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朋友圈里宝妈们刷屏,“某网站进行‘最没用’的母婴用品投票——果然最没用的是孩儿他爸”。
“丧偶式育儿”一词一度风靡,主要指家庭教育中另一方的长期缺席(主要指孩子爸爸),有的是因为工作忙,回到家又想休息一下,玩会儿游戏,对孩子完全不管不顾,就像不存在一样。对于孩子来说,像单亲家庭,对妈妈来说,像“丧偶”,所以被宝妈们戏谑为“丧偶式育儿”。
那您知道,“诈尸式育儿”比“丧偶式育儿”更可怕吗?
01
什么是“诈尸式育儿”
“丧偶式育儿”通常发生在孩子0~2岁的时候,孩子在这个阶段的需求很简单——吃、喝、拉、撒。大多数宝爸是没有耐心,粗手粗脚,加之观念中根深蒂固“这是女人做的事儿”,所以很多宝爸在这个阶段是缺席的。
当然,越来越多的宝爸意识到“父亲陪伴”的重要性,参与到育儿和家庭事务中,并且做得很优秀,我们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对于这部分宝爸还是要称赞、鼓励的。
“诈尸式育儿”则发生在2~3岁之后了,孩子逐渐可以和大人交流,也有了一部分自我意识,孩子爸爸也接受了一些育儿观念,就开始时不时跳出来发表意见,并且指责孩子妈妈的做法。
02
“诈尸式育儿”有哪些表现?
“你不要给他安排这么多早教,特长班,孩子就是要玩儿!”
“他不想吃就不吃,你强迫他吃干什么?吃得不高兴也不容易消化!”
“他喜欢就给他买啊,穷养儿富养女!”
“得了,得了,你别说他了,他一个孩子懂什么?”
“孩子看电视还不睡觉,你倒是说说他啊!”
最最诛心的两句话就是:
1、都是你惯坏的!
2、你怎么带的孩子,连个孩子都带不好!
从表面上单独看孩子爸爸的理论,好像是有道理的,愿意参与到育儿过程中,也不是坏事。但“诈尸式教育”的痛点就在于——指责。
孩子爸爸在不了解前因后果,不理解母亲的育儿规划,不了解孩子的整个心理、行为阶段特征的时候,突然冒出来唱反调、夺权,甚至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孩子妈妈。他看不见长期教养者的付出,觉得自己比孩子妈妈养的更好,只是自己没机会,可是,当你让他带的时候,不出三分钟就撂挑子。
03
“诈尸式育儿”的副作用
这种“育儿”根本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会引起副作用:
1、教育理念的冲突,让孩子不知所措
爸爸时不时跳出来质疑妈妈的教育方式,双方之间难免发生争吵,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2、朝令夕改的教育行为,让孩子学会钻空子
一旦孩子发现,原来有些行为在妈妈那儿不行,但在爸爸那儿就行。长此以往,孩子会学习钻空子,趁着爸爸在的时候去做“违规行为”。
3、加重妈妈的负担
父亲偶尔出现破坏了母亲一直贯彻的教育行为,而接下来,母亲要运用更多的教育手段才能保证教育理念的贯彻执行。
04
如何做一名“不被吐槽”的父亲
父亲在教育中的“缺位”,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不利,父教的缺失很可能导致两个极端结果:一是孩子变得懦弱,二是孩子变得暴躁、攻击性强。
如果父亲不是孩子的主要教养者,首先要做的是“设想母亲的教养方式是对的”,在熟悉了这套方法和了解孩子的现状之后,再私底下同孩子母亲协商、讨论教养方式的不足,改进这个方案,并参与到改进的过程中去。而不是一上来就全盘否定。
美国卫生部组织编写的《父亲在儿童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中,提出“父亲功能”包括七个方面:
1、和孩子的母亲培育积极的关系;
2、花时间陪孩子;
3、养育孩子;
4、适当地规训孩子;
5、引导孩子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
6、保护和供养;
7、成为一个孩子的模范。
要做到合格的父亲,不妨先做到以下三点:
一、参与到家庭活动中
比如接送孩子上幼儿园,陪孩子吃饭、游戏、阅读,周末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帮孩子妈妈做些家务等等。
二、不能保证时长,就保证质量
陪伴孩子绝不是坐在孩子身边玩手机,父亲要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说到的事要做到等等。
三、主动学习育儿知识
育儿网站和讲座的参与者,多数是孩子妈妈。孩子爸爸工作忙这个原因确实是存在,但父亲可以利用一些碎片时间学习育儿知识,和孩子妈妈多沟通,让妻子把学到的育儿知识传达给自己,既可以学习,又可以和妻子达成育儿理念的一致性,还增进了夫妻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