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安心老师说的一句话很认同:“身为父母,活出自己,然后成为真实的人,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祝福。”不要为了孩子丢失了自己,把我们自己的人生也强加到孩子身上,这样孩子得压力多大,多累啊!孩子不听你说了什么,而是做了什么,当我们不断要求孩子优秀的时候,我们自己是否是优秀的?做到是最大的说服力,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子,你自己先成为那个样子!
书里从不越界、不评判、负责任、无伤害、一致性、自我调整六个角度来阐述如何为人父母,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想分享三点我的收获:
1.关于界限,我们都说人和人之间需要彼此尊重,其实就是要不越界,要知道彼此间的界限在哪里,父母和孩子之间也是有界限的。书中说的界限是从我的感受出发,哪儿一方觉得对方干扰到我了,那对方就是越界了。
譬如说我很累了,想要休息,但是孩子玩的很开心,在家里不断的制造很大的声响,我就受到了干扰,我就可以和孩子如实的表达自己当下的感受,我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我现在很累,但是现在声音很大,我没办法很好的休息。不要去指责孩子,也不去评判孩子,坦诚自己的感受就好,这样孩子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不会有对抗,这样孩子也知道了界限在哪里。当我们都知道对方的界限,尊重对方的时候,我想亲子矛盾会降到最低了吧。
2.零惩罚,零奖赏的养育观,是从外驱力和内驱力上分析的,安心老师说所有的这种惩罚和奖赏,它其实都是父母使用自身的这种权威来操作的。那这对孩子来说,他就变成是如果我有一个行为是因为惩罚或者因为奖赏而发生,它就是一种外部的动力。那其实我们父母,都不希望说孩子所有的行为,是源自于外部要我怎么样。我们希望孩子其实是有一种内在动力,一种内驱力,一种自律。
从这一点上解释我是比较能接受这种养育观的,我们要给孩子自己空间去自我生长,而不是以我们的好恶去行事,去活成我们希望他们长成的样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来世间的使命和他本来的样子,要尊重他!
3.生存还是生活?改革开发以来,国家高速的发展,我们一代人比一代人生活的更好,如果说我们这一代人很多家庭还在为生存而劳碌奔波,那我们下一代人会更多的已经解决了生存问题,不再为生存而去担忧,那就要好好的生活。当我们自己不懂得区分生存和生活的时候,我们又怎么能引领孩子将来能好好的生活呢?养育的发心到底是出于爱还是处于恐惧?我们要时时反思,所以要懂得放手,懂得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反而这样我们自己的生活也过得很精彩,孩子也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要去改变自己的认知,改变自己的固有模式,不要让很多信念障碍到我们,跟着孩子一起成长,做真实的自己,更加接纳自己,懂得迁善,扩大自己的心量,过好自己的人生,做孩子的榜样,在远远的背后带领,我想我们的孩子一定也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