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两天见了一位近十年未见的初中同学,恰好这段时间我们都在上海。
我们约见在一家隐秘而小众的咖啡馆,他过来这里约有60公里,打车,地铁,公交,辗转花了快3个小时才到。
虽然久未相见,可能偶尔能在微信上看到对方的动态,倒也没有觉得太陌生。
见面已是将近下午4点半,不想摄入咖啡因和茶多酚,我们各了一杯鲜榨橙汁,他主动付了款。
我当时很想说,我们应该各付各的。
聊着喝完了一杯橙汁,我们讨论到外面逛逛,顺便找找看附近有哪些餐厅。
逛了一圈,没有发现感兴趣的地方,最后还是点开了美团,搜了个最近的团购套餐进店了。他买了团购的套餐,我们又点了其他菜。
这时我男朋友工作结束,发消息给我问我晚餐安排,我让他过来加入饭局。
饭毕,同学起身去付款,我没说话,挥手示意他回来。他心里默认是这顿饭应该他请客,在见面前的电话里就说要请我吃饭。
等他回来座位,我提出,这顿饭我们应该AA,他笑着说不用,十年没见面,总得请老班长吃顿饭。
我很坚持要AA,我说,第一我不想占性别“优势”,女生出来吃饭就要同行的男生买单,这个事情在我这里不存在了。第二我不想占“人数”优势,我和我男朋友两张嘴,吃的量肯定多。
总之,出来一起玩,除了跟对方投缘,占别人便宜我是坚决不要的。
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同学在微信上点了收款,并说道:你是我第一次见到如此固执的女生。
02:
我以前的确没有这个意识,朋友喊一起出去玩,如果有男生在,基本是男生买单,自己没花钱。
当这样的“人情”积累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变成“人情债”。
人情债是最累最难还的,有时还不得已要欠。
在这之前两天,我去了朋友的咖啡店,几个合伙人共同经营的。
起初我并没有打算特意过去,我个人不是咖啡爱好者,距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近。我男朋友说,既然是朋友的店,应该过来支持下生意。
当天我和男朋友以及另外一个朋友特地打车约到了这里。点了单后我们付款了。在聊的过程中,店里有一个曾有两面之缘的小姐姐有认出我们,过来跟我们讲这次请我们喝咖啡,已经操作退款了。
我觉得这样并不适合,大家都明白疫情之下,餐饮行业大受打击。
我来光顾朋友的店是想支持生意,并不想占朋友便宜,尤其他们这种多人合伙经营模式,他们内部的这种“人情成本”恐怕也不少啊。
我们商量着要不要通过微信把咖啡钱付过去,我另外一个朋友说,你不觉得这样怪怪的?钱也不多,你微信发过去,她就会收吗?
我那朋友确实是更在乎情谊多于金钱的人,我心里总感觉不妥又不知道如何处理。
我给我朋友发了个消息,说我们很不好意思过来蹭咖啡了。
她说:朋友圈帮他们店打个广告就好。
不得不说,高情商的人说话就是让人舒服。
那天我们去玩,带着他们店的咖啡杯到处拍照,总算拍了一组自我感动的“咖啡杯写真广告照”。发完朋友圈,我觉得心理负担小了很多。
回头我想了下,微信转账过去需要对方主动接受,但我可以选择支付宝被动式收款,我怎么没想到呢?
03:
说起来AA这事,很多人对此看法不一。有人觉得朋友间谈AA就不是朋友,是抠门。
荷兰人当年发明AA的时候,被英国人嘲笑不绅士、抠门,最后英国人还不是没能逃过真香定律,以至于这个习惯传遍了欧美。
我现在倒觉得AA让我的社交更加轻松了。去我想去的局,见我想见的人,我愿意为之付出时间和金钱。
那些本来理不清的人情债,不用特地占精力去梳理,不用特地惦记着,这次你请的,下次他请的,人多了根本记不清。也不用花心思去想上次他请的是人均100,这次自己安排人均50就觉得丢脸。
之前我还遇到过这样的事:前一顿请客的朋友酒水点得挺多,花销高了些。轮到我请客那会儿酒水没怎么点。
来吃饭的朋友认为,酒水应该让买单的人主动点,可我是个不爱喝酒的人,我压根不懂知道要点哪些酒水。
饭局前我跟大家提前说了,想吃什么喝什么直接点就好。有人饭桌上想喝又不点,回头跟其他人说我请客太省酒水。
如果你这顿的饭钱比前一顿少,或者“看起来”不太贵,也许那个之前出钱多的人心里就不舒服。
听着就让人觉得请人吃饭这事简直是吃力不讨好,最好以后的局都是AA。
想吃什么都可以,反正自己掏钱。吃到了好吃又便宜的餐厅反而觉得开心,因为薅到了羊毛。
04:
在我为数不多的去酒吧次数里,几乎是跟外国朋友聚会。
在某些酒吧,即使大家坐了一大桌,服务员过来点单,会帮每个人单点后,单独扫码付款。
另一种情况,虽然大家是点单在一起,买单的时候会查看账单自己点了什么,然后大家各付各的。服务员也已习以为常。
某些特殊场合,比如朋友生日收到了聚会邀请,一起在外面的餐厅庆生,默认想法是寿星要请大家吃饭的。
但外国人的AA是不分场合的。一般寿星会统计好人数,提前预定了位置,给每一桌来一份餐前小吃或者点一瓶红酒大家分,其余吃的喝的是自己付钱。
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即使我觉得自己很熟悉AA文化,对我也有一种冲击。
但想想我还是挺认可这种做法:
都是成年人了,不想自己吃亏,也不想占别人便宜,这不失为一种完美的解决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