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纸屑
周国平
有人说“有钱可以买时间。”这话当然不错。但是,如果大前提是“时间就是金钱",买得的时间又追加为获取更多金钱的资本,则一生劳碌便永无终时。
一个人可以凭聪明、勤劳和运气挣许多钱,但如何花掉这些钱、却要靠智慧了,如何花钱比如何挣钱更能见出一个人的品味高下。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辞,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终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命运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环境和性格。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遭遇的可能范围,性格则决定了他对遭遇的反应方式。由于反应方式不同,相同的遭遇就有了不同的意义,国而也就成了本质上不同的遭遇。
性格即命运——赫拉克利特
愿意的人,命运牵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
浮生若梦,何妨就当它是梦,尽兴地梦它一场?世事如云,何妨就当它是云,从容地观它千变?
万物归一,一归何处?发问者看到的是一幅多么绝望的景象:那初始者、至高者、造物主、上帝也是一个波浪者
在无穷岁月中,王朝更替只是过眼烟云,千秋功业只是断碑残铭文。此种认识,既可开阔构怀,造就豪杰,也可消沉意志。培育弱者,看破红尘的后果是因人而异的。
厌世弃俗者和嫉世惯俗者都悲观,但原因不同。前者对整个人生失望,通过否定世界来否定人生,是哲学性的。后者仅对世道人心失望,通过否定世界来肯定自己,是社会性的。
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
一颗平庸的灵魂,并无值得别人理解的内涵,因而也不会感受至真正的孤独。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无聊是一项空虚的心灵寻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剧性的。寂寞是寻求普通的人间温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
有两种孤独。灵魂寻找自己的来源和归宿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没有根据的偶然性,这是绝对的、形而上的、哲学性质的孤独。灵魂寻找另一颗灵魂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人世间的一个没有旅伴的漂泊者,这是相对的、形而下的、社会性质的孤独。
时间的流逝改变着人生的场景,时间的悠长衬托着人生的短暂。但是。时间又是一个千古之谜,一个绝对的悖论。我们既无法理解它以瞬息的形式存在,因为瞬息就意味着向不存在转化。我们也无法理解它以永恒的形式存在,因为永恒就意味着超越了时间。
苦难可以激发生机,也可以扼杀生机;可以磨炼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启迪智慧,也可以蒙蔽智慧;可以提高人格,也可以贬抑人格——全看受苦者的素质如何。
一个人只要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不要对我说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默默之中。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何必用舞台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
幸运者对别人的不幸或者同情。或者隔膜,但是,比两者更强烈的也许是侥幸,幸亏遭灾的不是我!不幸者对别人的幸运数者羡慕,或者冷淡,但是,比两者更强烈的也许是委屈,为何遭灾的偏是我!
同病相怜的实质未必是不幸者的彼此同情,而更是不幸者各以他人的不幸为自己的安慰,亦即幸灾乐祸落。这当然是愚蠢的。不过,无可告慰的不幸者有权得到安慰,哪怕是愚蠢的安慰。
你要使自己的理性适合整体,适合一切的源,而不是适合部分,不是适合人群。——列夫·托尔斯泰
对于一个人来说,独处和交往均属必需。但是,独处更本质,因为在独处时,人是直接面对世界的整体。面对万物之源的。相反,在交往时。人却只是面对部分,面对过程的片段。也可以说,独处是时间性的,文往是空间性的。
自爱者才能爱人,富裕者才能馈赠。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他带着对自己的怨恨到别人那里去,就算他是去行善的吧,他的怨恨仍会在他的每一件善行里显露出来,加入以损伤。受惠于一个自怨自艾的人,还有比这更不舒服的事吗?
心境不能沟通,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境遇之一,所以每个人在某个时刻都会觉得自己是被弃的孤儿。
真正富有人道精神的人,所拥有的不是那种浅薄的仁慈,也不那种空洞的博爱,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上的丰富。因为丰富,以能体验一切人间悲欢。也因为丰富,所以对情感的敏锐感应会流于病态纤巧。
一万件风流韵事也不能治愈爱的创伤,就像一万部艳情小说也不能填补《红楼梦》的残缺。
情人间的盟誓不可轻信,夫妻间的是非不可妄断。
相思是一篇冗长的腹稿,发表出来往往很短。
两性之间的情感或超过友谊,或低于友谊,所以异性友谊是困难的。在这里正好用得上“过犹不及”这句成语——“过”是自然倾向"不及'是必然结果。
家太平凡了,再温馨的家也充满琐碎的重复。所以家庭生活是难以入诗的。相反,羁旅却富有诗意。可是,偏偏在羁旅诗里,家成了一个中心意象。只有在'孤舟五更家万里”的情境中,我们才真正感受到家的可贵。
在孩子眼中,世界是不变的。在世界眼中,孩子一眨眼就老了。
职业关系到生存,事业关系到生存的意义。
我宁愿做一个未必成功的追求者,而不愿是一个不再追求的成功者。如果说成功是青春的一个梦,那么,追求即是青春本身,是一个人心灵年轻的最好证明。谁追求不止,谁就青春常在。一个人的青春是在他不再追求的那一天结束的。
能被失败阻止的追求是一种软弱的追求,它暴露了力量的有限。能被成功阻止的追求是一种浅薄的追求,它证明了目标的有限。
在艰难中创业,在万马齐喑时呐喊,在时代舞台上叱咤风云,这是一种追求。在淡泊中坚持,在天下沸沸扬扬时沉默,在名利场外自甘于寂寞和清贫,这也是一种追求。追求未必总是显示进取的姿态。
肉体使人难堪不在于它有欲望,而在于它迟早有一天会因为疾病
和衰老而失去欲望,变成一个奇怪的无用的东西。这时候,再活泼的精神也只能无可奈何地眼看着肉体衰败下去,自己也终将被
它拖向衰败,与它同归予尽,一颗仍然生气勃勃的心灵却注定要为背弃它的肉体殉葬,世上没有比这更使精神感到屈辱的事情了所谓灵与肉的冲突,惟在此时最触目惊心。
虔诚是通过灵魂的最纯洁的宁静达到最高修养的手段,凡是把虔诚当做目的和目标来标榜的人,大多是伪善的。——歌德
《圣经》的最好读者在异教徒之中。
宗教的本质不在信神,而在面对神秘的谦卑和面对神圣的敬畏。根据前者,人只是分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根据后者、人才分为有信仰者和无信仰者。
人本来就是一种不可定义的东西,每一个定义只是表达了下定义者的一种心情。
岁月的流逝诚然令人悲伤,但更可悲的是自欺式的年龄错位。
看透大事:超脱。看不透大事:执着。看透小事:豁达。看不透小事:计较。一个人可能超脱而计较,头脑开阔而心胸狭窄;也可能执着而豁达、头脑简单而心胸开朗。
每一个问题都有两个相反的答案。——普罗泰格拉
嫉贤妒能的实质是嫉名妒利。
对不如己者的成功,我们不服气,认为他受之有愧。对胜于己者的成功,我们也不服气,必欲找出他身上不如己的弱点,以证明他受之并非完全无愧。这样的弱点总能找到的,以为我们怎会承认别人在一切方面都胜于己呢?我们实在太看重成功了,以至于很难欣然接受别人成功的事实。
对于不如己者的成功,我们不必嫉妒,因为他徒有虚名;对于胜于己者的成功,我们不该嫉妒,因为他确有实力,如果他虚实参半呢?那他徒有其虚和确有其实好了,我们对前者不必嫉妒,对后者不该嫉妒,反正是无须嫉妒。
对于别人的成功,我们在两种情形下愿意宽容。一是当这种成功是我们既有能力也有机会获得的,而我们却并不想去获得,这时我们仿佛站在这种成功之上,有了一种优越感。另一是当这种成功我们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机会获得的,我们因此也就不会想去获得,这时我们仿佛站得离这种成功太远,有了一种淡漠感。
当一个选择的后果不仅关涉到自己,而且关涉到他人尤其是自己所爱的人的命运时,悔恨中必定还包含着内疚,并且被这内疚强化。内疚是因为意识到自己对于选择及其后果的伦理责任而感到的痛苦。如果只是自食其氧与他入无干,就只会悔恨,不会内疚。
在反省的海洋上,我们无法向任何人呼救.因为每一个救生圈都是辩证的。——克尔凯郭尔
当一个人面临不可逃脱的厄运时,无论他怎么选择,悔恨已是他的宿命。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这轻重怎么衡量?只要你取了,受了,那身受之害永远是最重的。
不要挡住我的阳光。——第欧根尼
我把那些还没有以文学为职业的人称为经典作家。——列那尔
在所有的书中,从最好的书开始读起,一直去读那些最好的书,最后当然就没有时间去读较差的书了。不过这就对了。在一切事情上都应该如此。世上可做可不微的事是做不完的。永远要去微那些最值得做的事。
在最深重的苦难中,没有呻吟,没有哭泣。沉默是绝望者最后的尊严。在最可怕的屈辱中,没有诅咒,没有叹息。沉默是复仇者最高的轻蔑
月亏了能再盈,花谢了能再开。可是,人别了,能否再见,却属未知这是一。开谢盈亏,花月依旧,几度离合,人却老了。这是二。
当时事,仔细思,细思量不是当时。——忡嗣《凌波仙》
对别人的善良的信任,足以证明自己的善良。——蒙田
活得真诚、独特、潇洒,这样活当然很美。不过,首先要活得自在,才谈得上这些,如是你太关注自己活的样子,总是活给别人看,或者哪怕是活给自己看,那么,你愈是表演得真诚、独特、潇洒。你实际上却活得愈是敢作、平庸、拘谨。
单纯的人也许傻,复杂的人才会蠢。
偶尔真诚一下,进入了真诚角色的人,最容易被自己的真诚感动。
许多夜幕下的灿烂,在白昼就显性为杂乱了。
是的,人生是很简单的。可是。如果一个人麻木了,对于他一切都是很简单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