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来说,童年,有着美好的回忆,有着单纯的快乐,有着成长的喜悦。于我而言,记忆中,童年更多时候是白色的,还真没什么可说。
因为是早产儿,我小时候体质很差,三不五时的生病,是医院的常客,让母亲焦头烂额。所以大多数时间,母亲都不让我出们,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文静内向性子。偶尔出去,小伙伴们玩得不亦乐乎,我站得远远的当看客。
其实我也不是天生不爱出门,母亲也不是一开始就限制我出门。家里好几亩地,父亲离得远,我和弟弟都小,帮不上什么忙,田地里的农活,就母亲一个人忙,她实在是没精力管束我。
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基本上都是放养,在农村,直接就是放敞了。广阔的田野是我们的游乐场,男孩子们上蹿下跳,招猫逗狗,到处撒欢,女孩子们跳格子,踢毽子,抓子儿,自有乐趣。
我虽然身体不好,但在不生病的日子,曾经也喜欢在田野里奔跑。孩子的天性,大抵还是向往外面的世界。记得那时,我也曾跟在邻居家小哥哥小姐姐们的身后,看他们抓青蛙、掏蛐蟮(蚯蚓)、逮蜻蜓,捉蝌蚪,网鸣蝉,常常跑得满头大汗。
有一次,大约是春天与夏天交替的季节,那时我五岁还是六岁,已经记不清了,如果没有后来的事,大约也不会停留在记忆中。
那天我趴在自家房前的地上画格子。隔壁阿明和小燕过来问我要不要出去玩,我迟疑了一下,小燕说去吧,一个人在家不好耍。于是我跟着他们出去了,一路上,陆陆续续又加进来其他小朋友们。到了目的地——大圆田,一侧是小山包,有几株大松树,每棵树上都有鸟窝:另一侧田坎边有个高约两米的坎子,下面是一块芦笋地。
阿明将男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爬树掏鸟窝,一组下田抓青蛙,他还让女孩子们站远点看,别滚田里去了。等他们挽起裤腿下田后,女孩子们已经忘了他的话,挨挨挤挤探头去看,间或发出尖叫声。我不论是年龄还是个子都最小,听话地在靠小山包一侧,一个人扯了一把狗尾巴草编着玩。
后来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她们居然凑到我身边了。上树掏鸟窝的男孩子们下来了,怀里揣着鸟蛋,还有个男孩子手里捧着一对小雏鸟,她们都涌上前,我被挤到了半边,没等反应过来,又就被不知是谁推了一把,然后直接滚下了坎子,掉到芦笋地里,锁骨骨折。
那次我在医院住了十多天,要不怎么说人倒霉了喝凉水都塞牙缝。我本来离他们比较远,又是在靠山包一侧,按道理怎么都不可能被挤到田坎边上,还被推下坎子。最倒霉的还是没多高的小坎子却让我骨折了,导致生了一场大病。医生说是被吓到了,本来体质就不好,惊吓之下发高烧,差点被烧坏脑子成为傻子。
从那以后,母亲就不让我一个人出门了,她在地里忙活,我就被关在家里,只能透过门缝,看小伙伴们在田野里嬉戏。
我的童年,没有多彩多姿,除了白色,就是灰色。在我病病歪歪里,童年,消失在岁月的风尘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