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印象里的嘉靖皇帝,成长于民间,半路出家,14岁称帝,前期兢兢业业,后期躺平摆烂,在明朝的历代皇帝中,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帝王。
而他的自行拟定的年号“嘉靖”,却不知为何让我一直铭记着,直到我看了这本《嘉靖:一个帝王为何会厌惧皇宫》,真真切切了解到他的这个人,他的整个人生,他的无奈和不甘,最后只剩下无限的唏嘘。
整本书真实完美得还原了嘉靖帝人生中的各种大事件,以及背后的阴谋诡计,人心叵测,以及隐藏很深的暗线——明朝败亡的原因,从此刻开始就已经日渐明显了,读历史,不仅是明智,也是让我们明事理,更是给我们点亮一盏明灯,照亮我们今后的路。
【这世界上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本可以……】:
故事从嘉靖皇帝的爷爷——明宪宗朱见深说起,富不过三代,此时已是明朝中期,封建王朝的弊端,已经日渐显现,拖累得整个国家如暴风雨中的破帆船,摇摇欲坠,却还能勉力维持,而到了明武宗朱厚照,好色贪玩的人,居然没留下一个儿子,明朝竟然“绝后”了,这个必须生男孩来继承家业的时代,没有就只好从宗亲中招一个。
嘉靖就这样被选中,天降皇位了属于是。这个大馅饼砸下来,是幸运,还是不幸?
我在读嘉靖14岁前的历史时候,发现他是一个挺幸福的孩子,有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有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嘉靖很显然属于后者,他的童年在父亲的教导和母亲的关爱中,安然度过,在他的整个人生里,偏远的湖广安陆州才是他的家,那里没有京城的繁花似锦,也没有京城的尔虞我诈;没有京城的纸醉金迷,也没有京城的勾心斗角;没有京城的烈火烹油,也没有京城的捧高踩低,没有那么多的身不由己,没有那么多的委曲求全,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他是有他的理想和抱负的,那是他父亲一腔热血想报国而无门的遗愿,那是他自己一身本领却受制于人的无奈,那是他的臣民想要摒弃陋俗出人头地的渴望,那是他的百姓想要有一个安身之处的的期待。
所以在早期的嘉靖朝,我们能看见他兢兢业业得学习,客客气气得请教,想要大展拳脚造福百姓,却发现以杨廷和为首的臣子,只关心他的家室,只关心明武宗皇帝的传承,只关心所谓正统,这就像是给新来的皇帝一个下马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14岁的孩子,面对如此内忧外患之下,满朝文武只想让他屈服,毫不关心他的意愿,哪怕这次事件以明世宗的胜利最终结束,却成了朱厚熜心中的一根刺,时不时得提醒他,皇帝也不是能为所欲为的,皇帝也要看臣子的脸色行事,皇帝自己的家事不是自己的,是天下人的,那种全身的力气一股脑打在棉花上,所有人都是对的,他自己也是对的,那么谁错了?
越到明世宗晚期,越能感受到他的无能为力,他对这个国家无能为力,对江山社稷无能为力,对自己的子民无能为力,甚至他自己对自己的命运都无能为力……
这世界上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本可以,他本可以一如往昔,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他本可以做好一个皇帝;他本可以让皇朝中兴;一切就好像失败的爱情,开始总是分分钟都妙不可言,谁都以为热情它永不会减,但结束总是惨淡收场,没有人是例外。
end。
网友评论