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老师说过:“学习,相当重要的一点是去喜欢你不喜欢的,适应你不适应的——也就是打开自己,试着体会和接纳那些不同的声音。”
简单来说,只有让我们感觉到不舒服,我们才能真正能学到东西。
学习从来就不是件容易事。
既然学习已经这么不容易了,那有没有什么相对科学的方法呢?
别着急,乌尔里希·伯泽尔写的这本《有效学习》来为你揭秘。

一、学以致用,创造意义。
动机理论曾表明,“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导致行为,行为引起目标。”而目标恰恰是学习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于学习来说,只有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够最终确立一个正确的学习目标,从而做有效的努力。
《有效学习》这本书中提到,“价值感才是我们学习的终极动力。”猫叔也说,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应该多问自己,自己的所学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而价值和意义别人说不来,只能我们自己去寻找。对学生来说,它的意义和价值大多都是为了取得一个好成绩。
在现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寻找学习的意义是高度警觉的活动,是对价值的主动探索。
对于工作以后的人来说,虽说没有了成绩这样的推力,但是我们可以主动赋予它意义和价值!
赋予事物意义和价值以后,我们就更容易找到正确的学习目标啦!

️二、执果索因,循序渐进。
确立了目标之后,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呢?
答:执果索因,循序渐进。
a.执果索因
执果索因是数学上的常用解题方式。它的宗旨是:根据题目已经给出的结论,推出未知的量。或者假定结论正确,进行反推,最终得出结果。
简单来说就是,结果导向,以始为终。
确立了目标之后,我们就可以把总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子目标,然后再结合自身的情况,循序渐进,最终完成目标。
b.循序渐进
就像书中所写:“有效的教师懂得把知识划分成适当的模块,并按照适当的速度提供给学习者,方便学习者理解掌握。” 这让我想起了我高中的英语老师——付老师。
在我们将要学习一些选修课本的时候,付老师并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按部就班,从头到尾的教我们。
根据历年真题和大纲要求,付老师把选修课本后面的单词进行了删减。然后,她大胆舍弃了前面的课文,给我们补充了很多阅读理解的训练。并且她还按照模块,根据我们的掌握程度,进行了不同主题的写作训练。
当时我们还不理解,觉得付老师不会教学,现在看来,付老师是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采用分模块的方法让我们循序渐进,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成绩提高了!

三、正视错误,及时反思。
目标确定了,接下来就是执行了。
在执行的过程中难免会犯很多错误。我们应该怎么面对这些错误呢?
答:正视错误,及时反思。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那么如意之事才占一二。因此,从概率上来说,还是不如意的几率比较高,所以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不犯错的。
所以,当错误发生时,我们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正视并接受它。
光接受它是没用的!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它进行好好反思!
猫叔也说要注重反思。我们充分利用所犯的错误,反思一下:
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这是由于什么导致的呢?有什么可以改进的方法吗?下次怎么样才可以避免它呢?

四、温故知新,可以为师 。
只马不停蹄的往前走,不回顾看过的风景,等于白来!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仅凭温故而知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当老师了,这足以看出温故有多重要!
定期的回顾和复习我们学过的知识,不仅会减少遗忘的次数,而且在温习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得很多不一样的感悟!

️五、融会贯通,极致利用。
学习知识最高的境界,就是能够极致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就是猫叔所说的“养成随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习惯”。
怎么做呢?
a.随时记录
就像猫叔说的一样,没有感知就没有发生。怎么样才能感觉到呢?
记下来!无记录,不成长!
比如,我们可以每天写复盘,这就是比较有高度的记录!
b.做碎片化时间的主人,不被其利用
在碎片化时代中,如果我们不提高警惕,主动利用好它,那么我们就会被它利用。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手机的推送。
相信我们不止一个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原本想查资料,结果却被手机中偶然的广告推送抢占了注意力。
没错,注意力比时间还贵!因此,我们要学会提高警惕,做碎片化时间的主人!
c.同类事情集中处理
我们的时间很贵,要学会让它更贵。因此,集中处理,你值得拥有!
🥟比如说,微信,邮件等消息的回复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等电梯,睡前洗脚,堵车等这些碎片化 时间来集中回复这些问题。
好啦,以前就是让你科学“不舒服”的五个秘密,掌握这些,你就能真正有效学习啦!快和我一起用起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