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句话说:“离科学最近的方法,就是尽可能避开上一代”。
婆媳之间的矛盾总是引起整个家庭的风波。
我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也快两年了吧,孩子出生前,各自尊重、相安无事。孩子出生后也有惊无险地顺利度过了这一年。
但是……
会想要写这篇文章,肯定是有“但是”的。
婆婆是个很通情达理、非常善良且随机应变能力很强的人,这也是我非常愿意让宝宝能够多和婆婆建立亲密的儿孙情的原因。
但是,一旦遇上了宝宝不吃饭,她整个人就不一样了……
「吃饱穿暖」是在过去的时代下,经历过了太多的苦日子而深入人心的观念,这也没有什么不好,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金字塔里也说了,生理需求是人的最底层需求。这一需求都没法得到满足,人就没办法往更高需求发展。
最近宝宝吃饭比较闹腾,因为婆婆非常重视肚子是否填饱的问题,平时就算宝宝吃饱了她也要争取再喂多两口内心才心安。
也正因为她很重视吃饭这件事儿,从宝宝添加米糊开始本由我来主导的喂食,很快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婆婆的主要职责。
最近宝宝怎么喂都不肯吃,她的心是揪在了一起。我的理念就是吃饭这件事儿是由宝宝主导,大人辅助完成的。宝宝不吃,那就不吃。他可能不饿,他可能饱了,这只有他的胃最清楚。我不会为了宝宝多吃两口饭又唱歌又转移注意力的。
最后的结局是:在婆婆和宝宝在饭桌上的一顿僵持之下,我选择了把宝宝带离了餐桌。
婆婆生气了。和旁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公公说:“哪有人能这样教育小孩的!”
我也生气了,但还是选择了沉默。
婆婆把自己关进了房间,上一次同样的场景我仍然历历在目——她和抱着宝宝公公在吵架,我不想宝宝在那样的氛围下,就他离开了。后来婆婆要求要带宝宝玩,我拒绝了,原因是我想他们先吵完。她觉得我不让她带孙子了,剥夺了她带孙子的权利,躲在了房间哭了。
我也非常清楚:不要试图去改变老人。
况且,我一直认为我的婆婆已经比起绝大多数的婆婆要好太多太多。
家中的很多小矛盾其实也不是些什么事儿,很多时候矛盾的来源也并不都是因婆婆而起。但为什么遇到什么事儿的时候,怪的总是婆婆呢?
我们是不是都有这样的原始反应:
有什么事儿,先喊:“妈!”
母亲这一角色长久以往地在我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了一种形象:不辞辛苦,任劳任怨。
时间久了,就变成了这一切都是妈妈的事情。
爸爸的影响呢,就是:发号施令,我来决定。
当然这些都是过去的形象。在我和先生的观念之中,我们是提倡男女平等的。男女的职责并没有划的那么界限分明。
譬如说:养家糊口,老公的事儿;烧菜做饭,老婆的事儿。
我和老人家之间最大的矛盾无非就是两代人之间的观念问题,这也是普遍婆媳矛盾会有的原因。最近自己也有点因为宝宝吃饭引起的问题而心情不好,可我内心是非常坚持要和老人家一起住的,原因就是: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我希望他们能够享乐,享受生活安逸之乐,享受儿孙满堂之乐。这是上一代人的内心深处最大的需求,我作为这一代的人,希望能够尽己所能去实现。老人家的很多感受,是永远不会说出来的,他们不说,难道我还不懂吗?
接下来的生活,抓大放小,求同存异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