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故事的主角我给他取名“男一号”。
初一开学第一天第一节课,对于所有初一新生来说应该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因为不会有老师给学生贴标签,不会有老师带有色眼镜看待学生,所以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以最好的状态展现给老师看。可是男一号却与众不同,他在第一节课就通过敲打桌椅来引起全班同学和老师的注意,老师提醒一次二次三次,他继续敲打。老师只好课间把他请到教室外面谈话。我见到他的时候他似乎很委屈,双眼红肿。
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由个人的性格统一发动和指引,人的行为反应了人的心理活动。所以我猜想,他有这样的行为,肯定是缺乏关爱。当时,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并没有回应我,当时他的表情,也只能说如果我自控能力不好,都想给他几个耳光。我再说,你跟老师说说,看看是不是李老师冤枉你了,我给你讨个公道。他感觉到我站在他立场,愿意开口了,说了事情经过。我趁胜追击,进行第二轮说教,他似乎开窍了,跑去办公室跟李老师道歉。
当时,我心里还沾沾自喜,觉得这学生应该被我收服了,问题不大。开学两个星期没有什么大动作。开学第三、第四个星期我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在这两个外出的时间,却经常听到其他家长向我反映说男一号经常欺负他们的孩子。
我回来后继续观察他,在我还没来得及总结和找出对策的时候。有一天在办公室,班长跑过来跟我说,男一号在教室和历史老师打起来了,还把讲台的花给砸了。
这是我教师生涯的第一回,当时我想是我以前的学生都太好了,还是现在的孩子都这样?
这件事处理了很久,男一号家长也很配合,男一号也肯向老师和同学道歉。学校也通报批评了他,原以为他会长个记性。其实不以为然。
后来男一号频繁登台,都是动不动就打人,有一次发展到拿灭火器砸别人。这简直就是电视剧里的武打片。并且他经常欺负班级同学,并威胁说如果告诉老师或家长就在学校外面打他们,情节更严重的是勒索别人要钱,不给就打。
后来,逐渐与男一号各种交心,他才告诉我,他爸爸在家也是动不动就打他。知道这情况后,我跟男一号爸爸进行了深入交流,他爸爸也知道自己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以后也遇事能和善地和男一号沟通交流。
一个问题学生的问题都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在男一号的教育上,我是屡试屡败。根据王春晓老师的观点,我暂且归他是外向型的心理问题学生:狂躁、多动和有攻击性。我现在采用的方法还是消极防守,并且偶尔还给他开“特区”。
但是,本质问题并没有解决,他还是一个定时炸弹,不知道其他高手有没高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