续10分钟

    睡眠的第二阶段:脑电波更加缓慢,短暂的爆发一些频率高、波幅大的波,而这些波就是所谓的“睡眠锭”,这一阶段大概持续20分钟

    睡眠的第三阶段:脑电波中的α波逐渐被δ波取代,它的频率更低,波幅更大,这一阶段大概持续40分钟

    睡眠的第四阶段:深度睡眠到来,脑电波中绝大部分是δ波,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也变慢。有些人会出现梦游、说梦话等情况。

    完成上面的四个阶段,有的人会翻身,还很容易惊醒

    快速眼动阶段:紧闭的眼皮下面,眼球在快速地做上下左右滚动。虽然还处在睡眠状态,但脑电波的活动跟清醒时一样,会出现梦境,如果这时醒来,能清楚地记得梦的内容。

    突发性睡眠症的三个特点是:猝倒、睡眠性瘫痪和睡前幻觉

    厌恶疗法的关键是设法唤醒正在梦游的患者,即使中断患者的梦游行为。梦游中被叫醒的人和睡眠中被闹钟叫醒的人没什么两样,他们只是不知身在何处,也不记得发生了什么而已。

    弗洛伊德把人的本能分为两大类:生或性的本能,叫做力比多(Libido);死的本能,叫做桑那托斯(Thanatos),一个人从小到大,他的力比多能量不是固定在身体的某一处一层不变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跑遍全身的好几个地方。它跑到哪里,这个阶段就以他所在的器官的名字来命名,比如: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

    口唇期:力比多停滞在这一阶段的后果是,人们成年以后仍然依赖“口唇”来满足快感:比如无节制地吃东西、吸烟、话唠、咬指甲、咬指头、咬铅笔……甚至嗑药。而在心理上,力比多停滞在口唇期的人会过于依赖别人,因为他们始终感觉自己还是个婴儿,需要被娇纵、被养育、被照料,希望别人替自己做决定。

    肛门期:如果力比多停滞在这儿阶段,就说明儿童没有训练出良好的自我控制,那么他们长大后会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很懒散,很肮脏,要么就是有洁癖、强迫和过于死板。

    性器期:通过触摸生殖器产生快感,性欲开始转向自己的父母。这个时期给小男孩带来的麻烦是“俄狄浦斯情结”也叫做“恋母情结”,是小男孩想要除掉父亲独占母亲的全部潜意识愿望。但由于“阉割焦虑”,于是小男孩最大的愿望就是变得像占有妈妈的人一样,即他们的爸爸,这就是他们男性角色开始形成的时候。这个时期给小女孩带来的麻烦是“阴茎崇拜”女孩遭遇的困惑是“厄勒克特拉情结”,即“恋父情结”。

    我始终在等待一个真正的男人,但这不可能发生,因为真正的男人要的是真正的女人。——《蜘蛛女之吻》

    人都有喜新厌旧的本性,异性恋如此,同性恋也是如此。但是异性恋关系所受到的社会鼓励和婚姻约束,却是同性恋没有的。相反,在大部分社会中,同性恋还是饱受非议的。谈一场同性之恋要面临外界各方面的压力和自己内心的冲突,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同性的感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了。

    焦虑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真实焦虑——恐惧(由于自我受到外在因素威胁而产生的,与本我超我无关)精神焦虑“情难自禁”(本我放荡不羁的欲望太过狂野,自我有点儿难以将其“降服”)道德焦虑——“不要辜负自己”(自我处理不好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

    让·皮亚杰根据思维和认知的“生长”情况,将它按年龄划分成了四个阶段:

    0~2——感知运动阶段

    2~7——前运算思维阶段

    7~12——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12~15——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许多父母希望通过孩子使自己的生命不朽。

    死神五部曲:

    一、“人对他自己建筑起提防来”——否认

    首先我们得知道病人的需要是什么,他们不想放弃的是什么,他们性格中的优势和弱点是什么,然后通过交谈和察言观色,来判断病人在某一阶段对现实的接受程度有多少,再一点一点地渗透。静静地陪伴和守候,适当的倾听和理解,给他们时间。

    二、“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它欺骗我们”——愤怒

    倾听病人的述说,接受他们的愤怒,让他们把痛苦的情绪宣泄出来,他们才能平静地面对死亡的到来。

    三、“樵夫的斧头,问树要斧柄。树便给了他”——讨价还价

    “讨价还价”是病人自欺欺人的安慰,所以每次持续的时间都不会太长,几乎没有病人会真的履行自己当时许下的“承诺”。

    四、“世界在踌躇之心的琴弦上跑过去,凑出忧郁的乐声”——抑郁

    病人在等待与这个世界永别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悲伤——“生死抑郁”。同“遭遇抑郁”比起来,要消除这种抑郁,鼓励和安慰就显得苍白无力又不合时宜。“遭遇抑郁”的病人有较强的沟通欲望,对他们来说,你需要时刻保持交流的热情,并找到恰当的对话方式,“生死抑郁”需要的是心灵的交流,所以“生死抑郁”患者常常表示得很安静,不需要或者极少需要语言表达。这时,手与手轻轻触碰,温柔地梳理病人的头发,或者静静地坐在他们身边,便是最好的支持了。

    五、“我已经请了假,兄弟们、祝我一路平安吧!我向你们大家鞠了躬就启程了……我们做过很久的邻居,但是我接受的多,给予的少。现在天已破晓,我黑暗屋角的灯光已灭。召命已来,我就准备启程了”——接受

    如果我们能允许并帮助病人逐渐离开那些他们曾经热爱和留恋的人和事,他们也就能轻松地离开人世。尘归尘,土归土,善始善终,人生的旅途就此结束。

    每一个原子的互动,都包含原来粒子的毁灭和新粒子的产生。次原子世界不断生灭,质量变成能量,能量变成质量。稍纵即逝的形状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了,创造一种永无尽期、永无创新的实体。

    创伤后应激障碍有三种症状:

    一、重新体验创伤事件

    二、感情麻木、疏离

    三、高度警觉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还会出现“幸存者愧疚”,他们甚至恨不得自己才是死去的人,为自己的幸免于难或者为生存而做过的事感到痛苦、负疚。

    人生,犹如人的周身骨骼,即使有一块破损了、缺失了,但骨架终会长全;灾难和痛苦与生活中的其他东西一样,也都会在时间的慢慢流逝下,与整个生命融合。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受害者对压迫者或施虐者的依恋

    解释:一、绑匪威胁会杀死人质,并且人质对此深信不疑

    二、绑匪会向人质表达某种程度的善意,或者经常给他们一些小恩小惠

    三、人质没有逃脱的机会

    四、人质与外界隔绝,他们所能得到的信息皆来自于绑匪

    魔鬼来到人间,把一个人抓进了地狱让他饱受折磨,当魔鬼允许他回到人间,偶尔过上一点人间的“好日子”,他便会产生幻觉,以为自己到来天堂。而那位曾经将他抓近地狱的魔鬼,仿佛是解救他的天使。

    起初你讨厌它(监狱),然后你逐渐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它,这就是体制化。

    回首过去,如果我没有经历那些,想来也许我会错过所有的一切——这些成长和领悟。

    我喜欢将生活中发生的一切视作礼物,无论它们因何发生,怎样发生。礼物不一定只是带来喜悦,只要发生了便是一份礼物,都有它的意义。我一生经历了很多痛苦,而我从中收获颇丰。虽然我并不愿意再次经历那些痛苦,但是我对生活中的一切心存感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快速读完《重口味心理学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df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