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生活在世上,首先是一个社会人,这个社会人最主要的关系里家庭关系占三个。儒家讲五伦关系,这五伦包括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其实还有一道关系是蕴含在父子之间的师生关系。一个人在家庭中至少持有三个身份:父子,夫妇和兄弟。
父子之间
父慈子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明朝的王阳明在江西做官时,有一天,一对父子去找王阳明判官司,看到那对父子反目成仇。王阳明只给他买说了两句话。他们就和好如初,抱头痛哭。这两句话是什么呢?阳明先生说,大舜的父亲瞽叟是一个好的父亲。大舜是一个坏儿子。阳明先生说完这句话,他的弟子都感到很疑惑。我们读的很多故事,瞽叟是一个很糊涂的父亲,对大舜并不好。而大舜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经常因为没有让父母亲欢欣而很痛苦,总是想方设法的孝顺父母。但他的父亲有的时候还听从大舜弟弟象的挑拨来害他。即便如此,大舜还是对父母孝顺有加。现在为什么又说瞽叟是个好父亲,大舜是个坏儿子呢?阳明先生意思是瞽叟自己认为自己是个好的父亲,他认为自己做的很好呀,他处处找儿子的不是。而大舜总认为自己没有做好,总认为自己是个不好的儿子。现在你们两个来打官司,那你们都认为自己做的很好,那你们就是像瞽叟那样的人。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道德是单方面的进分。在一个家庭之中,只要我们做到明伦尽分,各司其职,就能保证家庭的和谐。
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疼爱是天生的。孩子对父母的孝顺也应是天经地义的。当今社会的人在家庭中处处讲利益,挣物欲,父母对孩子的慈还稍微能略见一斑。而孩子对父母的孝顺现在就显得特别的淡薄,特别还有为了争夺家产闹得弑父杀母。古代的时候父母去世会有守孝三年的做法。有一次孔子的一个弟子问孔子。如果我为父母守孝三年,那么就会有很多事情不能去做。而在这三年之中,会导致礼乐教化都会受到影响。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你如果觉得对父母不守孝三年,你心安理得,那么你可以不去守孝。古人那种对父母孝顺的感恩之情。即便在父母离世以后还会时时想起。在以后的日子里,每每想起父母还会忧戚悲伤。而我们现在很多的人,父母去世刚刚三天,有的就在那里莺歌燕舞,喝酒吃肉,好像死去的是一个陌路人一样。这种对父母瞬间的淡忘,怎么能培养他的孝顺之心呐?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曾子做老师的时候,他有一个学生叫吴起。当时他的母亲去世啦,吴起并没有回家奔丧,曾子直接把他赶出了师门。我们知道曾子是传承孔子孝道的人。《孝经》就是曾子所作,对于一个没有孝道之人,怎么能说是曾子的学生呢?而孟子的一个学生乐正子春,就给我们讲述了另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乐正子春一次扭伤了脚,他好长时间不敢出门。后来脚快好啦,他还是满脸的忧伤。他的学生见了就问他,老师,你的脚都快好了,怎么还这么的忧伤呐?乐正子春说,我的身体是从父母那儿传承下来的。现在我竟然把它损伤啦。让我的父母知道啦,他们不但难过还会很担心,我是一个很不孝顺的人。
夫义妇随
易经上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兄弟。天地之道造端乎夫妇。“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一直被现代人所诟病。这当然说的是古代那种农耕的社会。女人在家里相夫教子,操持家务,这样男人才能在外面放心的打拼。现在人一直强调女子要有经济的独立精神的独立和人格的独立,这固然没有错。但作为女人,如果你生了孩子,你不好好地抚养。没有家道传承中良好的教育。不但孩子不能成才,还会成为危害社会的一份子。作为一个妈妈,你所有的独立也抵不过对孩子的伤害。现在很多开明的家庭都是爸妈同时养育和教导孩子,这是很好的。而对于那些无暇教养孩子的父亲的家庭,母亲只能挑起养育孩子的重任。现在很多母亲生完孩子以后,很快的投入到工作岗位。孩子的教养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担任。我不是反对女性工作。而是希望先做好妈妈,然后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再做工作。我们现在的女人其实是很辛苦的。要养育孩子,操持家庭,还要和男人一样拼命的工作。
我们经常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家是讲情的地方,这话也对也不对。一个家庭中如果没有温情,没有父子有亲,家就会变得冷冰冰的。但如果你时时处处讲情,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纵容,会让一个家庭中的道德观日益消退,家就会变得没有原则,没有是非和善恶。就没有家道的传承。
长幼有序自不必说。兄友弟恭,是兄弟之间相处的法则。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因为这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一道家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