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

作者: 一树快乐 | 来源:发表于2021-09-13 11:04 被阅读0次

           

          每当拿到一本新书,我总是先从前言看起,以前看到的前言大都是介绍书的主要内容、作者写作的意图、感想及名家推荐。但这个暑假我读的王晓春老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前言竟然从一篇文章《“阿Q案例”可休止》开始,看来,书里全是干货。

          “阿Q案例”就是指老师通过眼神、话语、微笑,让一个落后的学生变得积极向上、爱学习了。的确,平时我们在各种教育报刊上看到太多这样的案例,但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深深明白:一个学生的转变需要花费老师的大量心血。

            书中王晓春老师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和家长关系、管理问题”五个部分汇集了100个小学教师及班主任常碰到的棘手问题进行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地点评和剖析。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王老师告诉我们:老师要有探究的愿望和习惯;处理学生的问题,做到以学生为本,以真问题的研究为主线的时候,才谈得上素质教育;把问题学生看成有趣的研究课题,而不是麻烦……他说:拥有教育智慧的老师都是先做研究者,再做管理者。

          整本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遇到问题学生该怎么办。首先把它看成一个有趣的研究课题,而不是麻烦。遇到麻烦制造者,老师没有好奇、研究的心态,就会连续犯错误,使自己陷于被动,有了研究的心态,老师的情绪就会比较平静,而这种平静,反而是最能镇住对方。调皮学生不怕老师生气,不怕你斥责他,也不怕你管他罚他,就怕你坦然自若地研究他。

            这让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经历:我总是中途接班五、六年级,每当接一个新班的时候,学生都对原班主任有一种很浓的留恋之情,甚至个别学生表现出对我冷淡的态度。

          第一次跟学生见面,我总是放低姿态站在学生的角度与他们讲话:你们留恋原先的班主任,这说明了你们重情义,我完全理解。然后解释一下前任不能继续当班主任的理由,使学生明白,并非“我”这个班主任“鸠占鹊巢”,而是原班主任不能再陪伴他们成长。自我介绍结束后,我追问他们:“喜欢语文吗?”有学生说:“喜欢。”有学生说:“不喜欢。”我让他们大胆地谈理由。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知道了他们不喜欢的原因是:语文写的、背的太多;老师拖堂,课间休息时间少了;作业较多等等。听完孩子们的讲述,我在心里告诫自己,这样的问题不要在自己身上重演。随后,我认真地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张老师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吗?”在他们乱猜一阵后,我宣布了答案:“那就是不拖堂,作业也很少。”孩子们一听,开心得不得了,有的还不由自主地鼓掌。

          然后,我给孩子们聊了聊今后会用怎样的方式来上语文课。接着“我”向同学们表态,以后一定会竭尽所能学习、反思、提高自己的工作艺术,希望同学们能好好和老师配合。下课时,我从孩子们的眼神里,感受到他们很期待。九月十号教师节到来时,我组织学生给前任班主任写信,可回忆往事表达思念,可谈学习、生活,汇报成长……要畅所欲言,给以前老师说说心里话。

          总之,抓好每个沟通的契机,亲近学生,主动和他们交流,积极争取学生的理解;同时更积极的去理解学生,尽量多一些耐心和等待,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学生过一段时间就会接受我了。

          看来,只有我们努力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他们达成共识,教育的力量才能形成。王老师书中说,教育不是为了把孩子弄得让老师满意,而是为了让学生自身得到切实的发展。拥有教育智慧的老师,无论学生多小的事,都是用心对待。看了好多个案例,我感觉书中的每一种智慧的招数、建议,都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友善、真诚关心的前提下,这也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关键问题所在,所以我们要因材施教,习惯审视自己的思维方式,经常反省教育教学行为。

          王晓春老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中的案例真实,几乎囊括了贴近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文章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可直接借鉴的操作经验。今后必作为我的案头书,时常翻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tf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