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九点左右,阳阳(5岁女儿)的创意美术群里,老师发了这样一条链接:如何使学习变成一种很热血的事情?

当时正好有时间,因此我在群里回复:
我最近也在研究相关方面,可以给大家分享几个具体落地可执行的小点:
1.关于阅读--一个星期一本开始
别看大神们说什么两天读完一本书,20小时学会一项技能。
其实,对于普通的我们来说,除了增加行动焦虑和心理负担外,没什么实际用处。
从一个星期一本开始,慢慢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等书积累到一定量后,自己的阅读速度和质量都会得到很大提高,这个时候在调整自己的阅读频率。
2.关于输出--输出倒逼输入
一定要有输出,一定要有输出,一定要有输出,这句话说三遍。
输出不一定非要写下来,当然这是最好的方法。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选择语音记录,比如每天只有看5页书的时间,看完之后把书合上,强迫自己回忆,书中对你来说启发最大的三点即可,以及从明天起,你可以行动的三点。
还可以把这些观点讲给自己的爱人或者朋友听,看看是否自己可以把这些观点讲得清楚,让对方明白。
最后再说一下写字,刚开始写读书心得确实比较难,可以先从简单开始,比如每天写100字,持续下去,相信复利的结果。
3.关于选书--鸡汤是必须的
经典书籍,确实会让人受益匪浅,但是持续阅读,的确伤脑,而且很难坚持下去。
比如说《儿童发展心理学》,看书的厚度就会产生畏难心理,偶尔读一些封面制作精良,语言幽默鸡血的书籍,这对于我们坚持下去将大有裨益。
以上是我最近实践效果不错的三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抽时间大体浏览了一下这个帖子的其他回答,我这三点,也算是对其中的补充吧。
其实无论何种学习方法,关键是落地可执行,否则然并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